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婷 曾維偉 胡美華 劉莉娟 毛啟東 周梅清
(江西省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 萍鄉337000)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類型,患者病情進展期間易并發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疾病,極大地增加了治療難度,這些并發癥也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1]。因此,相關專家認為,2型糖尿病新型降糖藥物是否能夠減少或至少不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是檢驗其能否進入臨床使用的重要標準[2]。阿格列汀是一種新型高效、高選擇性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降糖效果明確[3]。本研究對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對患者頸動脈內膜厚度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0例。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0~70歲,平均(58.64±6.83)歲;體質量指數(BMI)18~30 kg/m2,平均(23.02±3.43)kg/m2;收縮壓(SBP)為(127.16±8.45)mm Hg,舒張壓(DBP)為(80.04±7.47)mm Hg;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為(0.95±0.21)mm;C-反應蛋白(CRP)為(18.12±3.07)mg/L。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0~70歲,平均(58.71±6.95)歲;BMI 18~29 kg/m2,平均(23.10±3.35)kg/m2;SBP(127.08±8.77)mm Hg,DBP(79.85±7.23)mm Hg;IMT(0.94±0.18)mm;CRP(18.08±3.01)mg/L。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初發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經實驗室指標檢測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無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入選前未接受過其他方案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可能影響本研究結果的急慢性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依從性很差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國藥準字H20023370)口服,1 g/次,2次/d。4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試驗組采用阿格列汀+二甲雙胍治療:阿格列汀(注冊證號H20130548)口服,25 mg/次,1次/d;鹽酸二甲雙胍片用法和用量與對照組一致。4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包括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治療前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血清C-反應蛋白(CRP)以及血糖水平,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血壓采用血壓計測量;IMT測定方法:采用彩色超聲儀檢查,被檢查者仰臥位,頸后薄枕,放松,頭部偏向檢查側對側,逐步進行測定,內膜和管腔的分界線為內線,中外膜分界線為外線,二者之間的距離為IMT;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試劑盒購自美國Sigma公司,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血糖采用強生快速血糖儀測定;血脂采用生化分析儀檢測。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IMT及血清CRP水平對比兩組治療后IMT、CRP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試驗組治療后IMT、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血壓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 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IMT及血清CRP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IMT及血清CRP水平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后血清FPG、2 hPG、HbA1c、TC、TG、LDL-c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HDL-c水平均高于同組治療前(P<0.05);試驗組治療后血清FPG、2 hPG、HbA1c、TC、TG、L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發病人數已經位居世界首位,該病的臨床治療備受人們的關注。國內有研究報道指出,處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已經開始出現頸動脈內膜增厚,大大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等大血管并發癥發生的風險[5]。因此,在選擇降糖藥物時充分考慮能否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報道證實,DPP-4抑制劑可通過胰高血糖素樣肽-1依賴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非依賴方式起到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和對抗炎癥的作用,有著獨立于控制糖尿病以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6]。CRP是機體受到各種損傷或炎癥刺激后肝臟產生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是一種強有力的預測心血管疾病危險的炎細胞因子。相關動物實驗也證明,DPP-4抑制劑可減少內臟脂肪組織中的炎性細胞,通過免疫調節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進展[7]。阿格列汀是一種新型高效、高選擇性的口服DPP-4抑制劑,可通過選擇性抑制DPP-4而減少胰高血糖素樣肽-1在體內的失活,增加體內胰高血糖素樣肽-1水平,從而降低血糖[8]。國內大量研究也對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分析[9]。部分文獻還指出,阿格列汀除不僅具有控制血糖、減重和調節血脂等作用,還可減少IMT,改善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10]。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IMT、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FPG、2 hPG、HbA1c、TC、TG、HDL-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這與上述研究報道相符。
糖尿病患者存在明顯的血糖血脂異常,積極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阿格列汀是一種高選擇性DPP-4抑制藥,能夠以糖依賴性方式促使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阿格列汀對DPP-4的親合力較強,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效果明顯。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患者采用阿格列汀治療,有效地改善了血糖血脂水平,降低了IMT水平,也減輕了機體的炎癥狀態,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