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民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方法:本文中的所有臨床技能考核中,共355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再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帶教方法,實驗組學生采取臨床技能考核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分析兩組學生的考試分數、實際操作能力與教學滿意度,判斷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效果。結果:實驗組學生不論是在實踐能力評分方面還是理論成績上都要比對照組高,在教學滿意度方面,實驗組也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得出,獲得了大部分的學生與老師的認可,差異是具有一定統計學意義的,P<0.05。結論:在對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升了教師在教學反饋方面的值得在教學中實施與借鑒。
【關鍵詞】臨床技能學考核;形成性評價;應用
【中圖分類號】R-01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37-02
根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提出的相關要求,具有醫學資質的院校,需要為學生建立學業成績與評定的標準和體系,積極的對考試方式進行研究[1]。當前國內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定主要是采取終結性的評定方式[2]。而評價的方式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態度等,來評價學生的優勢,在近些年來的高校評價中的應用情況,臨床技能學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物理診斷過程中,是與疾病診斷的基本方法與技能,屬于一項實驗性的學科,包括對患者的問診與體格檢查等內容,這種實踐性與操作性非常強,屬于內外科兒科中的一項基礎課與橋梁課程。在執醫考試的時候,實踐技能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3]?;诖?,本文討論了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情況,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患者基本資料
本文中的所有臨床技能考核中,共355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再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中有175人,對照組中有180人,保證所有學生臨床技能學考核,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參與到試驗中,所有學生均接受臨床的有關內容與課程。實驗組中有男學生110例,女學生65例,年齡在19歲~22歲之間,平均年齡(20.67±1.585)歲。對照組中有男學生者113例,女學生67例,年齡在18歲~23歲之間,平均年齡(20.58±2.99)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年齡信息、性別信息等方面的情況存在一致性,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學生選取的是常規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統一授課,告知學生相關的知識點,告知學生成績占比情況,采取一般形成性評價的方式,為學生記錄成績占比情況,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占比為4∶6。
實驗組:對本組學生實施臨床技能學考核,并采用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與操作技能直接觀察法(DOPS),通過兩種測評方法可以更好的進構成形成性評價,也就是包括教師的示范,對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最終的終極平評價,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占比為4∶6。,平時成績考核的內容為考勤、協作與態度、實際操作等項目。而協作和態度可以記錄學生在練習的時候與學生的配合情況,包括實驗名稱與重難點等內容,具體的實驗步驟、手法與檢查結果,心得體會等,并按照評分點來為學生進行評分,并在課程前進行考評。其中協作和學習態度方面的記錄,記錄學生與同組其他學生的配合程度,包括實驗的名稱與重難點內容,按照相關的評分點對學生予以評價,由老師從各個小組中抽取學生作為考核組的操作成績,由其他學生、教師進行觀摩與點評。
1.3觀察指標
評價學生的理論與實踐兩種考核結果進行分析,包括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與操作技能直接觀察法(DOPS),考核老師根據學員該考核項實際水平對每個考核項目給予評分,每次操作考核約 15-20 分鐘,學員操作結束,教師給予 5-10 分鐘的反饋,指出操作好的方面,并指出不足之處,并在反饋欄中具體填寫好。考核內容包括理論與實踐操作,對學生的考核成績進行統計和分析。學生的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概率之和。
1.4統計學
文章內容主要選擇的是SPSS21.0版本的統計分析軟件,在對數據開展處理和分析的過程中,計數型的統計結果采取指例(n\%)的方式來進行表示,再使用x2進行檢驗分析,而計量型指標則通過均數±標準差( )方式開展、使用t來進行檢驗。如果P的結果小于0.05則表明表示實驗組結果與對照組結果是有統計學差異的。
2.結果
2.1分析對照兩組學生的理論評分與實際操作評分
對比之后不難發現,實驗組學生在理論知識、綜合實踐方面上評分都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學習效果較好,具體對比數據見表1,P<0.05。
2.2比較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
采取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調查學生的滿意度情況,可以發現實驗組學生對于教學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具體對比結果見表2。
3.討論
教學評價主要是將教學目標作為整體的依據,并且根據科學的評價標準與有效的技術手段,并對教學過程與結果進行測量,給予整個過程進行價值判斷[4]。而通過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與操作技能直接觀察法(DOPS),信效度要優于傳統的評估方式,在根據相關的評價結果在教學活動中起到的作用有差異,將教學的評價分成診斷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幾種[5]。診斷性的評價是在教學開始前,為學生在準備過程中做出鑒定,保證整體的教學計劃能夠順利的運行。對評價對象的程度也就是教學的結果做出評價,而形成性的評價則是對教學方案、計劃、教學活動,采取檢驗、觀察記錄、床邊教學。傳統的醫學教學評價,需要采取終結性的評價,鑒定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這樣能夠保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全面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相關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不論是在實踐能力評分方面還是理論成績上都要比對照組高,在教學滿意度方面,實驗組也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得出,獲得了大部分的學生與老師的認可,差異是具有一定統計學意義的,P<0.05。
上述結果顯示,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升了教師在教學反饋方面的值得在教學中實施與借鑒。
參考文獻
[1]劉晉.在臨床技能學考核中形成性評價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9,(31):32-33.
[2]王程,闕伊辰,文蘭, 等.結合Mini-CEX臨床技能考核表的形成性評價在骨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8):91-92.
[3]孟娜,王艷萍,陳繼萍, 等.中醫學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探索[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9,41(6):76-78.
[4]施曉芳,駱曉霞,曹梅娟.操作技能直接觀察法在護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416-420.
[5]彭海兵,李穎,劉燕, 等.醫學虛擬實驗平臺在機能實驗學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9,18(10):99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