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忠 劉曉東 彭利蘭
(1.甘溪鄉農業服務中心,貴州施秉 556207;2.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凱里 556000)
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屬中致病性鏈球菌所致的動物和人共患的一種多型性傳染病,為重要的細菌性傳染病之一。豬鏈球菌病是由多個不同血清群鏈球菌感染引起豬的多種不同臨床癥狀傳染病的總稱,多使用疫苗進行預防,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1]。急性豬鏈球菌病常以敗血癥和腦炎為特征,慢性豬鏈球菌病以關節炎、化膿性淋巴結炎等為主要特征。隨著中國規模化養豬業的發展,豬鏈球菌病已成為養豬生產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2]。
豬鏈球菌病常見三種類型,分別是敗血癥型、腦膜炎型和關節炎型[3]。敗血型比較常見,影響也比較大。敗血型豬鏈球菌病一般有如下癥狀:初期,突然發病,體溫升至41~42℃,多在數小時至1d內死亡,常見精神沉郁,體呈稽留熱,減食或不食,心跳加快,眼結膜潮紅,流淚,有漿液性鼻液,呼吸淺而快。
2019年8月15日早上8點在“佳和農牧”實驗豬里發現一急性病例,并且追蹤它的病理變化如下:其體重約20kg,體溫41.2℃,突然發病,精神沉郁,呈稽留熱,減食,心跳加快,眼結膜潮紅,流淚,有漿液性鼻液,呼吸淺而快。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可見有紫紅色或出血性紅斑,跛行病程達2~4d。
根據這個豬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在根據流行病學情況:體溫升高到41℃,且呈稽留熱,在8月14日晚上添料時整個豬群都沒有異常情況,8月15日早突然發現此豬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且在耳尖處有明顯的色變呈紫紅色伴有出血性紅斑,輕微跛行。考慮該場飼養豬均注射過豬瘟、豬肺疫、豬丹毒疫苗,未注射過鏈球菌疫苗,初步診斷為敗血型的豬鏈球菌病(后續在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微生物實訓室中分離鑒定出鏈球菌)。在和廠長進行進行溝通之后,按照豬鏈球菌病的治療方法對此病豬進行了跟蹤治療。
表1
表2
經過4d的治療,病豬基本情況轉好,4d治療后,反復對此豬進行觀察,包括對(耳尖顏色,精神狀態,采食量,皮膚顏色,眼結膜顏色等)仔細檢查,都已恢復正常,此次治療完成。
一般治療和特殊治療的結果相比較,一般治療只是使用了青霉素和Vc,失效了是因為豬鏈球菌目前有較大耐藥性。特殊治療相對來說,不僅利用了聯合用藥抗生素擴大抗菌譜、磺胺藥和抗菌增效劑增強藥效的作用,也通過補能加化解炎癥退熱的綜合作用,對治療豬鏈球菌病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