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娣/江蘇省邳州市農業農村局
以邳州白蒜為主導產業的江蘇省邳州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84.1萬畝,2019年園區總產值177.94億元。大蒜種植面積40萬畝,總產值152.12億元,占產業園總產值的85.5%。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一年來,緊緊圍繞產業園創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農民受益原則,加快構建現代蒜—稻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基本形成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新標桿。
強化組織領導,高質量推進園區創建工作。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邳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園區建設和管理制度化,定期召開園區推進會。市農業農村局成立由局長任組長的產業園技術指導小組,從技術上保質保量推進園區創建工作開展。
強化三產融合,高端位做強做優主導產業。2019年園區大蒜種植面積占全市種植面積的66.7%,園區覆蓋率達 77.53%,推廣15萬畝“蒜—稻”輪作模式。園區擁有283家大蒜加工企業,其中大蒜深加工企業38家,開發出大蒜油、大蒜素、大蒜膠囊、黑大蒜、茅臺黑蒜酒等保健品、休閑食品、黑蒜飲品、調味品等40多個品種,大蒜、水稻初加工率達到97%、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30%。主導產業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值之比為3:1,適度規模經營率71%。園區打造出淮海紅色旅游線路連接大運河風光帶及大蒜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主題休閑觀光一日游,年接待游客量超過5萬人次,二三產業產值與總產值比值達80.43%。
強化科技創新,高標準提升科技裝備水平。產業園內大蒜、水稻優質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6.68%,大蒜冷庫總庫容達50萬噸,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園區農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物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農產品網上銷售額超10億元。建成省級以上研發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5個。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為園區提供最新大蒜制品的研發成果及招商支撐。牽線引進國家“千人計劃”、省“雙創計劃”等15名高層次人才到園區創業創新,打造產業創業創新孵化基地160畝,5萬平方米的研發服務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綜合中心。主導產業專家團隊數量達18個,其中依托南京諾麗智慧農業有限公司趙春江院士站建成邳州工作室,建設數字農業示范基地4000畝,安裝農業智慧平臺監測系統7臺套,農業長期固定養分檢測點385個。
注重產業生態,大幅度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全面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綠色發展機制,是全國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核心區,農藥化肥使用強度大幅度下降,經上海交通大學檢測示范區白蒜100%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是邳州市中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核心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95%。園區充分利用“邳州白蒜”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及“邳州大蒜”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兩塊金字招牌,狠抓大蒜及其制品品質提升,15個產品獲得“二品一標”認證,擁有大蒜產品品牌35個,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江蘇省名牌產品5個、省著名商標3個,18家大蒜、水稻加工企業通過了HACCP認證,多家企業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邳州白蒜”獲批江蘇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產業園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100%。
推進深度融合,全覆蓋提升聯農帶農水平。產業園獲批全國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培育壯大一批新型經營主體,入園區創業經營主體246個,創業人員達320名,帶動就業人數27452人,年營業收入總額達100.8億。園區集聚大蒜商貿和加工企業約31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9家、徐州市級14家,擁有自營出口權企業35家,帶動種植基地29.48萬畝,帶動農戶8.5萬戶,帶動農民就業18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306個,與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戶達88.6%,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86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4.7%。
保障發展后勁,全方位提升政策扶持水平。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邳州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意見》,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創新金融服務支撐,落實土地使用優惠、科技創新與人才政策等。給予產業園內健康食品產業園每年1000萬重點扶持。推動加工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領域發展,積極撬動信貸支農資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資61.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資金投入6.83億元、社會投資28.27億元、金融信貸投入26.1億元。
加大園區招商,進一步開發推進大蒜精深加工。依托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外引與內培并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精深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利用省級以上研發中心科研優勢,開發生產大蒜保健、生物制藥等高端產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形成系列功能各異的大蒜深加工產品,破解大蒜消費天花板瓶頸,提高經濟效益。
加強宣傳推動,進一步提升“邳州白蒜”品牌價值。大力推廣“邳州白蒜”地理標志產品標志的使用,彰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品牌效應,鼓勵農業公司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好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品牌認證,大力培育地域品牌,占領產業高端,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發揮引領示范,加快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集聚。充分發揮國家園區示范引領作用,以重點企業為龍頭,規模基地為核心,緊密聯結廣大蒜農,構建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打造產業品牌,挖掘豐富產業內涵,提高產業集聚競爭力、影響力,高質量推進大蒜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全產業鏈協調發展。
提升產業生態,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園區是邳州市全國首批農業綠色發展支撐體系建設先行先試試點縣創建核心區,加快形成以蒜稻套種模式為主推模式的綠色生產技術、產業、標準、經營、政策、數字等體系。
加大對園區政策扶持。國家產業園創建需要大量投入,加快中央財政扶持到位;并同步放寬政策,加大園區人才政策及技術服務力度。促進科研院所和地方產業園戰略合作,讓園區在對接大專院校、聘請專家、對接科技站等方面更加便捷,為園區的產業定位、品種更新、技術指導、農民培訓提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