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春 張云松
摘要:進入21世紀,隨著時代進步,如報紙、電視、廣播電臺等曾經的傳統媒體因受到傳播方式、傳播載體、傳播空間的局限,社會影響力日漸衰減,中國也和全世界一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平臺的新媒體,在群眾路線中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怎樣挖掘新媒體“移動優先、內容為王”的作用,發揮新媒體傳播對社會的影響力,掌握典論主導權,更好地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成為我們融媒體人面前的一道邁不過的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影響;群眾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我們認為:“相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一一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一、新媒體有什么特點
1.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新媒體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而生的。2.滿足隨時隨地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代媒體在傳播的訴求方面走向個性表達與交流階段。對于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而言,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3.人們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與選擇的主動性更強。4.媒體使用與內容選擇更具個性化,導致市場細分更加充分。
二、新媒體該如何做
中共中央總書記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1.守正,做大政方針的傳播者。
“不斷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薄靶侣勢浾摴ぷ髡咭鰪娬渭肄k報意識,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位,牢記社會責任。”回顧我國的新聞通訊事業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回眸20世紀我們思緒澎湃:在黨的領導下老一輩新聞工作者以筆代槍,為中國人民的理想和救國抱負而歌、為中華民族的和平與正義事業而歌,新聞工作者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力量。時移世易,時代在改變,但新聞工作者的使命沒有變。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能否最廣泛地凝聚社會共識關乎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成敗。
2.創新,做黨群交流的聯絡者。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這個數據較2018年底增長了2984萬。同時,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8年底的98.6%提升至99.1%,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網民大多使用的移動互聯網。曾幾何時政府和新媒體,前者居“廟堂”之高,后者處“江湖”之遠。而如今,一個個小小的微博、微信、微訪談平臺將兩者緊密連在一起。
3.求真,做網絡風氣的凈化者。
“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笨倳浺箢I導干部經常上網看看,實質上是要求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有這樣的為民情懷。
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第一時間被披露出來的信息可能只是整個事件的冰山一角,民眾或許會被碎片化的信息誤導。民心向背,關系著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人民營造風清氣正、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空間,這才是人民之福、社會之幸、國家之本。
4.鼓勁,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經過25年的發展,中國網民數量全球第一。互聯網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中國,我們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也是社會現實的鏡子。
“如果一個社會沒有共同理想,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價值觀,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睂τ诰W信事業來說,當前最突出的任務就是讓互聯網更好發揮凝心聚力作用,更好團結凝聚廣大網民的智慧和力量,畫好網上網下實現中國夢這個最大的同心圓。
毋庸諱言,不少時候網上網下的聲音不太協調,不少人在線上和線下的情緒、心理、觀點不太一致?;ヂ摼W出現之前,中國普通民眾發聲渠道有限,一旦進入“自媒體”時代,人人都能夠到網上發聲,所以出現了網絡輿論的“山呼海嘯”。
人人都可以發聲,這是社會的進步。但也應當看到,由于部分網民的不理性和信息錯位等原因,網絡“暴力”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解,無疑會給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和后果。要解決網絡世界的亂象,就要明辨是非、統一思想、正確引導,使網民走向理性和成熟。怎樣才算理性和成熟?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規律、遵守法律,正確看待社會上出現的矛盾和問題,而不能情緒化、極端化。而共產黨員在網上發聲必須符合黨章黨規要求,不能把自己視為普通網民。“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p>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侯靜.自媒體時代邊境地區群眾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0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