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yī)院皮膚科 商丘476002)
面部痤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多見于青少年階段,對患者面容面貌有一定影響,易遺留下瘢痕[1]。既往治療通過磨削、連續(xù)二氧化碳(CO2)激光等方法,但費時費力,治療體驗較差,同時療效不顯著[2]。隨著現(xiàn)代激光技術發(fā)展,點陣激光新興技術出現(xiàn)。有報道稱,在治療面部痤瘡后瘢痕采用點陣激光相較于連續(xù)激光具有創(chuàng)傷小、不良反應更少的優(yōu)點,因此其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3]。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RP)具有修復創(chuàng)面、補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作用,同時取材方便,因此近年來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研究旨在探討PRP聯(lián)合剝脫性CO2點陣激光治療面部痤瘡后瘢痕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見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面部痤瘡后瘢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男11例,女21例;年齡(25.62±5.79)歲;病程(3.69±0.95)年;瘢痕程度評分(4.58±1.43)分。觀察組男10例,女22例;年齡(25.48±5.65)歲;病程(3.62±0.94)年;瘢痕程度評分(4.62±1.40)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確診為痤瘡后瘢痕;年齡≥18歲。排除標準:瘢痕體質者;嚴重敏感性皮膚者;近期有接受其他類型激光治療者;面部有其他皮膚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剝脫性CO2點陣激光治療,儀器為KL型CO2點陣激光治療儀,在開始治療前設置參數(shù):能量10~160 mJ/脈沖,波長10.6μm,以能量測試模式確定患者具體治療能量,并在確保患者耐受前提下逐漸提高能量。治療前對面部皮膚進行沖洗、消毒,并與患者溝通,如患者表示畏懼疼痛,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膠進行表面麻醉,緩解患者疼痛感。治療時從低能量逐漸向高能量過渡,期間與患者溝通,以患者耐受為限,治療范圍為瘢痕范圍,掃描治療2次,注意避免遺漏。每次治療后予以患者冰袋冷敷,囑患者治療后保持皮膚干燥,注意保護創(chuàng)面,間隔4周治療1次,共治療4次。
1.3.2 觀察組 給予剝脫性CO2點陣激光聯(lián)合PRP治療。在CO2點陣激光治療前,首先制作PRP,取患者肘靜脈血50 ml,然后離心處理,提取并制作成PRP,要求血小板為(900~1 400)×1012/L。之后進行剝脫性CO2點陣激光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治療結束后涂抹PRP于患者瘢痕局部,然后進行第2次面部激光治療,治療結束后涂抹PRP,待凝固后,局部冰袋冷敷,囑患者保持皮膚干燥,每4周治療1次,共治療4次。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采用瘢痕改善程度作為評價依據(jù),痊愈:瘢痕消退程度達80%,增生性瘢痕完全軟化、平整;顯效:瘢痕消退程度為50%~79%,增生性瘢痕大體上軟化、變平;有效:痤瘡凹陷性瘢痕消退程度為30%~49%,增生性瘢痕有一定軟化、變平。無效:未達到上述判定標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皮膚紅腫、過敏、水腫等。(3)比較兩組主觀滿意度評分,采用調查問卷方式調查患者對皮膚狀態(tài)改善的主觀滿意度,包括皮膚總體狀態(tài)(20分)、凹陷程度(10分)、瘢痕顏色(10分)、瘢痕觸感(10分)4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主觀滿意度越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68.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8.75%,對照組為15.6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2.3 兩組主觀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治療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主觀滿意度評分對比(分,±s)

表3 兩組主觀滿意度評分對比(分,±s)
?
痤瘡是由于皮膚毛囊、皮脂腺炎癥引起的一種皮膚疾病。由于個體膚質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差異,導致預后不一。痤瘡如不加強自我護理,極易形成瘢痕,對患者面部容貌造成一定影響[4]。由于瘢痕是皮膚受損后機體自然修復后的產(chǎn)物,因此常規(guī)治療方法效果較弱,皮膚平整度、觸感、顏色等難以恢復[5]。
PRP本質是通過離心分離血小板血漿后,加入凝血酶等使其形成膠狀物,用于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等[6],治療機制是血小板被激活后可釋放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多種生長因子。此類因子對修復受損皮膚具有一定效用,釋放抑制炎癥的白介素-1受體拮抗、干擾素γ等。由于PRP具有制作方便、無不良反應的特點,廣泛地應用于皮膚科、醫(yī)療美容[7]。相關研究顯示PRP能顯著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并且改善創(chuàng)面恢復效果。剝脫性CO2點陣激光原理為點陣式光熱解,較既往激光治療有明顯差異。點陣激光在治療時將一束光分散為規(guī)律排列的細小激光束照射在瘢痕皮膚,產(chǎn)生微孔效應、生物學效應,能促進瘢痕局部修復,使膠原纖維再生和重新排列,達到治療痤瘡后瘢痕效果[8]。且剝脫性CO2點陣激光治療時患者無痛苦,且隨治隨走,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小,治療依從性較好。本研究將PRP、剝脫性CO2點陣激光聯(lián)合治療痤瘡后瘢痕,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治療方法聯(lián)用可獲得更理想的祛瘢痕效果,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兩種治療方法聯(lián)用,也未增加嚴重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反映出兩種治療方法均較為安全,且聯(lián)用時安全性也能夠保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對皮膚修復治療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也證明了兩種治療方法在聯(lián)用時效果良好,患者滿意度高。綜上所述,PRP聯(lián)合剝脫性CO2點陣激光治療痤瘡后瘢痕的效果理想,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