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鳴
摘要:通過對交通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發現公路路線設計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公路路線設計是影響公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安全問題是公路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科學合理的公路路線設計方案才能夠為后續進行有序化、合理化、科學化的施工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提高公路路線施工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可以大大的提高公路項目的質量并能夠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使公路項目能夠對國計民生發揮出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公路路線設計;交通安全;影響因素
一、公路工程設計中的各類交通安全因素
1.1平面線形因素的關鍵點
在公路工程規劃設計環節,工程平面線形要盡可能的與區域地理位置、人文景觀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保證線形的流暢性與平衡性,實現與橫縱斷面的充分配合。具體來說,公路直線區段的距離不宜過長,要小于20倍設計速度,但在設計曲線半徑時,需格外注意平面曲線的長度,將曲線半徑控制在10000m以內,且線形的前后對接區域要盡量保持協調統一性。如果曲線與長直線相連,應根據工程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控制小半徑曲線數量,以保證線形的漸進性過渡,切勿在特殊區域內進行突變過渡。
1.2視距因素的關鍵點
在公路工程設計過程中,行車視距是影響公路交通安全的關鍵因素。加強行車視距的合理性,有助于司機提前掌控行車道路的整體環境,進而約束司機的駕駛行為,為機動車駕駛預留充足的反應時間。在公路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從保證交通安全的角度出發,明確最基本的視距,如超車視距、停車視距和會車視距等。基于公路工程所處的環境不同,其視距設計參數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在平曲線內側施工時,既要保證建筑物不阻礙工程的推進,又要避免其遮擋駕駛員視線,以防在交通安全方面埋下潛在隱患。針對雙向車道的超車路段設計來說,該路段實際長度需與其在整個路段中的長度比例相均衡,并應增強駕駛員的舒適度體驗。
1.3平面交叉因素的關鍵點
通常來說,平面交叉多位于整個公路交通運輸網絡的核心樞紐區,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絕大多數公路工程的平面交叉缺乏合理性與規范性,未設置醒目的路標或線路引導指示牌,使得駕駛人員在復雜的交叉口無法獲取有效信息,更難以判斷其它車輛的行駛路線,進而頻繁發生臨時變道或搶道等情況,增加了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1.4縱斷面線形因素的關鍵點
通常來說,公路的縱斷面線形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車輛的視距,并制約機動車動力性能。如果公路坡度過大,且路程較長,由于車輛在持續上坡過程中要逐步加大動能,導致一些低速檔位機動車因動能限制,出現水箱過熱至沸騰的情況,增大車輛損耗;而下坡路段過長,也會使機動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頻繁剎車加大熱量,進而影響其制動性能,誘發追尾事故。
二、公路路線設計與交通安全關系
2.1直線線型路線
在公路路線設計過程中,直線線型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線型之一。這種線型能夠有效縮短路線長度,并且施工操作相對簡單,具有很高的便捷性。直線線型路線更適應地形地貌較為平整統一、且地勢起伏較小的地區。但是在駕駛車輛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直線線型的公路往往周圍的風景十分單一,駕駛人員長時間在直線線型公路上駕駛,往往會出現疲勞感;如果路況較好,也很容易導致超速行駛的問題出現。所以,在設計直線型路線時,要對車輛行駛速度進行控制。在陡坡路段,不應該采用直線線型設計方案,否則會導致車輛在下坡路段的行駛速度過高,導致行車安全受到影響。
2.2平曲線線型路線
在很多公路設計中都選用了平曲線線型,圓曲線和緩和曲線是平曲線兩種常見的形式,同時也常用于連接兩條公路的情況下,保證車輛能夠安全地從一條公路過渡到另一條相對平行的公路上。由于汽車在轉向的過程中會受到離心力的影響,車輛會出現向外側滑移的現象,如果駕駛人員沒有控制好車輛的行駛狀態,往往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車輛轉彎時的離心力大小和平曲線的半徑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同等行駛速度的情況下,平曲線的半徑越小,車輛受到的離心力就越大,反之越小。通過分析大量的交通事故發生原因,我們了解到半徑較小的曲線路段是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區域。所以在設計平曲線線型路線時,要盡量加大平曲線的半徑;如果地形條件限制路線的設計,設計人員則可以利用加寬路面的方式起到緩和曲線段的作用;或者限制相應路段的車速,通過控制車速的方式降低車輛所受離心力,減小車輛的側向滑移程度;或者還可以減小大曲率、大轉角的情況,保證駕駛人員的行車視距。
2.3豎曲線線型路線
豎曲線線型路線起到改善公路路線線型、保證形成安全、駕駛員舒適度及行車視距等作用。豎曲線線型路線是在地形變坡處,通過將變坡點作為交點,在路線縱斷面上連接相鄰兩端坡段的曲線。豎曲線半徑和豎曲線長度是影響豎曲線線型路線安全性的主要技術指標。在豎曲線坡差的情況下,要盡量保證豎曲線半徑夠大,較小的豎曲線半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路縱面線型的質量。同時,也要通過控制豎曲線的數量和間隔保證駕駛員的行車視距的統一性和協調性,以達到提高公路安全性的作用。
2.4路線縱坡
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很多地形不得不設計具有坡度的公路路線。通過分析交通事故原因我們了解到坡度越大,相應公路段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越高,所以交通事故發生頻率與坡度有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坡路路段上發生的交通事故,與車速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設計人員應該通過控制坡道的長度避免駕駛人員為了上坡過于提高車速現象的發生;在下坡過程中,過長的坡道也會導致司機頻繁踩剎車,如果剎車失靈那么將嚴重威脅公路上其他車輛的行駛安全;設計人員還可以在坡路較長的路段加設緩坡段,讓行駛狀態不至于一直保持上坡或下坡的行駛狀態。
三、結語
在公路路線設計工作中,影響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為了確保公路路線的質量,提高其安全性,我們必須要在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工作時,將自然地理等客觀因素和公路施工建設要求全面的結合起來,以此為基礎來開展路線設計工作。在擁有了合理的施工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再運用科學的公路施工技術進行具體的施工任務,就能夠不斷地提高公路的施工質量,使其成為安全性和運行能力兼具的優質工程項目,從而能夠為人們安全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韓紅青.公路路線設計中交通安全影響因素研究[J].江西建材,2016(10):169-170.
[2]張煒.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口匝道安全設計與評價[D].南京:東南大學,2015.
[3]胡思濤.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5.
(作者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