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娟
【內容摘要】職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意義非凡,任重道遠,但目前表現失于值守,耗時低效,處境尷尬。要想扭轉局面,老師們當正本清源,以教材為本,采取恰當的教法和學法,有效整合資源,以生為本,重視自學,抓牢雙基,落實表達,提升素養,使孩子們最終持有走向社會的基本“通行證”。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材教法?正本清源?育人理念?實踐整合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職高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似乎占時多、作用小,教學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這樣怎么能實現基礎教育目標?怎么能夠教給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筆者作為一名職高語文教師,在人職一段時間曾經不好意思談及自己的工作單位,覺得職高沒前途。但隨著教學工作的日積月累、潛心鉆研,漸漸認識到職高語文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任重道遠。本著回歸本質的教育原則,反思當前教學現狀,探討問題的解決策略,旨在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職業生活奠基,在此發表個人薄見:職高教育重在返本,貴在正本。
什么叫“本”?對于職高生來說,本就是教材,本就是恰當的教法和學法,是要抓牢雙基,落實表達,提升素養,使孩子們最終持有走向社會工作學習交際生活的基本“通行證”。筆者認為,應該從五方面做起:
一、珍愛教材,以本為本
語文具有人文性,學習語文進行聽說讀寫可生成語感,育化人格,充盈人.生,促進生命和諧。職高學生大多成績弱,語文基礎也可見一斑。加上就讀職業學校,更加重視扎實專業技能知識。對語文,抱無所謂態度,自以為擇業時,用人單位重在專業技能水平,不會顧問你語文素養。工作中似乎沒有用武之地。對語文缺少認同,學習動力幾乎沒有。這種重“技”輕“文”思想,忽視的是語文的“文化”內涵。一個人在從事某種具體職業技能時,必須達到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程度,二者互為影響互為依托。尤其現在,技術更新極快,沒有文化知識保駕護航,知識更新很成問題。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明職高語文要“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奠定基礎”愛因斯坦說:“專業知識育人可能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甚至更像一只受訓的狗,但不能使人成為一名發展和諧的人。”學生對勞動價值要理解并產生感情,必須對美和道德有鮮明辨別力。
現行職高語文教材難度減弱,工具性,人文性增強。文質兼美的范文,飽含豐盈的思想、豐富的內容——人生歷程,生活哲理、史畫卷、心靈世界,多方面展示自然之美、哲思之美、生活之美。莫言的《賣白菜》實、真摯,講述的是非常時期農民的艱辛和酸楚,但正是母親的堅強、自尊、讓人難忘,這堅強的脊梁讓人懷念;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引導我們追尋美,感受美,進人一個世外桃源,遠離城市的喧靠骨,靜享司的安寧;魯迅的《拿來主義》雖時代不同,但拿來主義的思想精髓放之四海皆準,尤其對于新時代,知識更新快,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如何才能采他山之石,影響重大。這一切都能啟迪學生,熏陶感情,培養審美;這一切都能豐富孩子們的閱歷,擴展學生的視野,撥動心靈之弦。
二、把好教法,以學為本
職高教師,,上學時接受的大多是普高教育,工作后和普高教師一樣接受教育培訓等。普高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而且,職高教學升學負擔較輕,教師學習緊迫感不強。孩子們在初中階段甚至小學階段時就缺乏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和語文學習方法。很多學生認為上語文就是按部就班,讀讀字、詞、句,段,概括主旨,歸納特點,然后背一背,做一做。即使是這種理解,也做不到認真完成。何況這種學習本身就是被動。只有在課堂上才學語文,語文學習就是在完成任務,被抽去了生活的內涵和外延,沒有了靈魂和本質,學習單一、呆板,如何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并使其終身受益?
所以職高語文教學要以學為主,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愛學、樂學、探學,要和生活接軌,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要樹立大語文觀念,語文即生活,真正地把學落到實處。化枯燥為生動,化單調為豐富,化機械為機動;化語文學習為精神內在需要,使語文真正回歸世界本質,讓學生看到語文在專業中的拓展應用,重拾對語文的興趣。例如教學《情人節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課前讓孩子們搜集關于愛情各類素材,體裁不限,同時整理自己的愛情宣言。課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開展愛情的研討會,這樣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們認識體會的美好、崇高,明白愛情的真諦與責任,從而樹立科學愛情觀,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展示能力,無論對學生今后人生的“德”還是“藝”的發展都有幫助。
三、關注學情,以生為本
作為職業高中的語文老必須師具備積極的心態,面對差生更要有愛心、信心、誠心與耐心。只因為我們面對的是職高生,職高生甚至被社會其他類學生歧視為“二等公民”。他們有更多是無奈自卑。脆弱的心靈需要愛的呵護,他們的缺點需要真誠的包容。單看語文,書寫可能慘不忍睹,作文大多詞句不通,回答問題雜亂無章。著急、抱怨無益!你必須無怨無悔地愛,誨人不倦地教。何況,愛學生是天職。要讓我們的孩子立足社會,學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學做人做事,幸福地生活,充實的工作。關注學情,關愛學生,“育人”為本。
要實現此目標,不能指望機械性的勞動,不能作靜態教學,必須充分關注學科思想性和人文性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我著力尋找課文中感點,尋找激發學生情感的媒介,力圖把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合,順情點撥,升華情理;然后在此情此景下再探究思考情和理是由怎樣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果可能就再建議孩子們寫讀書札記,提升能力。通過由情及情、由理及知、由知及能的引導實踐,孩子們的心靈和作者心靈產生共鳴,一篇篇課文不再是死板的面孔,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形象,優美的文字,跳動的脈搏,圣潔的靈魂映照出的時代的光彩抑或是歷史的滄桑。學生在各種能力層次的訓練中逐步走上新階梯,育人目標回歸本位。
四、搞好輸出,以用為本
教學大綱規定,“職高教學可以立足專業的實際,內容可以有彈性?!币巴怀鼋虒W重點,學以致用。”也就是說,職高語文教學還是應該重視孩子們實際能力的培養。在“當今時代,生活快節奏,對人的語文素質要求也有所提升,比如敏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記憶能力,人耳要成文,表達要流暢,下筆有千言”。訓練學生快速的聽說讀寫思便提升了課堂日程。
針對職業高中生學情特點,我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書寫、應用寫作與普通話技能這些基本功。如果出去應聘填.表,字都站不穩,第一關好過嗎?應用寫作方面除教材序列外,課后寫日記,札記,模擬場景訓練,寫演講稿,寫啟事通知,人人訓練,人人挑刺,逐步形成規律,先片斷后篇章,先記敘后說明議論。至于普通話,難定級生活兩需要,過好普通話關,語文老師們責無旁貸。此外,還倡導兼強迫孩子們養成每天讀書看報半小時,去閱覽室,在宿舍抓空閑時間,關注社會,關注科技,關注體育都可,讀進去就是好事。日積月累,自然有甜頭。
總之,職高教育要順勢育人,順時而動,回歸本源,正本清源,去除陳|舊思想,回歸職高生的生活本質,老師要充分考慮培養目標的特殊意義,澄清認識,糾正觀念的偏差,因材施教,使職高教育一枝獨秀,綻放異彩。惟其如此,職高語文教學才能走出困境、走出低迷,重新充滿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虞上朔.淺談信息技術與職高語文教學之有效整合的探索【J】.中小學電教,2008(04).
【2】吳曉靖.“以人為本”,走出職高語文教學困境【D】.福建師范大學,2003.
(作者單位:山西省襄汾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