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英
(河南省洛陽市洛陽新區人民醫院產科 洛陽471023)
不孕癥為婦產科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疾病,通過有無受孕史將不孕癥患者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1~2]。目前,不孕癥可影響10%~15%育齡夫妻,對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較大影響。氯米芬是臨床常用的治療不孕癥藥物,主要作用在于誘發排卵,無顯著改善子宮內膜厚度作用,因此單獨用藥時難以滿足治療要求[3]。戊酸雌二醇具有雌二醇藥理作用,能夠促進女性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4~5]。基于此,本研究對戊酸雌二醇聯合氯米芬治療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患者85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觀察組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6.70±2.25)歲。對照組年齡22~32歲,平均年齡(26.67±2.2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開展前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使用氯米芬治療。口服枸櫞酸氯米芬膠囊(國藥準字H22022100)1粒/次,1次/d,自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5 d,每次月經周期重復使用。治療周期為6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戊酸雌二醇治療。枸櫞酸氯米芬膠囊使用方法同對照組,口服復方戊酸雌二醇片(國藥準字H20020299)1片/d,自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20 d,每次月經周期重復使用。治療周期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受孕率:統計患者治療6個月后受孕成功率。(2)腦脊液β-內啡肽(β-EP)、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通過抑制肽類分解測定腦脊液β-EP水平;使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測定FSH、LH及E2水平。(3)使用全數字超聲診斷儀測定子宮內膜厚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s)表示計量資料,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組內比較,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孕成功情況對比 觀察組受孕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孕成功情況對比[例(%)]
2.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對比 治療6個月后,兩組β-EP、FSH、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均增加,LH水平降低,且觀察組β-EP、FSH、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高于對照組,LH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對比(±s)

表2 兩組性激素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
不孕癥常見病因包括排卵異常、輸卵管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臨床研究發現,子宮內膜厚度對受精卵著床具有一定影響,因此當子宮內膜過薄時可直接阻礙受精卵著床發育,最終導致不孕[6~7]。氯米芬是臨床常用于治療不孕癥的藥物,屬于非甾體化合物,具有較強抗雌激素作用,能夠刺激排卵,但單一用藥后效果不佳,提升使用劑量后反而可顯著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釋放,不利于預后[8~9]。女性生殖內分泌領域中β-EP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具有異質性調節作用,其主要機制為β-EP通過與下丘腦神經元及垂體促性腺細胞中對應受體結合,以此干預促性腺激素釋放幅度、節律,間接影響LH、FSH水平,而內分泌長期嚴重失調為導致子宮內膜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共同作用下發展為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1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兩組β-EP、FSH、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均增加,LH水平降低,且觀察組β-EP、FSH、E2水平及子宮內膜厚度高于對照組,LH水平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受孕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使用戊酸雌二醇聯合氯米芬治療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能夠提升妊娠成功率,改善相關激素分泌水平,促進子宮內膜厚度增長。氯米芬治療雖能夠在短期內有效調節生殖激素水平,但難以使子宮內膜顯著增厚,此時患者易出現高排卵、低妊娠現象,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發展均具有負面影響。基于此,本院聯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療。戊酸雌二醇片中包含的雌激素戊酸雌二醇是人體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的前體,屬于雌性激素類藥物,能夠促進子宮內膜生長,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強度,利于宮頸黏液性狀及子宮內膜容受性改善,以此提升受孕成功率[11~12]。此外,使用戊酸雌二醇治療期間不會對機體正常排卵形成抑制,不影響內源性激素水平。且戊酸雌二醇吸收迅速而完全,因此該藥具有顯著療效,在較短時間內即可促進子宮內膜增生,恢復正常激素分泌[13]。綜上所述,使用戊酸雌二醇聯合氯米芬治療薄型子宮內膜不孕癥能夠提升妊娠成功率,改善相關激素分泌水平,促進子宮內膜厚度增長,具有較高推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