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幫衛
(河南省洛陽東方醫院重癥醫學科 洛陽471003)
膿毒癥是指以全身性感染而引起的器官功能受損為特點的復雜型綜合征,重癥膿毒癥常合并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礙。膿毒癥的一個亞型——感染性休克,是指膿毒癥出現嚴重循環、細胞以及代謝功能異常,危及患者生命。烏司他丁屬于蛋白酶抑制劑,可對炎癥反應起抑制作用,減少組織細胞受損,促進預后效果[1]。血必凈屬于國內自主研發的二類新藥,能降低炎癥介質釋放量,具有抗細菌毒素、改善微循環系統的作用,起到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2]。本研究將血必凈注射液與烏司他丁注射液聯合應用于重癥膿毒癥休克患者,分析其臨床療效以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重癥膿毒癥休克患者,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7~81歲,平均(42.15±12.33)歲。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25~80歲,平均(45.32±11.48)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定義國際共識》中關于膿毒癥相關臨床診斷標準[3],針對基礎器官功能障礙狀態未知者,基線SOFA評分設0,將感染后多器官SOFA評分快速加大≥2分,則符合膿毒癥器官功能障礙臨床診斷標準。感染性休克相關診斷標準:膿毒癥患者采取充分容量蘇醒后仍出現持續性低血壓,需要使用縮血管藥物方可保持MAP≥65 mm Hg且血清乳酸水平>2 mmol/L。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腦死亡者;合并免疫系統感染疾病者;合并結締組織疾病者;合并嚴重營養缺乏者;對研究用藥物過敏者;其他重要臟器發生器質性病變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進行營養支持、補液以及抗感染等常規治療,視患者疾病情況給予臟器替代治療。對照組使用血必凈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0033)50 ml溶入0.9%氯化鈉溶液100 ml,靜脈輸注,2次/d;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烏司他丁(國藥準字H19990132)50萬U溶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輸注,25μg/h,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5 d。
1.4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顯效指患者收縮壓≥100 mm Hg,尿量≥30 ml/h,休克情況改善;好轉指與治療前相比血壓上升≥10 mm Hg,休克情況有所好轉;無效指并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存在加重的現象。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介質。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定量免疫發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腦鈉肽(BNP)、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內毒素(LPS)。(3)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及藥物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介質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PCT、TNF-α、IL-6改善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對比(±s)
注:本組治療前對比,*P<0.05;治療后同對照組對比,#P<0.05。
?
2.2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2.3 兩組住院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8%(1/36);觀察組患者出現皮疹1例,胃腸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6%(2/3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10.32±3.45)d、(17.58±2.41)d,住院時間分別為(14.33±2.85)d、(20.14±2.71)d,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膿毒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目前醫學界對于該疾病發生的機制研究尚無統一定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在疾病發生及發展的過程中,炎癥反應過度引發的炎癥“瀑布”反應發揮著重要作用。膿毒癥的危害十分嚴重,若治療不及時,患者容易死亡,因此積極診治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關鍵措施。雖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上對膿毒癥進行治療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患者仍存在較高的病死率。目前臨床上在對膿毒癥開展治療時,遵循原則為對病情嚴重患者進行早期識別,盡早開展干預,使預后得以改善,降低患者病死率。重癥膿毒癥主要是受到細菌內毒素、炎癥介質以及免疫系統異常而引發[4]。PCT激活細胞因子傳導功能,炎癥介質發生級聯反應,對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組織細胞起到激活作用,增加炎癥反應;TNF-α促進單核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大量釋放出IL-6、IL-10等炎癥介質,IL-6進而增強中性粒細胞分化,并對彈性蛋白酶起到釋放作用,使多種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加,進而炎癥擴展[5]。
烏司他丁是尿液中提取出由肝臟分泌的蛋白酶抑制劑,無免疫原性、穩定性強,對溶酶體酶起到抑制作用,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TNF-α及IL-6等炎癥介質釋放的作用,加強機體免疫能力,改善微循環[6]。本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CRP、PCT、TNF-α、IL-6炎癥介質改善水平顯著優于對照組,與蘇斌杰等[7]研究結果類似。TNF-α血清濃度及PCT水平越高表示疾病越嚴重,降低TNF-α因子水平對重癥膿毒癥具有重要價值。CRP對病情及預后效果起到評估作用,IL-6屬于人體重要細胞因子,IL-6具有明顯的促炎作用,釋放出大量彈力蛋白酶以及氧自由基,對機體重要臟器造成傷害,故抑制TNF-α、CRP、PCT、IL-6等炎癥指標,可減少炎癥反應的致炎因子[8~9]。血必凈注射液主要成分為赤芍、川芎、丹參、紅花以及當歸等,可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毒邪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其可抑制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而導致肥大細胞增殖,降低炎癥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炎癥吸收,改善網狀內皮細胞吞噬能力及吸附功能[9]。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可見,血必凈聯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膿毒癥,可進行多靶點阻斷,防止內源性炎癥介質所引起的多臟器衰竭,促進預后改善。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表明具有良好安全性。綜上所述,血必凈注射液聯合烏司他丁注射液治療重癥膿毒癥休克安全有效,減輕炎癥反應,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