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守旭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中醫院周圍血管病科 鄭州450046)
脫疽致病因素較多,且病情較為復雜,一旦患病,治愈可能性較低,復發率極高,常伴劇烈疼痛,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極大影響。目前,溶栓類藥物、抗凝類藥物是治療脫疽最主要的藥物,但效果并不理想。而臨床尚未研究出特效治療方案,導致患者截肢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療脫疽是目前臨床研究的一大要點[1~2]。本研究選擇脫疽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通血丸聯合辨證分型治療,取得良好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0例脫疽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80例。對照組男62例,女18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53.62±7.26)歲;病程20~68個月,平均病程(44.24±11.71)個月;動脈硬化閉塞癥38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33例,糖尿病足9例。治療組男65例,女15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4.11±7.64)歲;病程18~69個月,平均病程(43.81±11.36)個月;動脈硬化閉塞癥36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34例,糖尿病足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辨證類型。血脈瘀阻證:主癥,患肢明顯靜息痛、足部暗紅、青紫;次癥,足趾、足底有瘀斑;舌紅、暗紫,苔薄白,脈沉細。濕熱毒盛證:主癥,患肢酸脹、沉重;次癥,足底潮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熱毒傷陰證:主癥,患肢劇痛、晝輕夜重、喜涼怕熱;次癥,局部潰瘍、灼熱紅腫、膿多味臭;舌紅絳、苔黃膩且厚燥,脈滑數。寒濕阻絡證:主癥,患肢涼且痛,喜暖怕涼;次癥,患肢皮白或紫紅;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氣血兩虛證:主癥,疲乏無力、體弱、肌肉萎縮、創面經久不愈;次癥,皮膚干燥、脫屑;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無力。(2)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潰瘍處發生癌性病變;(2)有嚴重出血傾向。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貝前列素鈉片(國藥準字H20083589),40μg/次,3次/d,口服;將2 ml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20100179)溶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持續治療4周。
1.3.2 治療組 采用通血丸聯合辨證分型治療。通血丸:西紅花20 g、金銀花90 g、梔子70 g、乳香45 g、黃芪45 g、沒藥30 g、水蛭20 g、全蝎30 g、土鱉蟲45g、生甘草30g,磨成細粉,煉蜜成丸,9g/丸,2丸/次,3次/d,口服。辨證:血脈瘀阻證服用桃紅四物湯(白芍、紅花、當歸、川芎、桃仁、熟地各15 g);濕熱毒盛證服用四妙勇安湯(當歸60 g,玄參、金銀花各90 g,甘草30 g);熱毒傷陰證服用顧步湯(金銀花、牛膝、黃芪、金釵石斛、當歸各30 g,人參9 g);寒濕阻絡證服用陽和湯(熟地30 g,鹿角膠9 g,姜炭、麻黃各2 g,白芥子6 g,肉桂、生甘草各3 g);氣血兩虛證服用八珍湯(人參15 g、白茯苓15 g、川芎12 g、熟地黃20 g、白術15 g、當歸12 g、白芍12 g、炙甘草10 g)。持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4]:患肢疼痛消失、皮膚恢復正常,瘡口愈合,連續活動2公里無明顯不適癥狀為痊愈;患肢疼痛明顯緩解,瘡口范圍縮小,皮膚明顯好轉,步履活動不能持久為好轉;上述癥狀無變化,潰瘍不能愈合為無效。總有效率為痊愈率和好轉率之和。(2)臨床癥狀積分: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兩組疼痛、感覺異常、潰瘍、發涼、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按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0、1、2、3分,總分15分,分值越高,臨床癥狀越重。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數據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數據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相較對照組,治療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s)
?
脫疽是一種慢性周圍性血管疾病,多因四肢末端壞死所致,動脈硬化閉塞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壞疽均為脫疽病癥,且治愈率較低,致殘率較高,是目前臨床上難治性疾病之一[5]。目前西醫臨床上并無特效治療方案,多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臨床需尋找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以緩解病情。
中醫認為脫疽主要因寒濕、外傷、情志失調所致,導致血脈受損,氣滯血瘀,致使脈絡閉塞而病發[6~7],其核心病機為經絡閉塞、氣血稽留。中醫以辨證為治療原則,可根據不同證型施以針對性藥物治療,從根源上治療疾病,從而促進身體盡快康復。根據中醫辨證,可將脫疽分為寒濕阻絡證、血脈瘀阻證、熱毒傷陰證、濕熱毒盛證、氣血兩虛證,依據不同證型特點采用不同藥物治療,桃紅四物湯可行祛瘀、行氣、活血之效,能夠有效擴張血管、降血脂,針對血脈瘀阻證,可取得較好療效;四妙勇安湯可行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之效,能夠消腫退熱、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治療濕熱毒盛證;顧步湯可起通氣散毒、益陽祛濕之效,可有效調和陰陽,消除毒壅,補充氣血,針對熱毒傷陰證可有效祛毒補氣,改善病癥;陽和湯可行通絡祛濕、化痰祛瘀之效,針對寒濕阻絡證,可有效宣通全身經絡,驅散寒結,通行全身,同時溫陽補血;八珍湯可行補血益氣之效,可有效滋養心肝、補脾益氣,養血、益氣共進,針對氣血兩虛證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情。
通血丸由西紅花、金銀花、梔子、乳香、黃芪、沒藥、水蛭、全蝎、土鱉蟲、生甘草組成,契合脫疽之核心病機,其中西紅花可活血涼血、解毒化瘀;金銀花、梔子可清熱、解毒、養陰;乳香、沒藥可活血止痛、行氣消腫、化瘀生??;黃芪可健脾益氣;水蛭、全蝎、土鱉蟲可行散結攻毒、通絡止痛之效;生甘草健脾補氣。調和諸藥,共奏通絡止痛、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梔子能夠鎮痛、抗炎,具有廣譜抗菌效果;西紅花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全蝎能夠抑制血栓形成,抗凝,鎮痛;沒藥可減少機體血膽固醇含量,預防斑塊;乳香鎮痛。合方共用,可有效消炎抗菌,通絡止痛,清熱解毒;同時彌補因服用大量清熱解毒藥物所致的正氣損傷,防止正氣不足,寒邪入侵,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改善局部供血,有效緩解肢體缺血現象,改善臨床癥狀,達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將針對核心病機的通血丸聯合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模式應用于脫疽治療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可見這種高度個性化治療方式可盡快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加快康復進程。綜上所述,通血丸聯合辨證分型治療脫疽的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