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友
摘要: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就是要當好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要堅守黨和人民立場。要堅守正確輿論導向。要堅守正確新聞志向。要堅守正確工作取向。
關鍵詞: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
一、做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是新聞工作者初心和使命
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守黨和人民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深入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宣傳實現中國夢偉大成就,唱響主旋律,釋放正能量,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的新聞志向,提高業務水平,創新新聞工作,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要堅持正確工作取向,以人民為中心,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勤奮工作,甘于奉獻,當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這不僅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更是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推進新聞事業發展的核心。
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提出的“四向四做”,充分表明了新時代新形勢下,新聞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越是這樣,越是需要提升素質,打造政治和業務過硬的新聞隊伍,這是黨和國家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需要積極爭取國際國內話語權,迫切需要讓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始終成為時代最強音,凝聚民心,匯聚力量,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輿論環境,沒有高素質的新聞隊伍,是難于完成新聞工作任務的。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沒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沒有正確的新聞志向和工作取向,沒有高素質的新聞工作綜合能力,是難于勝任新時代新聞工作的,更難于承擔這樣的新聞工作歷史重任。
比如:基層記者經常接觸城市管理方面的突發新聞事件,如果不具備敏銳的政治能力,沒有新聞事件本質的辨別能力,沒有以黨和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原則,沒有正確的新聞志向、輿論導向和正確的工作取向,容易把城市管理者依法強制執法管理占道經營的執法行為報道成暴力執法事件。筆者隨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去督促,10多年違規占用城市道路修理摩托車商戶整改一事,女商戶現場潑撒,責怪城管人員非禮,引來路人圍觀并堵斷交通等現象,商戶主人,責問“我們記者是為誰宣傳的,為誰服務的?”,我回答:“是為黨和人民宣傳的,電視臺和政府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堅定地認為要唱響城市管理者敢于管理違規占道經營不良行為的主旋律,讓群眾明辨是非,更好地為廣大市民創造文明整潔的城市環境。回答贏得了現場圍觀群眾掌聲,不僅如此,被這家人搶走的新聞錄像帶,通過公安部門順利的送回電視臺,按時播出了城管規范執法整治違規占道經營行為的新聞。
如果我們現場沒有堅守黨和人民的新聞立場,沒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沒有正確的新聞志向和正確的工作取向,不明真相群眾的圍觀會越演越烈,最終會被誤認為是我們城市管理者粗暴執法!
這就要求我們牢記新聞工作的使命和初心,當好時代的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和守望者,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增強政治敏銳性。我們記者只有努力提高政策水平、理論水平、提升專業能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透視經濟社會生活,明辨是非,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報道,才能講好鏈接中外,溝通世界的中國故事。
二、做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做有生命力的新聞
作為一名記者,我們應該記錄什么事件?傳播什么精神?推動什么發展?守望什么家園?這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必須深思熟慮的重點問題,我們只有圍繞黨和國家、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這些重點問題為導向,融會貫通,才能更精準開展宣傳報道,才能做出有溫度、有力度和生命力的新聞報道。
從長遠來看,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新聞的真實性放在一段歷史時期,或者放到時代背景中,才能看出這個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生命力,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著新聞,但是這些時刻發生的新聞,大部分是些短命新聞,沒有溫度和力度,更沒有生命力,觀眾過目就忘,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捕捉和記錄富有時代性的新聞事件。
所以個人認為:那些能影響一個時期,甚至更長時期,那些影響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件,或者最能改變一個地區發展變化的人或事,是富有時代性的新聞事件,我們要把這些已經或者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人物記錄好,傳播好新聞事件和人物反映出來的真、善、美,守望好國家和人民的精神家園。
我們記者應時刻把握時代主流,當好時代的記錄者,我們國家發展整體上是進步的,人民群眾是積極向上的,人們的言行是陽光的,盡管我們社會生活中存在這樣那樣問題,作為一名政府媒體新聞記者,就應該將一個真實、全面的中國社會、積極善良的人民群眾、愛崗敬業的領導干部,通過新聞事件報道反映出來,而現實中,一些媒體人就是看不到、或者是假裝看不到積極的人和事,他們熱衷散布一些負面、極端的情緒和言論,炒作丑聞八卦,靠搞獵奇性、煽動性消息吸引眼球,有意無意地抹掉社會發展及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主流思想。
如果媒體的目光總盯著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恐怕多少版面、多少畫面,都唱不響國家建設、改革、發展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不是大量負面新聞所暗示的不安定感,人民群眾需要的是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需要的是國家社會改革、建設、發展中的真、善、美,我們應該多記錄宣傳正能量的新聞事件,多做有溫度、有力度、有生命力的新聞,為國家改革、建設、發展提供正能量。
有的媒體及工作者,以揭黑唱衰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使新聞報道失去客觀真實性、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極易渙散和分化社會共識,我們應時刻把握時代主流,牢記新聞工作使命,踐行新聞工作者初心,當好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
比如:今年我們中國向全世界宣布決勝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在這個偉大時代,我們新聞工作者就是要做好扶貧時代,偉大脫貧事業的記錄者,全面展現新時代脫貧壯闊事件,全面宣傳扶貧事業歷史性成就,深刻揭示脫貧攻堅偉大成就背后的制度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生動故事。
三、做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是新聞宣傳創新的必然要求
新聞宣傳手段和形式,隨時代發展創新,一直在路上。記錄好、傳播好、推動好、守望好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這不僅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確保新聞生命力的法寶,更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創新宣傳手段和形式永恒的主題。
2019年底至2020年,我們國家以武漢等地為主要地區,發生了新冠肺炎病毒事件,我們國家以最科學的治療,以最迅速的隔離阻斷病毒傳播,以最擔當的大國精神,為世界做出了榜樣和貢獻,我們老百姓為防疫工作,做出了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巨大犧牲,這些新聞事件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大事,值得我們記錄好,反映出來的中國精神、中國制造和中國速度,更值得我們以擔當的使命,以更專業的新聞技術,記錄好、傳播好、推動好、守望好!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媒體,各地創新制作豐富多彩,富有民間特色的大喇叭等防控疫情宣傳內容,宣傳形式,不僅備受群眾喜歡,取得較好宣傳效果,更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這充分說明,只有創新適合群眾喜歡的新聞宣傳形式,才能吸引群眾,達到宣傳效果,引起反響,唱響主旋律。
四、結論
總之,我們要認真記錄國家建設、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真、善、美,做時代記錄者、傳播者、推動者、守望者,我們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好、宣傳好真、善、美!講好真、善、美的中國故事!當好真、善、美的記錄者、傳播者、守望者!揭露假、丑、惡,促進社會向真、向善、向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