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
摘要:大數據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必須要與大數據緊密結合,創新教育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將對大數據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創新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優勢;創新
一、前言
大數據思維和技術革新推動社會創新發展,引發社會各層面深層次思考與變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時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二、大數據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優勢
1.直觀可視的數據,開辟了教育新平臺
“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提供的便捷共享手段,使隨處可見的電腦、智能手機、攝像頭及其他信息采集設備和存儲設備將海量數據置于網絡公共空間,為開放教育資源和分享教育信息提供了數字平臺。”互聯網的發展為大數據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資源,提供了數據平臺構建的基礎。教育者可通過在線視頻媒體平臺傳播教育視頻、音頻、Flash動畫等可視化的教育信息,可利用新媒體軟件,創造新型的授課方式,也可通過可視化、即時性的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存儲等新型平臺,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實踐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2.共建共享的數據,開拓了教育新空間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導致數字化生存成為了一種生活狀態,要在大數據環境下輕松學習,就必須拓展數字化生存空間,掌握數字知識與技術。大數據的共享性、虛擬性、即時性等,使得數字化生存的人們可以在網絡中匿名存在,削弱了個人責任感,從而積極發表言論,人人可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微博、微信、QQ、電子郵箱等社交軟件均可衍生為教育場域,教育者和受教者可通過微博互粉、微信互掃等途徑及時傳播和接受教育,教育空間得到了極大擴展。
3.復雜多樣的數據,豐富了教育新資源
“數據是產生信息、知識、智慧的基礎,是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新型戰略資源。”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資源存儲空間有限,而大數據背景下教育資源可以存儲于“云空間”,存儲量大,可無限存儲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且即用即查;大數據的多樣性和價值豐富性等特征,可以吸引學習主體去開發無限的教育資源,網絡新型課堂的開創,就是開發教育資源的創新成果,這類課程充分發揮了網絡優勢,上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降低了教育成本,你可以花最少的錢享受一流的視頻課程,這種授課方式也調動了教育主客體的積極性。
三、大數據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內容
1.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識方法創新
(1)云信息獲取方法創新
大數據時代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方法不再單純依賴課本及課堂教師講授來獲取知識,而是結合云媒體通過搜集線上線下信息、綜合端口信息,進而整合成為云端資料,建立大規模云端資源庫,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依托云端資源庫,運用智能搜索引擎進行信息獲取。這一獲取方法的創新,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知識獲取的高效化。
(2)大數據信息分析方法創新
大數據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己不能停留在簡單、模糊的信息收集分析方法上。大數據具有三個顯著特征:注重事物的關聯,注重價值的挖掘,注重趨勢的預測。大數據信息分析方法創新通過大數據,從數據關聯性出發,廣泛收集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數據信息,建立信息資源庫,并以定量分析為基礎配合定性研究,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并聯分析,進而建立信息分析模型。這一分析方法創新,保證了思想政治教育數據收集的全面性,實現了數據分析的精準化。
2.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
(1)理論教育加載客戶端方法創新
理論教育加載客戶端方法主要是指以客戶端為載體,為理論教育提供新陣地的教育方法。傳統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課本知識及課堂的理論灌輸。在?;ヂ摼W+”時代,理論教育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移動客戶端的發展,為理論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機遇。運用“互聯網+”理論知識,依托流媒體技術,將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通過網絡課堂、PC客戶端、手機App等展現出來,既可連接網絡實現在線瀏覽,又可在無網狀態下脫機工作,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習在客戶端的幫助下隨時隨地進行。
(2)云平臺實踐教育方法創新
云平臺實踐教育方法主要是指以云平臺為載體,為學生思想政治實踐教育提供資源服務的教育方法?!盎ヂ摼W+”時代,實踐教育借助云平臺,采用“人機互動”“虛擬機”“虛擬實驗室”等方式,進行云平臺下的“案例項目驅動”“課程模塊化”等實踐教育方式創新。云平臺儲存了學生在不同時間、空間的思想行為數據資源的基礎上,把不同種類的思想行為信息數據整合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從而通過云技術將數據進行重構、分配、管理與回饋,這樣來確保數據合理高效地使用的模型。
四、結束語
新時代的到來使得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大數據教育教學顯得尤為迫切,大數據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立足實踐,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融合大數據技術,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實踐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崔海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9 (8):85.
[2]付安玲,張耀燦.大數據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思維變革[J].學術論壇,2019 (10):171.
[3]王辰.基于微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 (30):37-38.
[4]陳華棟.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6 (2):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