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要:根據《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中,物體打擊事故位列首項,可見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該類事故是所有企業防范事故發生的重點。本文通過統計企業近年傷害事故,同樣得出鉆井現場物體打擊事故為高發事故類型的結論,從列舉物體打擊事故中,分析事故發生共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事故防范對策,并提出見解。
關鍵詞:物體打擊;事故原因分析;防范對策
引言
為了持續提升企業HSE管理水平,有必要對鉆探企業以往歷年人身傷害事故統計分析,查找事故共性特點,降低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概率,本文以人身傷害事故類型統計為事實依據,深度剖析導致物體打擊事故發生的管理原因,引申出企業所屬部分單位在變更管理、危害辨識、過程監管、安全培訓等均存在明顯的管理缺陷問題,由此提出了事故預防對策和建議。
1.人身傷害事故統計
經近年來企業事故的統計分析,物體打擊事故仍是企業多發的主要事故類型,物體打擊事故已占所有事故類型46%的比例。所以,有必要對物體打擊事故詳細剖析事故發生原因,并制定具體的事故防范控制措施。
2.物體打擊事故典型事故舉例
案例1:某隊盤大繩作業。司鉆在操作絞車發現不能運轉,活繩頭無法入位,大班立即維修絞車滾筒。副隊長在鉆機滾筒前用管鉗卡住大繩,一名鉆工準備用大錘敲擊管鉗使活繩頭就位,另一名鉆工使用撬棍別活繩頭,大繩約2米左右拖在地面。大班排除設備故障后離開。此時,絞車滾筒突然轉動約一圈,卷起的大繩瞬間抽到一名鉆工左后背,造成全身多處骨折。
案例2:某隊進行鉆進作業。班組在從場地向鉆臺吊墊杠上最后一根加重鉆桿,此時,場地工負責掛繩套,站在場地坡道右側距離管排約2米處,扭頭發現墊杠朝他滾過來,因躲閃不及,墊杠一端砸到其右小腿倒地,造成右小腿骨折。
3.物體打擊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根據上述兩起典型物體打擊事故總結分析得出,此類事故在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缺陷方面均具有相似的共性特點,究其根本原因則是由于人安全意識不足和管理不到位促使了事故發生的必然性,原因分析如下:
3.1人的不安全行為
3.1.1違反操作規程
案例1中設備檢維修未執行掛牌上鎖能量隔離程序,致使能量意外釋放。案案例2中在場地工掛好繩套后,未離開危險作業區域,急于進行下一工作步驟。此兩起事故案例均體現出崗位員工思想麻痹大意,嚴重違反了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3.1.2人員站位不當
上述案例人員站位均選擇不合理,致使事故發生一瞬間無法躲閃造成人身傷害。崗位員工在作業前,均未能認識到作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暴露出崗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對作業風險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3.1.3監護不到位
上述案例均是以班組為單位進行的日常施工作業,但班組各崗位員工之間缺乏安全溝通與提示的意識,安全協同配合作業能力欠缺,致使作業中相互監護不到位。繼而引申出STOP卡在基層的應用仍未落到實處,未真正起到安全觀察與溝通的實際作用。
3.2管理缺陷方面
3.2.1變更管理程序不落實
經事故調查發現,上述兩起事故主要當事人均為轉崗不久人員,此前所從事的崗位與現崗位在崗位職責和工作內容上有較大不同,而各單位相關部門未對轉崗員工開展變更管理程序。導致轉崗員工對現崗位的崗位職責并不明確,操作技能極不熟練。
3.2.2危害辨識開展不深入
崗位員工對自身崗位作業風險辨識能力嚴重不足,未辨識出一旦物體在不受控狀態下,可能造成自身傷害的物體打擊的軌跡和傷害范圍。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工作仍流于形式,停留于紙面工作階段。危害辨識、風險評估活動開展不夠深入,各單位未定期組織崗位員工參與危害辨識、風險評估活動。
3.2.3旁站監督職責不履行
部分安全監督人員素質不高,主觀上不愿擔當,缺乏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未能履行關鍵工序旁站監督的職責和義務,致使基層單位負責人為了牟取生產進度上的短暫利益違章指揮,而崗位員工在不受任何制約情況下違反操作規程。
3.2.4安全培訓效果不理想
各企業未深入基層開展崗位培訓需求分析,根據員工實際需求建立基層崗位HSE培訓矩陣。崗位員工長期缺乏對的安全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學習機會,致使崗位員工對操作規程不掌握、不了解、不熟悉,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性違章作業。
4.物體打擊事故防范對策
4.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以人為本是企業圍繞安全生產的工作宗旨,只有基層單位負責人和崗位員工發自內心地重視安全,員工安全意識和素質的提高才能最大程度規避作業風險。各單位應加強警示教育教育工作,讓每位員工認真吸取血的經驗教訓,在思想上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增強員工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
4.2關注員工崗位調換,規范變更管理程序
各企業應定期認真開展風險評估,建立健全本單位關鍵崗位清單,密切關注跟蹤關鍵崗位人員崗位變動情況。不論關鍵崗位員工的調離、調入、轉崗、替崗等情況,或者與風險控制直接相關的管理、操作、檢維修作業等重要崗位均應滿足變更管理工作要求,未經變更審批不得上崗操作。
4.3結合崗位風險作業,深入開展危害辨識
企業應深入一線基層開展實地調查活動,制定詳細的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工作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定期積極組織不同崗位員工實事求是地參與此項活動,使基層崗位員工充分認識到自身崗位作業中存在的風險點源,讓員工真正明白危害辨識、風險評估的重要意義。
4.4嚴格履行監督職責,強化過程監管力度
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監督HSE業績考核長效機制,按工作業績和能力對監督人員評級分類,對不滿足安全監督你能力條件人員,堅決清退出安全監督隊伍,促進安全監督人員履行好崗位職責,增強安全監督人員責任感、使命感。
4.5完善崗位培訓矩陣,提升培訓實際效果
企業應深入了解一線員工對培訓的認識以及真實需求。結合基層員工崗位實際需要,分門別類的進行培訓,根據不同崗位、專業工種有針對性地制定崗位培訓矩陣。對于管理層應側重于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培訓,對操作崗位員工而言應著重于崗位操作規程、工具方法如何應用等專業技能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安全生產關系到企業每一名職工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安全生產事故不僅會給企業造成不可預計的損失和負面影響,而且會帶給職工家庭無法挽回的災難和痛楚。對于企業安全管理者來說,如何將“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HSE方針落到實處,則是安全管理人員永恒的工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