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軼男,畢小朵,楊光路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膿毒癥(sepsis)主要是指機體因感染因素造成全身炎癥反應的相關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隨著病情進展會造成循環、器官功能相關障礙[1-2]。近年來,膿毒癥已經成為兒科重癥監護室(PICU)中主要造成危重患兒死亡的因素[3]。膿毒癥的臨床表現是高熱、低溫、寒戰、胸痛、咳嗽、意識障礙、少尿、少痛等癥狀,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其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多器官相關功能障礙綜合征[4-5]。依據膿毒癥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膿毒癥休克、嚴重膿毒癥及膿毒癥,其為外科手術、休克、燒傷、嚴重創傷常見臨床并發癥[6]。因此,臨床上對膿毒癥需盡早診斷,并結合發病原因及時采用有效的對癥治療方法,控制感染,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7]。臨床上通過采用血清白介素-6(IL-6)和降鈣素原(PCT)等炎癥因子水平檢驗,為膿毒癥疾病程度及臨床預后評估提供重要參考[8-9]。為進一步明確血清IL-6和PCT在內蒙古地區患兒中的檢驗價值,本研究對疑似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100例資料中的檢驗結果分析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診治疑似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100例患兒資料,經快速序貫器官衰竭評估(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qSOFA)評分≥2分,將其設為研究組;同期選擇健康兒童60例資料設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1~9歲,平均(5.39±1.28)歲。對照組中,男37例,女性23例;年齡2~9歲,平均(5.27±1.46)歲。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主動配合檢驗,資料完整,無惡性腫瘤;排除標準:患兒有血液免疫系統疾病、結核感染、長期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精神疾病。該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兒入院2h內,常規采集靜脈血2mL,放在分離膠真空采集管內,4℃下離心20min,轉速為3 500r/min,選取上清液,放在-75℃冰箱下保存待測。選擇酶聯免疫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由美國Genzyme提供藥劑盒,進行血清IL-6和PCT水平的檢驗,嚴格按照試劑盒要求完成操作。所有患兒結合具體病情采用對癥干預治療,分析研究組患兒的IL-6和PCT水平。
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血清IL-6和PCT水平,研究組血清IL-6和PCT的敏感度及特異度;結合qSOFA評估將研究組分為非膿毒癥組(88例)和膿毒癥組(12例),分析非膿毒癥組與膿毒癥組的血清IL-6和PCT水平;依據預后效果不同將膿毒癥組分為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分析患兒不同預后的血清IL-6和PCT水平。

研究組血清IL-6、PCT水平分別為28.62~218.38pg/mL、10.33~28.12ng/mL,均高于對照組的6.21~19.24pg/mL、0.04~1.24ng/mL,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血清IL-6和PCT水平的比較結果
研究組血清IL-6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8.00%、89.00%,血清PCT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1.00%、82.00%,兩指標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高,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870 6、1.976 2,均P<0.05)。
膿毒癥組血清IL-6、PCT水平分別為50.26~218.38pg/mL、16.32~28.12ng/mL,均高于非膿毒癥組的28.62~79.37pg/mL、10.33~18.62ng/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膿毒癥組與非膿毒癥組血清IL-6和PCT水平的比較結果
在膿毒癥患兒中,預后良好組血清IL-6、PCT水平分別為20.35~52.25pg/mL、1.02~5.21ng/mL,均低于預后不良組的31.28~89.19pg/mL、4.61~11.15ng/mL,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3。

表3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血清IL-6和PCT水平的比較結果
兒童膿毒癥屬于PICU中最主要的致死病因,嚴重的膿毒癥相關發病占0.56‰,其病死率可達10%。兒童膿毒癥發病原因有兒童機體免疫力低、致病菌毒力強等,通常會繼發于嚴重創傷、膿性感染,包括開放性骨折感染、大面積燒傷感染、肺炎等,或是長期使用抗癌藥、應用皮質激素及糖尿病患兒[10-11]。因此,臨床需要盡早采取有效診治方法,以控制病情發展。患兒出現氣急、寒戰、發熱、神志變化等臨床癥狀,且明確有感染灶,臨床上一般通過癥狀及血常規、病原學等檢查進行診斷,而病原學檢查是臨床膿毒癥診斷的主要依據[12-13]。有研究發現,兒童膿毒癥的重要發病機制為機體炎癥反應紊亂,機體炎癥因子水平與膿毒癥的嚴重程度及預后相關[14-15]。為了明確IL-6聯合PCT水平檢驗對兒童膿毒癥病情的評估價值,本研究對疑似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的100例患兒應用血清IL-6及PCT檢驗結果進行了分析。
對膿毒癥采用qSOFA進行診斷,其計算比較繁瑣,需要血液相關檢驗,臨床上通常選擇qSOFA評分完成疑似感染及感染初步評估,對于qSOFA≥2分者,再選擇qSOFA評估,當感染者qSOFA>2分則表示有器官功能相關障礙,可診斷為膿毒癥[16-17]。有研究發現,機體適度的免疫應答有利于膿毒癥的治療,患者器官組織無損傷,但是對于膿毒癥機體內免疫反應紊亂,會造成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發生全身炎癥反應相關綜合征(SIRS)[1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IL-6和PCT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血清IL-6和PCT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高,且研究組患兒中膿毒癥組血清IL-6和PCT水平均高于非膿毒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明應用血清IL-6聯合PCT檢驗,可鑒別健康者及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者,并能評估患兒是否感染膿毒癥,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血清IL-6水平為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產生的蛋白質,當機體組織損傷、創傷以后,免疫應答會產生重要介質[19-20]。膿毒癥患兒會激發炎癥細胞,分泌大量IL-6因子,機體血清IL-6水平含量顯著上升,進而有效促使機體系統炎癥反應發生。PCT主要經甲狀腺的濾泡旁細胞分泌無激素活性降鈣素相關前肽物質,半衰期比較長,室溫穩定性比較好,細菌、氧化應激等作用分泌增長。當患者機體嚴重感染、創傷時,會釋放大量PCT等炎癥因子,機體感染程度越嚴重其PCT水平越高。因此,臨床上可通過對血清IL-6和PCT水平含量的檢驗,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情況,其可作為膿毒癥病情評估的標志物[21-22]。本研究疑似感染兒童膿毒癥患兒血清IL-6和PCT水平含量明顯高于健康兒童,且膿毒癥患兒血清IL-6水平含量比非膿毒癥患兒高,且膿毒癥患兒通過對癥治療后,預后良好者的血清IL-6和PCT水平比預后不良患兒高,其有效地證實了血清IL-6聯合PCT水平檢測對兒童膿毒癥的病情程度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膿毒癥組患兒中,預后良好組血清IL-6和PCT水平均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表明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患兒應用血清IL-6聯合PCT水平檢驗,可用于臨床治療及預后病情的評估。另外需要注意血清IL-6屬于機體促炎反應前期的啟動細胞因子,為早期的炎癥反應指標,患兒發病至入院的時間會影響其水平狀態,如果體內釋放高峰已過會影響其檢驗的準確性。因此,本研究均需在入院2h內完成檢驗,以保障檢驗結果更為準確。本資料受樣本量、時間等因素的限制,應用血清IL-6聯合PCT檢驗對感染相關兒童膿毒癥患兒更加深入的評估價值有待后續研究補充。
綜上所述,應用血清IL-6聯合PCT水平檢驗對診斷兒童膿毒癥及評估患兒預后具有較高的價值,其敏感度及特異度均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及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