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新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湖北省校長協會初中分會秘書長,華中師范大學德育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生導師,國內“幫教育”的倡導者。
學校教育不能止步于書本和作業,還需要活動與體驗,強調走向生活。
為此,光谷實驗中學多年來一直堅持“每月一事”德育活動,并形成了一些經典的德育活動案例。如“新生軍訓”“開學典禮”“走向華一”“校園彩繪”“告別六月”和“畢業典禮”,等等。而且,這些活動和案例正在豐富和完善學?!皫徒逃彼鶑娬{的“弘幫課程”的內涵。
進入2018年秋季,為了緩解中考應試的壓力和解決非中考學科教學評價等問題,光谷實驗中學的“幫教育”開始強調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見”,從而提出了“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見的教育”,更多校園活動應運而生,并且開始項目化和課程化。
項目化強調的是一種項目式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從設計到實踐再到結果的呈現,都需要學生全程參與,并且自主完成。這種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
活動的項目化事實上也是一種課程思維,有利于活動的課程化。例如,2019年7月,學校將新生軍訓項目化,變成了七年級新生整個暑期的項目式學習。整個活動,是從“斷奶工程”到“斷炊計劃”,再到“獨自上路”和“自我提升”?!皵嗄坦こ獭笔聦嵣暇褪菍W校原來的新生軍訓,要求孩子離開家庭和父母一周,到基地過集體生活?!皵啻队媱潯币髮W生用一周的時間,在父母的指導下學會做飯,并且能夠獨立完成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蔼氉陨下贰币髮W生自己設計去某一處的路線,并自己決定交通工具,如,去看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到達目的地后,幫助老人做飯,聽老人講家史,并且向老人談自己的初中學習計劃等。同時,還要探尋新學校的交通路線,決定開學后的交通工具等?!白晕姨嵘本褪锹鋵嵤钇诘慕∩碛媱?、學習計劃等,并用文字和圖片記錄自己豐富多彩的暑期生活,開學時在班級或年級交流和展評。這樣,原來一周的新生軍訓活動就變成了新生整個暑期的自我成長系列活動,也變成了一所初中的“小升初”銜接課程。
與此類似,2019年春,我們從“一只陶罐”出發,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開展了“彩陶畫展第一季”“擦亮一間教室”“天亮就出發”“校園園藝博覽會”“穿越華科大”“告別六月”等系列校園活動。并且,到了下一個學期的秋冬季,“校園彩繪周”活動依然會繼續。這樣,學校通過一個“陶”項目,衍生出了“陶”課程,并且漸漸帶動了學校非中考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和相關課程的開發。
本學期,學校學生成長中心結合疫情和學生居家實際,按照德育活動“每月一事”的活動慣例,為二月和三月分別設計了“在家學習”和“居家生活”兩個征文活動,引導學生居家學習自主和生活自理。目前,“居家生活”征文活動已近尾聲。而四月的活動主題是“耕讀行動”,五月和六月的活動主題分別是“班級花園”和“告別六月”。
這些現象和改變,也進一步印證了活動對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我還覺得,沒有理念的創新,或者說沒有“幫教育”所倡導的“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見的教育”,這個校園就可能不會有上述的活動與行動,從而出現一種不一樣的風景。所以,校長應當意識到:學校發展,是一個文化尋找的過程。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