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靜 權月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對于編輯記者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等提出更嚴格的規范要求,希望借此引導編輯記者熟練掌握一系列新媒體操作技巧,鍛煉更高水平的媒體運營管理才能,帶動各類媒體資源的有機整合,進一步實現編輯記者的順利轉型和發展。而本文則旨在闡述創新能力對于編輯記者的影響作用、當前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的表現前提下,探討新媒體時代下提高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現狀;提高方法
如今我國處在新媒體普及和深入發展的關鍵階段,此間,涉及傳統和各類新興媒體的一體化發展進程亦驟然加快,想要令媒體平臺及時做大做強,就要由媒體編輯創新意識的激發著手,持續培育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兼優的全媒體記者、編輯職員,從而靈活應對新媒體推廣中的種種沖擊和挑戰,為日后創新型、優質化的主流媒體平臺打造,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支持。
一、創新能力對于編輯記者的影響作用
編輯記者屬于媒體發展中的核心支持力量,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今后媒體的發展方向。
首先,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路徑豐富多元,要求編輯記者不僅僅要具備完善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同時要全面熟悉新媒體技術功能和運營要領。經過媒體視野的持續拓寬,將一系列創新性的編輯方式貫穿至媒體傳播業務之中,從而靈活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的主流傳播趨勢,規避以往傳統媒體傳播的節目內容單調乏味、互動性不足等弊端,促成媒體節目的深入性突破。
其次,新媒體環境賦予了新舊媒體聚合的絕佳機遇,而在媒體聚合期間,編輯記者自然占據著不可小覷的地位[1]。歸根結底,傳統媒體行業主張結合自身優勢進行有關信息傳播,順勢闡述一系列獨特的見解,而為了更好地和新媒體技術銜接,則要求編輯記者實時性革新既有的傳播理念,包括節目選材、制作、報道等任何流程,都務必要做到推陳出新,進一步在日漸激烈的媒體競爭浪潮中屹立不倒。
二、當前廣播電臺編輯記者創新能力表現的實況
1.編輯思維僵化
新媒體的普及和發展,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包括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習慣等等,即更加關注于一些新鮮且有時效性的信息,而隨著這些信息獲取渠道的不斷增加,他們對于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平臺的依賴性迅速降低。可與之相比,一些廣播電臺的編輯記者卻沒有感受到這種種變化給自身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思維過于保守,欠缺創新性。
2.工作機制陳舊
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以往在信息傳播中占據重要地位,一直以來強調工作過程的原則性和嚴肅性,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卻有所不足[2]。久而久之,令現場工作氛圍愈加壓抑,不利于激發編輯記者的主觀能動性意識,開始出現敷衍上級的行為,很少進行自我創新和突破。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廣播電臺內的工作機制過于陳舊,和新媒體市場的發展需要相互沖突,有待優化創新。
3.傳播內容單一
廣播電臺的新聞記者一直深受單一的播報形式約束,不能做到結合多方面視角去深入挖掘素材,加上播報時間固定,很難確保內容的時效性,不利于吸納受眾的關注,廣播電臺等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也由此慢慢下滑。
三、新媒體環境下提高編輯記者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處于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大眾對于媒體傳播的方式、媒介的質素要求明顯更高一些,作為編輯記者,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自我創新,增強自身媒體的傳播和管理能力,開拓多重渠道去拓寬受眾面域。
1.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處理好編輯事務
現階段,新媒體傳播已然擺脫了地域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也要求編輯記者不可過分強調專業和區域的劃分,而是要努力令傳統媒體和節目呈現出全新的風格、特色,強化對受眾群體的影響力。具體要做的,就是持續累積最新的媒體傳播知識,鍛煉更高層次的新媒體操作技能,在實現自我突破的同時,保障編輯手段和方式的豐富性,以及實效性。
第一,深入研究新媒體技術,掌握現場采訪、調查、點評的基礎技巧的前提下,配合衛星直播車、海事衛星等高端性直播器材,來保障編輯和傳播內容的即時性。
第二,全面了解當下流行的網絡APP,直面和積極應對新媒體平臺帶來的種種挑戰。即在綜合性使用一系列新媒體平臺和軟件前提下,滿足新媒體時代下編輯記者日常工作的種種需要。
2.加強媒體傳播的互動性和運營的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促成信息傳播方和受眾群體之間的實時性互動,令受眾群體及時發布反饋意見以帶動編輯記者改進,從而賦予觀眾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視聽體驗,增強他們對本媒體和有關節目的忠實度?;诖耍庉嬘浾叩膭撔履芰ε囵B,就需要透過媒體傳播的交流互動層面著手,諸如開通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方便及時發現和解答觀眾的疑問,以及采納他們闡述的寶貴意見,從而長期維持彼此間的親密度。
另外,還要督促編輯記者合理性地進行媒體傳播途徑營銷,配合一些廣告或是公益活動來提升自身的形象地位,從而達到自我宣傳推廣和積累人氣的效果。
3.借助數據挖掘和處理,帶動媒體資源的融合
想要令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需要其編輯記者具備超強的信息資源整合技能?,F階段,我國社會文化十分繁榮,基層大眾獲取的信息類型和數量也是不可計數,基于此,就需要編輯記者及時針對這種種碎片化信息進行全面整合和有序分類,在為不同受眾群體進行針對性地推送之余,滿足大家不同的信息閱讀需要[3]。具體方法就是配合數據挖掘技術的優勢,來令編輯記者實時性優選和包裝相關的信息數據,篩選適合自身媒體風格的形式來予以創新性解讀,進一步達到出奇制勝的播報和宣傳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處于新媒體時代下,編輯記者面臨著種種挑戰沖擊,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各類媒體的發展遠景。唯獨持續強化編輯記者的創新意識和潛能,確保他們對一系列新生事物擁有靈敏的感知、接受、編輯和應用能力,開發出更加新穎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才可以為新舊媒體的同步發展注入更多活力。久而久之,打造出更多令觀眾歡迎的節目。
參考文獻:
[1]李倩.解析地市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J].西部廣播電視,2015,23(22):71-74.
[2]潘登峻,宋宏安.如何提高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J].傳播力研究,2017,26(04):83-86.
[3]陳惠昕.從多維度提升電視臺編輯記者的創新能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8,23(08):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