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蓉 陳 彬
(寶應縣畜牧獸醫站,江蘇揚州 2258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嚴重嘔吐、劇烈腹瀉和高度脫水為特征,各個年齡的豬都可感。冬春寒冷季節易多發,因其潛伏期很短,一般12~18h,有的為1~8d,多數病例2~4d,發病較為突然,傳播迅速,數日內可蔓延至全群,是嚴重危害豬群的原發性疾病之一,嚴重制約了規模化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目前,對該病還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疫苗免疫是預防該病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也能使豬群獲得很好的抗體免疫效果,并且無副作用。
為了驗證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對生豬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此次選擇了本地4家規模豬場,開展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抗體試驗。試驗結果證明,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較好,隨后在基層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均取得了好評。
試劑盒系由預包被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重組N蛋白的酶標板、酶標記物及其他配套試劑組成,應用酶聯免疫法(ELISA)原理檢測豬血清、血漿樣本中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抗體。實驗時在酶標板中加入對照血清和待檢樣本,經溫育后若樣品中含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抗體,則將與酶標板上抗原結合,經洗滌除去未結合的其他成分后;再加入酶標記物,與酶標板上抗原抗體復合物發生特異性結合;再經洗滌除去未結合的酶標記物,在孔中加TMB底物液,與酶反應形成藍色產物,顯色深淺與樣品中的特異性抗體含量成正相關;加入終止液終止反應后,產物變為黃色;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測定各反應孔中的吸光值,即可知樣品是否含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抗體。
2.1.1 試驗動物 用于試驗觀察疫苗免疫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測定的4個豬群分別由寶應縣欣宇禽畜產銷專業合作社、揚州市瀛寶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寶應縣華盛生態生豬養殖場、寶應縣正旺畜禽養殖場4個示范基地提供的母豬群50頭、100頭、50頭、80頭。所選擇的豬群均為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非免疫豬群,健康、生長良好,被檢血清樣品共314份。
2.1.2 檢測試劑 豬病毒性胃腸炎抗體Elisa試劑盒(規格480T/盒,西班牙Ingenasa,由南京華恩生物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1.3 主要儀器設備 酶標分析儀、離心機、采血器、可調微量移液器、一次性吸頭、去離子水、恒溫箱。
2.1.4 試驗用疫苗 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上海海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獸藥生字(2016)090201097。
2.2.1 疫苗接種 將試驗疫苗用生理鹽水稀釋為含1頭份/ml,后海穴注射1ml。
2.2.2 采血 第1、2、3、4豬群疫苗免疫前及免疫后7、14、30d各采血1次。豬前腔靜脈采血,3~4ml/頭,分離血清,冷藏或冷凍備用。
2.2.3 抗體效價測定 按照“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技術標準”(NYT548-2002)試驗操作進行,使用酶標分析儀,當樣品A450值大于臨界值,判為陽性;當樣品A450值小于臨界值,判為陰性。
經注射疫苗后,對試驗豬群進行連續觀察2周(精神狀態、采食量、糞便、尿液以及豬群的發病死亡率),按照說明注射劑量注射的4個試驗豬群均無異常情況發生,表明疫苗對豬群免疫是安全的,而且疫苗引起的副反應較小。

免疫前及免疫后抗體陽性率統計表
通過免疫、監測、消毒等防控措施的落實,根據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制作了抗體陽性率統計表。由上表可見,免疫后抗體上升的較快,7d抗體平均合格率達80%以上,監測到免疫后30d,抗體平均合格率達到90%以上。
(1)試驗結果表明,在免疫7d后抗體上升的較快,維持的時間也長,同時取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起到了有效的保護作用。
(2)豬場不能完全依賴疫苗,更加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不免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完善的免疫監測制度,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合理的飼養管理模式。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免疫效果及發病情況與飼養管理的好壞密切相關,只有在良好的環境控制下,才能真正發揮疫苗的免疫保護作用。養殖密度小、飼養環境優良、免疫措施到位、生物安全措施管控嚴格的豬場,豬傳染性胃腸炎的免疫效果相對較好,豬傳染性胃腸炎感染與流行的機率也相應減小。
(3)本次免疫試驗的4個豬群均未出現免疫副反應,說明豬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安全性高、副反應小,在我縣基層推廣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