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河南省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 郟縣467199)
肺結核為常見傳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如果不及時治療對肺組織會造成嚴重損傷,加之受患者營養狀況、治療依從性等多種因素影響,致復治肺結核病例逐年上升[1]。研究發現,肺結核患者由于慢性消耗,造成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易并發肺部感染,甚至進展成重癥肺炎,造成治療難度、病死風險增加,且近年由于臨床廣譜抗生素廣泛使用,增加耐藥菌株,病原菌分布發生改變[2]。因此,明確病原菌種類,掌握其耐藥性,對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科學有效治療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患者痰液標本細菌培養及耐藥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35~76歲,平均(55.12±9.52)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經咽拭子標本、X線等檢查確診為重癥肺炎,且符合復治肺結核診斷標準[3];此次入組前未接受結核類抗菌藥物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支氣管擴張;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肺癌;長時間使用激素治療;精神障礙;慢性支氣管炎。
1.3 檢驗方法
1.3.1 痰液標本采集 晨起刷牙后漱口3次,深部痰液咳出,并棄掉第1次痰液,留取10 ml置無菌盒,1 h內開展痰培養、藥敏試驗。于光學顯微鏡下檢查。合格痰標本:每個低倍視野(×100)示上皮細胞數<10個,白細胞數>25個。革蘭染色法初步評估、判定致病菌種類。
1.3.2 細菌培養、藥敏試驗 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行細菌培養、鑒定;紙片擴散法進行抗菌藥物耐藥試驗。質控菌株:肺炎克雷伯桿菌ATCC70060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實施鑒定,嚴格參照說明書執行。
1.4 觀察指標(1)病原菌分布。(2)耐藥性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Excel2013錄入與分析,采用Whonet5.4軟件行藥物敏感率統計。
2.1 病原菌分布 痰液標本細菌培養共培養出9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28株(28.57%),真菌22株(22.45%),革蘭陰性菌48株(48.98%)。見表1。

表1 病原菌分布
2.2 主要革蘭陰性菌耐藥性 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均對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唑林、氨芐西林完全耐藥,對亞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藥性較低。見表2。

表2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2.3 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性 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四環素、呋喃妥因完全耐藥,對利奈唑胺無耐藥性。見表3。

表3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2.4 主要真菌耐藥性 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對兩性霉素B耐藥性較低,對氟康唑、酮康唑耐藥性較高,均>60%。見表4。

表4 主要真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
肺結核為慢性傳染病,多伴有消瘦、盜汗、咳嗽、發熱等癥狀,若未及時有效治療,易反復發作,對肺及支氣管結構造成損傷,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感染風險幾率增加[4~5]。復治肺結核病情復雜,病程長,且長時間應用抗生素治療,易并發重癥肺炎等嚴重疾病,增加治療難度,危害患者生活質量。相關研究發現,肺結核并發肺部感染病原體主要為細菌、病毒、真菌等,其中以細菌感染最為多見[6]。既往研究均顯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常見,其次為真菌、革蘭陽性菌[7~8]。本研究中痰液標本細菌培養共培養出98株,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比48.98%,其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較常見,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相符。此外,本研究藥敏試驗結果顯示,主要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均對氨芐西林/舒巴坦、頭孢唑林、氨芐西林完全耐藥,對亞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藥性較低,主要革蘭陽性菌中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四環素、呋喃妥因完全耐藥,對利奈唑胺無耐藥性,提示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合理抗菌藥物治療,亞胺培南、妥布霉素、利奈唑胺等藥物可作為首選藥物。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真菌感染比例較高,且合并真菌感染者以老年群體為主,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較低,降低氣管及支氣管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表達,黏膜纖毛清除病原體能力及肺部防御能力下降,因此存在較高真菌感染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痰液標本細菌培養出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對臨床常用抗真菌藥物具有較高耐藥性。因此,針對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耐藥性情況,應在治療前積極進行痰菌培養、藥敏試驗,并依據肺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狀況,制定合理有效干預手段,以提高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復治肺結核并發重癥肺炎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桿菌,且均對臨床常用抗生素存在較高耐藥性,臨床應積極進行痰菌培養、藥敏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治療,控制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