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冰
(河南省長垣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長垣453400)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失代償期常見癥狀,會進一步損傷肝臟功能,引發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出血等危急重癥,增加病死率[1]。臨床應及時明確SBP感染病原菌種類,并進行針對性抗菌治療[2]。通過對肝硬化并發SBP患者的腹水標本進行病原菌種類檢驗,并分析其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性,可快速確定病原菌構成情況,針對性選擇抗菌藥物,提高治療效果[3]。本研究選取我院肝硬化并發SBP患者91例,旨在探討其腹水標本主要病原菌構成及對抗菌藥物耐藥性?,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發SBP患者91例,其中男62例,女29例;年齡37~68歲,平均年齡(49.69±6.21)歲;肝硬化類型:乙型肝炎性59例,丙型肝炎性20例,酒精性8例,原發性膽汁性3例,血吸蟲病性1例。經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均伴有不同程度寒戰、發熱、腹部脹痛;均存在腹肌緊張、反跳痛等腹膜炎癥狀;腹水白細胞值≥300×106/L、多形核中性粒細胞計數≥250×106/L。排除腹腔內原發病灶感染所致繼發性腹膜炎;合并嚴重心、腦、腎疾病;合并惡性腫瘤、癌性或結核性腹水;1周前使用過免疫抑制劑或抗菌藥物。
1.2 研究方法(1)采集腹水標本: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于床旁行腹腔穿刺抽取10 ml腹水,并立即送檢。(2)病原菌培養及耐藥性分析: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2型COMPACT全自動病原菌鑒定儀對病原菌進行鑒定分析,并排除定植、污染、重復菌株;采用紙片擴散法(K-B)測定病原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質控菌株采用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肺炎鏈球菌ATCC96919,結果判定采用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標準(CLSI2012)。
1.3 觀察指標 (1)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病原菌構成。(2)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Excel2013錄入與分析,采用Whonet5.4軟件行藥物敏感率統計。
2.1 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病原菌構成91例肝硬化并發SBP患者共檢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7株,革蘭陽性菌29株,真菌6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比較高的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陰溝腸桿菌;革蘭陽性菌占比較高的為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見表1。

表1 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病原菌構成
2.2 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較高;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慶大霉素耐藥率較高;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苯唑西林、復方新諾明耐藥率較高;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耐藥率較高;糞腸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耐藥率較高。見表2、表3。

表2 主要革蘭陰性菌耐藥性分析

表3 主要革蘭陽性菌耐藥性分析
肝硬化并發SBP是無腹腔臟器穿孔而發生的腹膜急性細菌感染,會影響患者預后效果,增加病死率,臨床應進行積極抗菌治療[4]。
抗菌藥物的準確合理使用能快速控制炎癥反應,但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盲目使用,導致致病菌耐藥性增加,治療難度加大[5]。本研究對91例肝硬化并發SBP患者進行致病菌檢驗,共檢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7株,革蘭陽性菌29株,真菌6株。肝硬化并發SBP致病菌種類繁多,臨床應采用多種抗菌藥物治療,積極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為72.22%;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唑林、氨芐西林、慶大霉素耐藥率為64.29%、50.00%、42.86%。對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蘭陰性菌感染患者應避免選擇氨芐西林、頭孢唑林等耐藥率較高的藥物,并盡量選擇克林霉素、亞胺培南等耐藥性低的藥物[7]。另外,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苯唑西林、復方新諾明耐藥率為100.00%、91.67%、83.33%;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耐藥率均為87.50%;糞腸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耐藥率均為85.71%。對于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等革蘭陽性菌感染患者應避免對青霉素、紅霉素等耐藥率高的選擇,并盡量采用萬古霉素、莫西沙星等耐藥性小的藥物[8]。據此,臨床可快速準確選擇抗菌藥物,減少藥物使用盲目性,從而合理控制感染狀態,提高治療效果。綜上所述,肝硬化并發SBP患者腹水標本經病原菌分析種類繁多,且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性存在一定差異,可指導臨床合理選擇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