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孜完古麗巴拉提
摘要:本文主要以塔吉克族民間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為案例,來分子塔吉克族音樂文化以及民間歌曲的音樂特征,塔吉克族民間歌曲作為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具有細膩旋律、以及波斯一阿拉伯音樂的特點。尤其是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經創作,便風靡全國,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眾多藝術家的追捧,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少數民間歌曲的發展,生動的展示了少數民族的文化。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分別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塔吉克族:音樂文化:民間歌曲:音樂特征
塔吉克族民間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由雷振邦先生于1961年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作的主題曲,為雷振邦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歌曲主要以當地民歌《古麗別塔》為素材改編而成的,具有當地強烈的風格特征。本文主要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作為例子,分析塔吉克族音樂文化及民間歌曲的音樂特征。以下為詳細內容。
一、塔吉克族音樂背景
塔吉克族民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創作于1961年,已經風靡了兩個世紀,該首歌曲與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相互映照,稱之為電影主題曲的經典之作,但是在當時,這首歌曲的創作卻幾乎被刪除,原因有兩點:其一,電影中的班長不能死,以及主題曲的歌詞內容、情感都比較山,必須刪掉。而在電影導演的據理力爭之下,歌曲才得以保留。在《冰山上的來客》上映之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尤其是在當時革命歌曲流行年代,這類傷感柔情的歌曲十分少年,因此這首歌也成為當時人們心中永久的記憶。
1.改革開放時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指導方針下,整個社會的管理更加輕松自由,思想和文化氛圍也更加多元化,在物資不斷豐富的同時,人們精神層面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此后,多部電影作品和藝術作品也得以平反,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也重新成為了人們所熟悉的旋律,但是歌曲作者雷振邦先生卻已年過六十,但是也依舊堅持歌曲的創作,例如電視劇《四世同堂》的主題曲《重整山河待后生》,也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作者雷振邦先生病逝于1997年,雖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所留下的那些作品,卻永遠在我們的心中長久不衰。
2.二十一世紀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斷的現代化、國際化。經過現代藝術家的修改,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形式和旋律也更加現代化、國際化,雖然當前依舊有各種歌曲形式,但是原版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卻始終能夠讓人回味。雖然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故事情節許多人已經忘卻,但是《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旋律一經響起,便能夠激發起人們的記憶,而雷振邦先生對音樂的追求、忘我的藝術奉獻精神,也始終刻在人們心中。在二十一世紀,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促進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使我國少數民族音樂走向了國際舞臺。
二、塔吉克族音樂文化
作為我國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古老少數民族,該族人民在我國的人數在四萬左右,大部分人民聚集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干縣,屬于印度一歐羅巴人種。該族人民的語言體系為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部語支,但是沒有自己的書面文字,一般而言使用的是維吾爾文。該族人民具有勤勞勇敢的特點,在帕米爾高原環境下,在這里放牧牲畜、種植農作物,從而為他們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藝術來源于生活,在塔吉克族人民放牧、勞作的同時,會哼哼調子、抒發個人情感,釋放壓力,解除疲勞,長期以來堅持下來的民俗,便成就了當地的民歌,這種民歌創作即興隨心,內容隨著外部環境不斷變化,從而確保了該族音樂生命力的持久性。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匯集了多個民族的文化,因而塔吉克民族歌曲除了具備該族特點之外,更是具備了中國的細膩旋律以及波斯一阿拉伯音樂的節奏特點,在長期的發展當中逐漸沉淀為自身的藝術特色。
三、塔吉克族民間歌曲的音樂特征
塔吉克族民間音樂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形式:民間歌曲、民間器樂。其中,民間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其所包含的內容廣泛多樣,題材豐富多彩,包括愛情歌曲、宗教歌曲、歷史歌曲等等,其中愛情歌曲數量多達一半,充分的反映了該族人民渴望自由戀愛、追求幸福的同時,更是反映了該族人民面對現有封建制度的不滿,以及兩性關系的理想和顯示之間的矛盾。塔吉克族愛情歌曲有的優美抒情、有的熱烈激昂,其內容充分的表達了對自己心愛姑娘的贊美,或者是封建社會制度婚姻的反對。其中傳唱度最廣的愛情歌曲主要包括《古麗別塔》《巴拉馬克》等等。
四、結論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從塔吉克族音樂背景、塔吉克族音樂文化以及塔吉克族民間歌曲的音樂特征三個方面對于塔吉克族音樂文化以及塔吉克族民間歌曲的音樂特征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塔吉克族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藝術,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該族的民間歌曲和藝術形式已經越來越廣為社會所接受,更是逐漸走向世界,逐漸變得國際化。例如本文當中作為案例的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就是在塔吉克族民間歌曲《古麗別塔》的基礎之上加以改編所創作出來的。且該首歌曲在創作之初,由于當時社會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該首歌曲僅短短出現了一段時間便消失,而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人們對于少數民族歌曲的認同,又重新以該首歌曲為代表的塔吉克族音樂被社會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