肖晶



摘 要:評價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單元評價工具的開發和使用,對小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設計和使用評價工具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準則,合理地使用各種評價工具,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關鍵詞:單元評價工具;學生英語素養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C-0111-03
核心素養時代的來臨,開啟了課堂教學的大變革。根據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語言類學科逐漸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為目標而進行轉變,從圍繞著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為主的課堂教學逐漸以提升學習能力為目標轉變。如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成為老師們近幾年研究的熱門話題。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最常見、最普通的評價工具是測試卷,但是很明顯,一張測試卷已經不能足、體現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情況,因此,適合教學內容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能體現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各種評價工具隨之誕生。單元評價工具的使用既能體現整個單元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又可以反映學生的終結性評價。因此,好的評價工具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本文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2單元為例進行探討。
一、評價內容要指向核心素養
單元評價工具的產生來源于評價內容,也依賴于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是評價工具的風向標、指揮棒。在學習整個單元的過程之中或者之后,到底該評價些什么?怎樣知道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與內容?提升了哪些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這些都是在設計評價工具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評價內容具有目標性
評價工具應該具有很強的目標性,評價工具的使用到底為了體現學生的哪些知識和能力?哪些學習能力能夠在這個工具的使用中得到發展和提升?有了明確的目標,教師的教學活動才可以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也就有了依據。
【案例1】
Unit2 Check out time環節有一篇日記的書寫,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評和他評,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評價工具:
目標性非常明確的評價工具,可以使老師對整個單元產生新的認識,教學目標也更加明確。從這個評價工具中可以看出,通過對這個單元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英文日記的書寫格式,在原來沒有評價工具時,天氣與日期往往在正文中,容易被老師忽略,雖然重視了正文的內容,卻沒有理解編者的真正意圖。“會使用一般過去時寫日記”,正好符合本單元語法的重點,特別是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形式,語法知識的掌握可以在這里一目了然。把“按時間順序書寫日記”作為評價內容,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副詞first、next、then……finally的使用,同時也可以反映學生敘述事情的邏輯能力。學生使用這張評價表進行自評,相當于有了目標和要求,在這塊內容上的掌握也就有了思路和方向。
(二)評價內容具有挑戰性
人的本性是喜歡追求和不斷挑戰的。評價工具中內容的設置也需要具有挑戰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內心挑戰的狂熱需求,如果學生只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那么這樣的工具使用就毫無意義了。
那什么樣評價內容是有挑戰性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設計。(1)評價的內容肯定是基于學生的真實知識水平和生活高度的,比如本文上面提到的“我會寫日記”這個評價工具,并不適合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的詞匯量、語法的累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不能完整地用英語述說發生的事;其次是因為低、中年級的學生的母語作文還沒有起步,或者剛剛起步,讓他們用時間順序來書寫,對他們來說要求太高,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2)評價的內容要有實用性。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為生活服務,為提升自我素養服務。當學生發現自己學的東西很有用時,他就會從心底里想學會、想學好,如果評價的內容只是為使考試多一點分數,那么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動力會下降,難以保持持續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在設計評價工具時要盡量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
二、評價準則能提升學生素養
有了評價的內容,還要有評價準則,就相當于去飯店吃飯,原材料和油鹽醬醋都具備了,但是燒得是否好吃,根據個人口味的不同應有相應的評價準則。單元學習評價工具也需要有一定的準則來支撐,才能使用起來更加公平、公正、有信服力。
(一)體現自主性、完整性
一些簡單的評價準則的制訂,可以由學生分小組協作完成,這樣的評價準則帶有自主性,會讓學生產生認同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也更容易在學生中產生效應。同時,在準則制訂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案例2】
如在本單元中,同學們完成了日記,有一個日記分享演講的環節,演講的評價準則讓學生自主討論完成。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們各抒己見,內容整理如下:
學生1:我坐在最后一排,我覺得演講的一個準則是聲音響亮,我也能聽得到。
學生2:有些同學演講時會摳衣角、翻白眼,做小動作,不大方。
學生3:語言優美、吐字清晰,能讓我們有愉悅的享受。
學生4:有人演講唾沫橫飛,我在第一排,不能接受這樣的。
……
再激烈的討論,如果沒有完整通盤的思考,仍然是一盤散沙,不能達到最終效果,所以老師一定要窮盡自己的思維,向下再挖掘,向外再拓展,最終使一份完整的評價準則躍然紙上:聲音響亮,我能聽得見;語言優美,我能聽得清;儀表大方,我能看得見。(如下圖)
以前,評價準則是由教師制訂,學生執行,最后教師評價,而現在的評價準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語言的表達也是從學生作為評委的角度出發,通俗易懂,沒有那么多的專業術語,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我能聽得見、聽得清、看得見”這樣的評價標準也非常清晰,簡單且可操作性強。
(二)提升創新力、協作力
評價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是某位同學單獨完成的,也可以分小組完成。在分小組完成的評價工具中,更能提升學生的創新力和協作力。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都是對話課文,對這樣的文章我們可以使用角色扮演評價工具。學生在模仿課文人物的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語音語調的模仿,還要注意感情、表情到位,人物語言的表達還可以根據場景進行創造性改編。這樣的角色扮演才有利于學生擺脫語言模仿的機器,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語言,從而提升英語素養。
【案例3】
6B Unit2 Cartoon time角色扮演評價工具:
在角色扮演評價工具的準則下,學生們改編的對話如下:
Part1 Narrator: Sam meets Bobby in the park.
Sam: Hi,Bobby.
Bobby: Hi,Sam. (sad)
Sam: You look sad. What's the matter?
Bobby: I lost my kite.
(以下是某一小組自我創編部分)
Sam: When and where did you lose?
Bobby: I lost it in the park just now.
Sam: What's the kite like?
Bobby: It's orange, green and blue. It has a tail.
Sam: What a pity!(hug)
這樣的改編,會讓同學們演繹時更好地進入角色、激情四射,在場聽的同學也津津有味、身臨其境。因此,在角色扮演之前,先讓學生充分了解評價工具的準則,學生依據準則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活動,并在小組活動中展示自己、學會與其他同學溝通與合作,并根據實際情景進行對話創編,這樣,每一組小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并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大家舉一反三,更好地開拓思維、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
總之,合理、正確地使用單元評價工具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可以更加客觀、細致地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有利于老師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英語的表達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楊向東,崔允漷.課堂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