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播電臺傳媒作為傳統傳播手段,作為傳統傳媒介質,有很多已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弊端,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廣播電臺的聽眾也逐漸流失。但廣播仍具有其強大的生命力,還有很多人在特定場景、特定時間選擇通過廣播電臺來收聽新聞和訊息。因此廣播電臺的新聞類節目要勇于面對時代大考,堅持改革發展路線,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效應。本文詳細闡述了當前形勢下我國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統一特點、大數據視域下廣播新聞類節目的推廣形式等內容,進一步提升廣播新聞類節目的質量,確保其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廣播新聞;節目改革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09-00-02
廣播新聞類節目雖屬于傳統媒體,但在我國新媒體迅速崛起并發展出融媒體的今天,廣播新聞類節目仍有很大的需求量,用戶相較于互聯網經濟時代來臨之前并沒有太多衰減。但隨著“互聯網+”對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模式的巨大影響,在當前大數據時代,新興媒體迅速崛起,新聞傳媒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生存處境越來越局限,在大數據時代廣播新聞類節目面對挑戰當何去何從?面對機遇將如何把握時代脈搏,緊扣時代發展的主旋律?這就需要廣播新聞類節目勇于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廣播新聞類節目的內容品質,積極運用改革的思維,利用創新的手段,積極利用大數據分析總結用戶聽眾的生活習慣和心理喜好,提升自身節目競爭力,筑牢自身在時代浪潮中的地位,夯實立足之本。
一、當前形勢下我國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統一特點
廣播新聞類節目是廣播節目的靈魂,也是所占內容份額最大的節目類型。受互聯網經濟的影響,當前人們的生活受網絡影響的因素尤為巨大,在信息爆炸的大環境下,人們接收訊息的途徑有很多,不同途徑接收到的信息的價值體系均不一樣。同時,人們也有自主選擇傳播媒體接收訊息,認知世界的權力。在這個手機終端可以實現與外部世界零距離溝通、多元了解外部世界的時代背景下,廣播新聞仍在一定的場景被一定的人群所接納、所需要。所以廣播新聞類節目還需要不斷升級改進,新聞記者仍要繼續努力采編每日全市、全省、全國、全球發生的熱點事件和重大事件,在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同時,提升廣播新聞
質量。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特點是:第一,時效性不突出,廣播新聞多是由電臺主播提前準備好新聞節目稿件,因受時長限制,只能著重對重大事件和焦點、熱點進行選擇性報道,很多新聞即使很重要,也只能安排在下一檔新聞類節目中,但多數廣播電臺為了打破聽眾的審美疲勞,廣播電臺的節目安排穿插并且固定,新聞類節目往往不會緊湊安排在一起,所以廣播新聞類節目傳播速度不夠迅速。第二,現在很多電臺廣播新聞類節目都屬于提前錄制好的音頻,按照節目安排,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播報。聽眾在聽到一些關乎國情民生或者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節目,往往會有感而發,想要通過電臺表達自己觀點,提供相關素材和線索,這樣的新聞宣傳模式比較落后,起不到引領聽眾思想、傳播信息、傳遞知識、發人深省的作用。第三,廣播新聞類節目因受傳播手段所限,方式比較單一,相對比較枯燥,不生動、不鮮活,時常充當“灌耳音”的角色,新聞內容很難讓聽眾入腦入心,特別是播放重大新聞時,難以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難以達到傳播效果,使此新聞媒介的傳播力度大打折扣。新聞節目終究是為受眾服務的,如果達不到服務受眾的效果,不能有效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讓受眾對該檔節目產生興趣,既是對受眾的損失,又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所以在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互聯網時代,廣播新聞類節目要及時轉變觀念、破除陳舊思維,積極運用新手段、新方法,做好對聽眾的精準引流,讓聽眾更加愿意收聽廣播新聞,盤活廣播新聞的傳播活力。
二、大數據視域下廣播新聞類節目的推廣形式
廣播傳媒作為僅以聲音為傳播介質的傳統媒體,要想符合時代傳播需要,就要充分發掘自身優勢、利用好聲音具備的獨有特點,將聲音轉化為獲取人心、傳播力量的工具和手段,用感性的聲線傳播出理性的觀點,充分貼合聽眾的喜好和需要,將廣播新聞類節目做大做強。
(一)不斷更新迭代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發展理念
隨著互聯網科技不斷地融入生活,信息化科學技術也迎來了迅速發展的時期,以前只存在于小說中的人工智能、交互體驗、虛擬場景、物聯網等技術已經步入了尋常百姓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這些高新科技的發展和民用化水平的提升,人們迎來了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的時代。對于廣播新聞類節目來說,相關的傳媒技術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但是技術永遠是為思想服務的,如果思想不能隨著科技的發展而前進,僅僅維持在固有思維、傳統模式中,再好的技術也只能被管理者視為草芥,不能得到有效的應用,發展緩慢并滯后,甚至會面臨著被歷史所淘汰的命運。所以,作為廣播電臺的管理者,需要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鎖定目標聽眾,揣摩聽眾心理,積極利用融媒體優勢,不再將傳媒模式局限于電臺的聲音主播之中,而是利用多平臺新媒體矩陣,打造電臺品牌效應,提升電臺新聞類節目的知名度。以某市的交通廣播為例,由于其節目豐富,覆蓋面廣,該廣播電臺是大多數人在開車上班、出差途中的首選廣播。但同時還有很多調頻的節目與其競爭,為了提升其市場保有度,該廣播充分應用融媒體優勢,積極開辟線上推廣通道,如在自媒體平臺、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制作相應的節目推廣,并要求電臺主播開通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個人賬號,拍攝具備個人人設內容的精彩短視頻,為其廣播電臺進行推廣宣傳。并在線下通過與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聯動,做活動、搞聽友見面會來與聽眾粉絲互動,傾聽聽友意見,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再對節目進行優化整合,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活動模式,拓寬廣播電臺的發展渠道、利用融媒體優勢、全媒體矩陣提升廣播新聞類節目的發展理念,與聽友粉絲開展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提升了品牌形象。
(二)以聽眾興趣為導向,另辟蹊徑,進行節目策劃
改革開放的春風讓我國徹底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2020年是黨中央帶領全國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奔小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我國國民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民的訴求也更上了一層臺階。由于媒體種類、傳播形式進一步豐富多彩,人們對同質化的信息越來越排斥,而更感興趣的是自己可以選擇的、讓自己產生心流或獲得新知的新聞。結合這一實際,廣播電臺要對新聞類節目進行整合升級,在傳遞正確價值觀、準確報道黨的路線政策方針的同時,主動策劃符合當下聽眾口味的、可激發聽眾互動交流愿望的新聞節目。在選題方面,要時刻遵循“內容為王”的原則,要盡量多選擇具有故事性和說服力強的內容,通過主播語言的感染力,讓聽眾有身臨其境的收聽享受,運用同理心原理,讓聽眾通過收聽廣播電臺精心策劃選擇的新聞節目產生共鳴,吸引更多的聽眾收聽廣播新聞。
三、結語
廣播新聞類節目是當前媒體訊息傳播的重要渠道,廣播新聞人要勇于創新,肩沉使命,不斷探索新途徑、新方法,積極應用新媒體矩陣力量,發展聽眾、吸引聽眾,使自身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國棟,易歡歡,糜萬軍,鄂維南.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變革與數據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黃升民,吳殿義.大數據在媒體運營中的應用及思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收稿日期:2020-3-3
作者簡介:湯云(1981—),女,安徽靈璧人,主任記者,本科,主要從事廣播采訪編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