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名
(如東縣袁莊畜牧獸醫站,江蘇如東 226400)
當今社會,雞肉已經成為了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然而,很多黑心商家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鋌而走險,在雞肉中注入水分或者添加淀粉來增加肉品的重量。這種做法會滋生腐敗細菌在雞肉中大量繁殖,從而給顧客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此外,很多養殖戶在飼養肉雞的過程當中在飼料里面添加抗生素。眾所周知,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肉雞抵御很多有害細菌的入侵,但是長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不僅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破壞肉雞的免疫系統,還會造成抗生素殘留,最終會通過食物鏈到達人的身體里,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無抗”飼料,顧名思義,就是不含抗生素的飼料,它具有優質的飼料配方,在配制的過程當中使用了諸如益生菌、益生元、鋅、酶制劑等廉價的抗生素替代品,加入適當的松化劑和植物精油,經過特殊的加工后飼料內不含有營養物質拮抗因子和有害因子,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抗生素在肉雞體內的殘留,還有利于改善肉雞的腸壁結構,提高肉雞的消化吸收功能。而我們日常飼養過程當中使用的普通飼料,例如粗制的大豆、玉米、小麥飼料,里面含有大量的抗營養因子,這些飼料口感欠佳,降低了肉雞的食欲,也不利于它們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那么,什么是抗營養因子呢?抗營養因子(ANF)是指植物代謝所產生的一些阻礙動物營養物質吸收的一些成分,它們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動物飼料內,對動物的健康和生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以下是普通肉雞飼料中常見的三種抗營養因子:
該因子在大豆中含量為1.4%,可與肉雞體內的胰蛋白酶以1:1的比例定量專一結合,使胰蛋白酶失去活性,從而影響肉雞氨基酸的消化率。該因子主要對早期肉雞影響較大,容易引起胰腺肥大,進而加速刺激胰腺分泌活動,促使胰腺機能產生亢進,分泌過多蛋白水解酶,阻礙了肉雞蛋白質的吸收。
該因子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主要存在于小麥當中,能夠增加肉雞小腸內容物的粘度,使消化酶及其底物的擴散率下降,促使腸道內菌群紊亂,有害物質迅速生長,影響了肉雞的回腸營養物質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
該因子又叫鞣酸,廣泛存在于高粱當中,據相關研究表明,低劑量的單寧進入肉雞體內會提高免疫細胞數量,但是劑量超過一定閾值后會抑制免疫細胞活性,同時它可以進一步在肉雞體內與相關消化酶和激素結合,降低它們的活性,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利用。
當然,還有很多種抗營養因子影響著肉雞的生長發育,因此要想降低抗營養因子在飼料中的比例,必須使用抗營養因子鈍化工藝進行進一步加工。“無抗”飼料常見的加工工藝有以下幾種:
(1)使用酶制劑法:通過使用植酸酶、纖維素酶或者果膠酶可除去NSP等抗營養因子,從而降低腸道粘性,恢復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
(2)加熱法:對于一些高溫不穩定的抗營養因子如單寧、胰蛋白酶抑制劑,可利用加熱的方法。例如,可把大豆加熱到120攝氏度持續15分鐘可除去大部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3)發酵法:可在相關飼料中加入棉酚進行發酵可除去相關抗營養因子。
(4)擠壓膨化法:先將高粱經過擠壓粉碎并伴以加溫、加壓處理,再加上水蒸氣進行膨化,可除去飼料內相關有害物質。
(5)化學處理法:可在飼料中加入硫代硫酸鈉、硫酸亞鐵、亞硫酸鈉等化學物質,將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二硫鍵給破壞,從而除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大豆中添加一種新型的AX3物質可大大降低其中的抗營養因子,AX3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比普通大豆要低5到20倍。在大豆中添加8%到12%的AX3可提高產丁酸菌的含量,進而提高丁酸的產量,對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只有科學合理的選擇和使用“無抗”飼料,加之標準化的管理,才能夠使肉雞飼養行業向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當然,“無抗”技術將來會在國內越來越普及,它不僅僅局限于肉雞養殖行業,還會向更多綠色農產品加工領域拓展。“無抗飼料”在肉雞養殖領域未來的發展目標有三個:
就目前而言,由于國內技術手段還不夠成熟,飼料中抗生素替代品還不能完全取代抗生素的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無抗”飼料將完全摒棄抗生素,使用更加多樣化的抗生素替代品,真正做到綠色無污染。
通過使用“無抗”飼料將進一步減少肉雞飼養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大幅減少抗生素殘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使肉雞養殖向著更加生態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各地政府部門的有關支持下,綠色零抗殘留的肉雞產品將會大面積推廣,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無抗”飼料的確是肉雞飼養管理當中的助推劑,我們有關政府部門應當派遣相關專業人員把“無抗”飼料技術進一步推廣下去,或者開展相關的交流會,讓更多的養殖戶參與進來熟悉這項新型的技術。當地的農產品檢測部門也要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定期做好產品檢測,確保雞肉產品監管工作順利推進。相信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無抗”飼料技術會更加趨于成熟,更好地服務于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