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培 林海仁 陳海軍 黃玉青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雷州524200)
肺結核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傳染性疾病,具有較高病死率,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可在肺結核患者排菌后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1]。目前臨床對肺結核的診斷常采用臨床癥狀、胸片及輔助檢查結合,但由于痰涂片陰性患者在我國達到50%~70%,診斷需求無法滿足[2]。而痰培養作為診斷該病的金標準,由于須2~6周才可明確診斷,因此不適合早期診斷。血清結核抗體免疫球蛋白G(IgG)檢測可判定機體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而發生體液免疫應答。本研究探討活動性肺結核患者血清結核抗體免疫球蛋白G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活動性肺結核及27例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病歷資料。將78例活動性肺結核作為觀察組,27例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51例,女27例;年齡18~62歲,平均(41.37±4.82)歲;涂陽33例,涂陰45例;病灶有空洞10例,無空洞68例。對照組男18例,女9例;年齡19~62歲,平均(41.42±4.88)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符合活動性肺結核診斷[3];對照組患者符合穩定期肺結核;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痰培養、痰涂片及診斷性治療等確診。排除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3 檢測方法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用臺式低速離心機(型號:GENIUS 6K-C,長沙鑫奧儀器儀表有限公司)3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后,采用膠體金法測定血清結核抗體IgG,試劑盒購自艾博生物醫藥(杭州)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63402208),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結果判斷:質控區與測試區出現2條紫紅色條帶,則判定為陽性,提示結核處于活動期;僅質控區出現紫紅色條帶,而測試區未見紫紅色條帶,則判定為陰性;質控區未見紫紅色條帶,則判定為無效,需重新檢測。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2)分析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對活動性肺結核的影響;(3)分析活動性肺結核病變范圍與抗體IgG水平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對活動性肺結核發生的影響;采用雙變量Pearson相關性檢驗病變范圍與抗體IgG水平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比較觀察組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為(113.75±15.86)U,高于對照組的(90.13±12.85)U,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979,P<0.001)。
2.2 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對活動性肺結核的影響分析血清結核抗體IgG作為協變量,活動性肺結核作為因變量(0=肺結核穩定期,1=肺結核活動期)。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表達可能是誘發活動性肺結核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1。

表1 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對活動性肺結核的影響分析
2.3活動性肺結核病變范圍與抗體IgG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病變范圍≥3 cm的患者,平均病變范圍為(3.87±0.58)cm,抗體IgG水平為(118.64±17.85)U;病變范圍<3 cm的患者,平均病變范圍為(1.76±0.42)cm,抗體IgG水平為(107.65±14.32)U。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檢驗結果顯示,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病灶范圍與抗體IgG水平呈正相關(r=0.373,P=0.001)。相關性散點圖見圖1。

圖1 活動性肺結核病變范圍與抗體IgG水平的相關性散點圖
肺結核是最為常見的結核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多以慢性進展性過程為主。機體感染結核菌后,可使肺部發生干酪樣壞死或結核結節,導致空洞形成[4]。機體對結核菌的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當結核菌首次進入機體后,可使局部發生水腫、充血,并存在白細胞浸潤,而結核菌則會被吞噬細胞吞噬,并將抗原信息加工處理后傳遞,使T淋巴細胞致敏;而結核菌可使致敏的T淋巴細胞釋放出趨化因子、巨噬細胞激活因子及移動抑制因子等,移動并聚集于局部病灶處,將結核菌吞噬殺滅[5~6]。但當機體感染嚴重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營養不良時,已穩定的病灶可受到刺激而重新活動,進入結核活動期[7]。
目前臨床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方法較多,如病理學檢查、細菌學檢查、免疫學檢查等,其中痰抗酸染色是以往較常用的檢測方法,操作簡單,但陽性檢出率低,且結果易受到痰液質量、操作規范及標本留取是否標準影響,一般用于常規篩查[8]。結核菌素(PDD)試驗可檢出患者是否存在結核桿菌,操作簡單且價格低廉,但無法判斷結核病是否處于活動期,需結合癥狀、其他檢查進行判斷[9]。而γ-干擾素釋放試驗具有較高的陽性檢出率及特異性,可對非結核分枝桿菌進行排除,但同樣無法確定是否為活動性肺結核,且價格昂貴,無法普及[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高于對照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結核抗體IgG水平表達可能是誘發活動性肺結核的影響因素;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檢驗結果顯示,活動性肺結核病變范圍與抗體IgG水平呈正相關。機體受到結核分歧桿菌感染后,可產生特異性抗體,屬于體液免疫,且隨著疾病進展,病灶范圍擴大,越容易使機體發生體液免疫應答,使特異性抗體水平升高。特異性抗體中以結核抗體IgM、IgG、IgE為主要類型,而血清總免疫蛋白中IgG抗體約占70%~75%,具有重要的免疫防護作用。該抗體檢測方法通過在固相載體上放置結核分枝桿菌抗原,再與待測血清中的抗體相結合,以膠體金標記,進行檢測,具有快速、便捷的優點,且靈敏度及特異度較高,并且在患者治愈肺結核后,該抗體仍會在機體內持續存在12個月左右,因此可廣泛應用于臨床[11~12]。另外,在病灶有空洞及病灶范圍較大的患者中,血清結核抗體IgG的檢出率較高,可能是由于機體免疫狀態受到病變的嚴重程度影響,且在肺結核中后期結核抗體以IgG為主,使檢測結果產生差異。
綜上所述,血清結核抗體IgG對活動性肺結核具有一定診斷價值,尤其對涂陰患者及疾病進展至中后期的患者,陽性檢出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