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利 姬寶軍
(河南省濮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濮陽457000)
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全球肺結核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已逐漸成為世界性衛生問題,而中國肺結核患者已居世界第2位[1]。隨著全球環境變化和結核桿菌變異,部分患者對于原有抗結核藥物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導致臨床治療效果欠佳,進而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這已變為全球性難點,尤其是中國[2]。選取合適的藥物,制定積極、高效且低不良反應的治療方案已成為治療耐藥性肺結核重要方向之一[3]。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82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聯合3HRZE/6HRE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耐藥性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聯合組與對照組,各41例。聯合組女20例,男21例;年齡33~67歲,平均(50.06±8.44)歲;病程1~3年,平均(2.04±0.46)年。對照組女22例,男19例;年齡33~65歲,平均(49.08±7.93)歲;病程1~3年,平均(1.92±0.44)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結核病病理學診斷專家共識》[4]中關于耐藥性肺結核的診斷標準者;臨床資料齊全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2)排除標準:伴有腎、肝功能嚴重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對本研究藥物成分過敏者;伴有惡性腫瘤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治療 治療過程中,兩組定期進行尿常規、血常規、胸片、痰涂片檢查,并密切關注用藥狀況,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予以有效干預。
1.3.2 對照組 采用3HRZE/6HRE方案治療。即H為異煙肼、R為利福平、Z為吡嗪酰胺、E為鹽酸乙胺丁醇。具體治療方案為:強化期,予以0.4 g異煙肼片(國藥準字H14020565),口服,1次/d;0.5 g吡嗪酰胺片(國藥準字H33021921),口服,3次/d;0.45 g利福平膠囊(國藥準字H23020471),口服,每周2次;0.75 g乙胺丁醇膠囊(國藥準字H23020478),口服,1次/d。持續治療3個月后,停止服用吡嗪酰胺,再持續治療3個月。
1.3.3 聯合組 基于對照組的治療上加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腸溶膠囊治療。即強化期:取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53189),0.4~0.6 g/次,靜脈滴注,1次/d;口服胸腺肽α1腸溶膠囊(國藥準字H19991132),10 mg/次,3次/d;持續治療3個月后,改為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國藥準字H20074028)0.4~0.6 g口服,1次/d,同時將胸腺肽α1劑量調整至5 mg/次,3次/d,再持續治療3個月。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評估標準:胸片顯示肺部結核病灶已完全吸收鈣化,經痰涂片檢查顯示抗酸桿菌呈陰性,且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為顯效;胸片顯示肺部結核病灶有部分吸收,經痰涂片檢查顯示抗酸桿菌呈陰性,且臨床癥狀已顯著改善為有效;胸片顯示肺部結核病灶基本無變化甚至產生惡化,經痰涂片檢查顯示抗酸桿菌呈陽性,且臨床癥狀無顯著變化為無效。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2)比較兩組病灶吸收狀況。即完全吸收為肺結核已完全吸收鈣化;顯著吸收為肺結核空洞已經閉合或者呈阻塞性閉合,且總病灶面積較治療前縮減≥50%;吸收為肺結核空洞顯著減小,總病灶面積較治療前縮減<50%;不變為肺結核空洞、總病灶面積均無顯著變化;惡化為肺結核空洞較治療前顯著增大,且原病灶散播顯著。(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包括過敏、肝功能異常、胃腸道反應、神經系統癥狀等。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行Ridi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病灶吸收狀況比較 聯合組病灶吸收狀況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1)。見表2。

表2 兩組病灶吸收狀況比較[例(%)]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83%(11/41),與對照組的21.95%(9/41)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所致,其主要對肺部造成損傷,繼而產生肺結核。肺結核尤其是耐藥性肺結核的臨床治療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相關研究顯示,耐藥性肺結核與非耐藥性肺結核比較,非耐藥性肺結核患者一般經過6~8個月規律性抗結核治療,≥90%患者可痊愈,而耐藥性肺結核患者至少需經過24個月抗結核治療,嚴重者甚至需治療30個月,且僅有50%左右患者治愈[5]。中國對于利福平產生耐藥性的肺結核患者人數約為世界總患者數的12%,而全球每年約有60萬左右利福平耐藥性肺結核新發病例。臨床常用的3HRZE/6HRE方案治療耐藥性肺結核可一定程度改善臨床癥狀,但整體療效欠佳,因此仍需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6]。
目前,臨床針對耐藥性肺結核治療除一線藥物之外,還會聯合二線藥物予以治療,而選用二線藥物時需明確二線藥物的毒副作用、藥物間相互作用及適應證等,并結合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尿常規、營養狀況、體質量等綜合考慮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7]。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83%(11/41),與對照組的21.95%(9/41)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聯合3HRZE/6HRE方案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病灶吸收狀況,且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有保障。
左氧氟沙星可抑制結核桿菌脫氧核糖核酸(DNA)旋轉酶功能,進而阻斷結核桿菌DNA轉錄、合成及復制,并在呼吸道上皮組織中具有富集效應,給藥后可使呼吸道感染位置濃度高于同期其他組織濃度,臨床效果更佳。此外,與其他結核藥物聯合應用時可發揮協同增強效果,加快藥物吸收速度,提高血藥濃度,且分布廣泛,半衰期長,可進一步增強臨床治療效果。胸腺肽α1是通過改變Treg淋巴細胞亞群比例達到治療肺結核的目的,其可誘導T細胞分化,促使CD4+、CD8+陽性細胞接近正常,進而提高機體自身抗體水平,達到提高療效的目的;并間接性調節細胞因子,加快T淋巴細胞亞群成熟、活化,進一步增強患者本身免疫系統功能,有效緩解病情發展。此外,胸腺肽α1還能提高機體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提高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加快外周血干擾素產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中超氧化物功能等相關免疫強化能力,同時緩解超敏反應導致的組織損傷,抑制結核桿菌增殖,促進痰菌轉陰,增強臨床治療效果。綜上所述,耐藥性肺結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聯合3HRZE/6HRE方案治療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病灶吸收狀況,安全性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