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珺
摘要:在國家發展進步的道路上,文化事業一直有著重要地位,影響著人民的生活環境和時代的前進步伐。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國家支持和發展契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藝術文化。在媒體時代,藝術文化也有兩大種類:大眾藝術代表比較通俗的文化,被更廣泛的人民所接受理解;高雅藝術則代表那些較為深奧、不是那么通俗的藝術文化。這兩種藝術都是國家文化事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媒體時代更是被各種媒體工具放大出來,進入人民的生活中。
關鍵詞:媒體時代:大眾藝術:高雅藝術
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充滿信息的媒體時代,從睜眼開始就接觸到大大小小的信息,從身邊人的朋友圈到國際新聞的微博,這些信息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藝術。我們同時也處在一個大眾的時代,路上能夠收聽到的廣播,工作時用到的電腦,休息時看到的手機和電視,都是這個媒體時代下的產物,他們帶領我們去感受大眾藝術、高雅藝術以及身邊的美。文章將分別討論媒體時代下的大眾藝術和高雅藝術的發展現狀,然后聯系實際談論藝術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探索未來的藝術走向。
一、市場操控的大眾藝術
1.大眾藝術的含義及特點
大眾藝術是指能得到很多群眾欣賞的,被大眾所接受的藝術,主要的藝術形式有文學、舞蹈、戲劇、音樂等,形式偏向多樣化。在媒體時代,大眾藝術通過電影、唱片、電視、廣播、攝影等形式進行傳播,從多方面進入人們的視野和欣賞領域中,起到維護社會集體性、增強群眾感情與信念的作用。
隨著傳媒事業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家藝術更加偏向技術化、工業化和都市化,藝術內容里表達的觀念、創作的理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眾藝術以大眾傳媒為載體,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將聲、光、色、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更加凸顯市場性和娛樂性的特點。
2.市場操控下的大眾藝術
現在人們觀賞大眾藝術只需要通過一些普通的媒介就可以達到,像電視、電影、游戲、漫畫、雜志等都可以很容易就接觸到,人們享受大眾藝術不需要做出較大的努力,有時只用打開電視或者通過雜志書報等就可以受到熏陶。在過去人們要想接觸這些藝術,還得去影院或者進劇場,比較麻煩且成本也高。而且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認為藝術是屬于高管貴族家的,貧民百姓沒有資格欣賞,這種文化是高級的、有距離感的。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文化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這種大眾文化下的藝術。
之前還是屬于有地位有身份人家的藝術受眾都是一些比較有欣賞能力的大戶人家,藝術家的收益來源也是這些有錢人士,因此那時的藝術家偏向于鉆研藝術本身,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從而贏得貴族的喜愛,獲得穩定的觀眾。有地位的人士總是有相同的觀點和愛好,因此藝術家只需要不斷創造不斷改進就可以。而對于現在的大眾藝術來說,藝術家面對的觀眾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群眾,要想受到更多群眾的喜愛,就需要花一些精力在藝術活動的宣傳上,從而沒有太多的經歷放在藝術進步研究上,這對于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損失。藝術家們在經營過程中,慢慢也學會了很多經營的理論和知識,會刻意降低藝術的水準來迎合大眾的喜好。藝術逐漸從高端優雅走向千戶萬家,大眾文化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中。
在電視機出現后,大眾藝術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媒體因為電視機的出現也發生了改變。媒體的發展使得媒體本身和人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很多學者認為,所謂的大眾藝術就是大眾媒體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眾的藝術是基于利潤出現的,資本理論在極大化地支配著大眾藝術。在媒體時代下,大眾藝術為了贏得更多的觀眾,越來越多地開始關注營銷方式和手段,同時也慢慢接受自己面對的觀眾普遍鑒賞力變低的事實。因為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比較低劣的大眾藝術也是有觀賞他們的人群的,如果每位觀眾都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那這種現象不會存在。總的來說,大眾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接受者一定的鑒賞能力,同時也需要生產者健全的理論基礎和不斷創新的藝術形式。
二、舉步維艱的高雅藝術
1.高雅藝術的含義
高雅藝術是指主要針對某一專業和領域的藝術,不一定為普通大眾所接受,在欣賞時需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理解能力。高雅藝術更強調一個過程,在宏觀概念中,經過整合與運用、感受與分析、捕捉與挖掘來感受到高雅的藝術。人們在感受到過程中,包含表達、操作、思維、感知等多個環節,從多方面來感知高雅藝術。
2.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的關系
不同的文化背景誕生不同的藝術種類,高雅的或通俗的藝術,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藝術所在的文化背景的影響。通俗與高雅藝術的主要區別在于人們看待的角度和方式,很多學者認為,通俗藝術和高雅藝術是相對于作品的審美品格和藝術創作而說的。
高雅藝術,能將欣賞者帶入到一個較高的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他往往能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社會哲理或是自然哲理,它的形式絢麗復雜,內容高遠深邃,技術也很精湛。通俗藝術則是較為貼合大眾審美,內容往往和現實相關聯,表現形式比較簡潔淳樸,靈感來源大多是社會生活。
3,媒體時代下舉步維艱的高雅藝術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高雅藝術的受眾越來越少,尤其是進入大眾媒體時代之后,高雅藝術漸漸地被更容易獲得的大眾藝術所蠶食。美國之前在郵報上刊登的關于文化危機的描述,就是記載的高雅藝術漸漸被大眾藝術替代的現象。刊登的事件是美國的肯尼迪中心,一個高雅藝術的殿堂,最終因為觀眾的流失面臨破產的事件,有的美國藝術評論家將這種情況視為“觀眾的死亡”,同時他們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整體藝術水平的向下平均化,使得大眾開始遠離高雅藝術,更多接受大眾藝術。
在藝術市場上,高雅藝術漸漸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是大眾藝術的崛起,更加帶有社會色彩的大眾藝術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更貼切。在一些領域上,高雅藝術也做出了改變,開始將一些大眾藝術的技巧融入進去,比如在古典音樂中加入了光盤的元素。在進入媒體時代后,高雅藝術的一些領域開始運用媒體技術,獲得了良好的成效。越來越多藝術者發現高雅藝術和大眾藝術的結合更具有市場,開始尋找結合的方法。像在電視電影中錄用一些戲劇演員,將古典音樂運用到電視劇中,都是很好的結合方式。
三、媒體時代大眾藝術與高雅藝術的結合
將大眾藝術和高雅藝術區別開來的想法已經有些過時,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應將高雅藝術和大眾藝術相結合,藝術之間交流互動創造出更多的藝術火花。以前跨圈交流的更多的是音樂,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社會多樣性形態的改變,現在更多的藝術形式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互動。比如在大眾音樂中有了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結合,在美術中有了西方技法和東方技法的融合,在電影藝術中有了電影和文學的融合,電視節目中出現了喜劇和戲劇的結合,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動的同時也影響了飲食文化的發展,比如現在十分流行的東方料理和西方料理的結合。
文化融合的現象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再去區分大眾藝術和高雅藝術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了,人民群眾總是追求藝術形式的多樣化,這就需要藝術家不斷努力來獲得藝術上的創新。
四、結論
隨著社會從原來的傳統走向現在的大眾社會,群眾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追求藝術成為社會很重要的一個主題。無論是大眾藝術還是高雅藝術,我們都能從中獲取藝術知識和愉悅的心情。藝術家們應多嘗試大眾藝術和高雅藝術的結合,帶來更好的藝術作品和更多的藝術形式,推動人類文化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