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發俊 張恒淵 王成杰 王錄佳 姚易凡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同時,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將組織或雇傭網絡“水軍”在網絡上滋擾、誹謗、侮辱、恐嚇、威脅的黑勢力列為重點打擊對象。現階段,涉黑涉惡已經逐漸從傳統犯罪發展為網絡、異化犯罪黑惡,導致網絡空間秩序及社會秩序。所以,應積極打擊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掃除黑勢力,凈化網絡。對于此,本研究作者結合自身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對如何打擊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提出了自己的拙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正處在從全面推開向縱深推進的發展轉換階段,中央政法委提出要有針對性地延伸打擊鋒芒,其中之一是加大對網絡領域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然而,一方面,由于技術門檻的降低,網絡黑灰色產業鏈的組織越來越容易,網絡空間面臨失衡失序的危險:另一方面,關于網絡黑惡勢力犯罪的構成及特征,實務中仍存在認識不一、共識不足的情況。為有效掃除網絡空間黑惡犯罪,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的特點靶向發力,需樹立新的應對思維和治理策略。
一、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特點和形式
目前,網絡具有離散型、虛擬性等典型特征,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主要表現為如下幾種形式:其一,借助網絡工具進行傳統犯罪;其二,完全借助網絡進行犯罪。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活動大多數為強迫交易、敲詐勒索、尋釁滋事、“套路貸”“校園貸”等,并進行開設賭場、組織賣淫、強迫賣淫、販賣毒品等。
從組織特征分析,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表現為鏈條化產業,設立了分工明確的核心糾集人員、骨干成員、其他組成成員,具有團隊犯罪的特點。互聯網黑惡勢力人員在現實生活中見面可能性較低,然而借助意思聯絡,明確劃分層次。例如,某地區審理利用網絡進行強迫交易案件中,根據招攬廣告網絡發布、指引現場交易、現場強迫交易、網絡利益劃分等程序對骨干人員、執行人員進行層層劃分,核心糾集者職能則是組織人員、給予貨源、發放工資等。
從行為特征分析,網絡黑惡勢力手段較多,隱蔽性明顯。因網絡具有虛擬化、多樣化等特征,為網絡犯罪創設了多元化選擇,網絡水軍借助“肉雞”到處散布虛假消息、借助“DDOS攻擊”、“木馬”等軟件進行敲詐勒索、利用境外網站經營“黃賭毒”等,方式多樣,不斷創新。同時,因虛擬化特征,對于共同犯罪的認定較為困難,常常因聯系切斷而造成失去了線索。例如,某地審理借助網絡進行強迫交易案件中,有的人員先以低價宣傳來吸引被害人,要求其先交付預訂款,然后再使用軟暴力的方法強迫其獨自一人在沒有自由的情況下完成交易。在這其中,對于那些到處散布廣告的人而言,大多數都是網友,一旦將網絡聯系方式關閉則無從查找。
從危害性方面分析,網絡黑惡勢力犯罪隱蔽性特征明顯,難以精確打擊,再加上網絡犯罪證據較為復雜且極易被毀滅,這無疑是增加了偵查取證、追訴犯罪的難度。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常常表現為新型犯罪,證據標準、法律定性方面尚未完善。因互聯網具有顯著的輻射特征,社會影響面廣,社會危害性不容小視。例如,借助網絡進行強迫交易的案件審計中,該案件團伙長時間在北京市海淀區強迫進行電子產品交易,對中關村正常經營造成了嚴重破壞。
二、打擊網絡黑惡勢力的難點問題
當前,網絡黑惡勢力作為一種新型的犯罪樣態,巨大的優勢導致其日益泛化,所以網絡黑惡勢力的打擊問題極為重要,但其打擊挑戰難點重重,極其困難,究其原因,表現為如下幾點:
1、立案查處存在瓶頸,管轄權有爭議
基于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針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實施地、行為發生地及結果發生地公安機關具有立案偵查的權利。然而,司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多地管轄、無人管轄等情況,對于管轄權爭議較大。
2、調查取證存在瓶頸,網上勘查障礙重重,網下取證人多面廣
在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偵查中,依然對網站IP地址進行追蹤,以此來明確犯罪現場。但是,在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中,犯罪者為了能夠避免被偵查,一般采取動態網址,對域名進行不斷更換,需要代理人的協助才可掌握網絡地址,如此偵查機關往往無法掌握真實的IP地址。同時,在犯罪分子在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時,往往采用公鑰加密和數字證書技術,這樣無疑是增加了公安偵查的難度。大多數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中,涉案人員較多,且遍布全國各地,調查取證的工作十分艱辛。另外,有的受害人由于各種顧慮而不愿意提供證據。有的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案件中,網絡虛擬人員同網下現實人員難以對應,調查取證較為困難。對于涉案資金去向,由于開戶銀行較多,難以辨別賬戶性質,查詢與凍結資產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
3、協作配合存在瓶頸,部門間、地區間尚未形成合力
在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發展核查方面,網偵、刑偵、經偵、治安等相關業務警種之間并未形成相互配合的制度。因網絡運營商、服務提供商同網站經營者具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對于偵查機關工作,往往十分消極,甚至不愿意配合,進而增加了調查取證的難度。
4、結案處理存在瓶頸,案件定性和結案條件認識不一
因法律不健全,在案件定性時,公安機關、檢察院意見難以統一。針對團伙作案的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案件,一般情況下法院要求每一個嫌疑人必須到案,如此才可根據追蹤IP地址來確定犯罪現場,然后才可進行相對應的量刑。這一要求無疑是增加了偵查抓捕難度。
三、解決打擊網絡黑惡勢力難題的對策
1、有效掃除網絡黑惡勢力犯罪
首先,為了強化司法觀念,增強司法人員解釋能力。傳統黑惡犯罪網絡化特征日益凸顯,例如利用“套路貸”、組織網絡“黃賭毒”活動、新型網絡軟暴力或惡勢力犯罪(雇傭“水軍”開展網絡誹謗、職業索賠、敲詐勒索等),這不僅導致被害人長時間被騷擾,而且還會損傷到企業商業信譽,導致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運營商環境越來越差。另外,不法行為人濫用復議訴訟、信息公開、投訴舉報等權利,大規模占有有限的司法資源,導致司法公信力持續降低,相比于傳統犯罪社會危害性更大。所以,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社會危害性評價時,不得局限于點擊數量、轉發數量、控制電腦的臺數、非法所得等因素進行定量論罪,應重點分析被害人所遭受的損害,積極尋求產業技術界的幫助與大力支持,對危害行為的性質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案件辦理過程中,法院可要求公安機關、檢察院重點闡述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并同卷宗一起移交給法官。
2、建立管轄明晰、介入主動、整體協作、全面考核的偵查機制
為了明確管轄責任,強化打擊效果,應對主要管轄責任與雙重管轄責任予以確認,則是在地區管轄方面,應對主要管轄責任地區予以明確。采取主動立案偵查制度,積極開展網絡刑事特情、網絡刑嫌調控、網絡陣地控制、情報導偵等一系列工作,對案件線索進行認真尋找,并及時立案偵查。同時,實施提請檢、法提前介入機制。對重大網絡空間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進行偵辦時候,公安機關應積極邀請法院、檢察院提前介入其中,在定性案件、調查取證等方面盡早達成一致意見。
3、逐步統一網絡黑惡勢力的案件認定與處理標準
基于《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內容,黑惡勢力及軟暴力犯罪特征主要包含了以下幾點:謀取不法利益、固定組織、控制特定行業或領域、暴力為支撐、心理限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簡而言之,從“經濟特征”角度分析,不管是使用惡意軟件或黑公關進行敲詐勒索,還是電子商務“惡退”、“惡評”、“惡拍”等不良行為,其目的均是謀取非法利益,這便是財產侵犯類犯罪;從“組織特征”角度分析,應對共犯從屬性解釋予以適當地降低,“明知”則是故意為之,以行為或組織利益鏈為切入點,對危害行為組織人員、策劃人員進行倒查,以此來有效處理網絡黑惡勢力犯罪中幫助犯、教唆犯、組織犯等罪責情況。從“行為特征”角度分析,應以組織影響力為重點,以暴力威脅存在為切入點,促使他人出現心理恐懼,進而產生心理強制,在特定的行業內已經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為核心;針對“發展特征”角度分析,因網絡黑惡勢力具有反復、分散等特征,一般情況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犯罪,對此可采取“累積犯”理念,通過對多次行為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其是否觸及法律及是否屬于黑社會性質犯罪。在收集與運用證據方面,應對網絡犯罪證據規則特殊性進行正視,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證據標準及證明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嘗試采用舉證責任倒置方法,以此來有效破除網絡犯罪證明難的問題。
4、全面有效搜集證據
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應嚴格處理,貫徹執行“打準打實”理念,注重事實證據的搜集。不管是判斷分析犯罪性質,還是處理涉案財產,都是以查明清楚的事實證據為切入點。《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黑惡勢力犯罪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到:偵辦利用網絡進行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非法斂財類案件,由于被害人規模較大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難以對被害人陳述進行一一收集,可基于已經收集的被害人陳述、通過查證屬實的銀行賬戶交易記錄、第三方支付結算賬戶記錄、電子數據及通話記錄等一系列證據,對被害人人數、涉案資金額度等進行綜合認定。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項規定并不是降低證明規定及證據標準,而是基于司法實踐活動,針對司法證明疑難問題進行指引性規定。同時,可降低犯罪證據的標準,對于網絡黑惡勢力這種新型犯罪,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物證標準,應適當降低證據標準,增加“虛擬物證”來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如犯罪人員的網址,虛擬網絡貨幣的交易等等。另外,應增加新的取證技術,針對網絡黑惡勢力犯罪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現場取證,應不斷提高網絡監管能力,做到全方位覆蓋網絡空間,在確認犯罪嫌疑犯后,應實行24小時網管監控,達到取證無障礙的目的。
5、加強個案到類案的研究
對于掃黑除惡而言,辦案是關鍵所在。最高人民法院以發布指導性案例為主要方法,樹立網絡黑惡勢力案件辦理思路、立案標準及裁判規則,并對網絡惡勢力、軟暴力的認定及定罪量刑進行了詳細明確,向企業、社會大眾傳達打擊這一為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同時,定期發布與討論典型案例,不僅可強化廣大司法公正人員辦案思維及理念,并對損害商業信譽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等罪名進行適當擴張解釋,有效規制網絡黑惡勢力。另外,構建全網監管系統,實行全網監督,全員參與打擊活動,實行匿名舉報,獎勵懲罰機制,對舉報確切的,給與獎勵,對惡意舉報的,實行罰款制度和信譽降低等行為,將這些措施和他人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做到全員凈網活動,共創一個美麗的網絡空間。
四、結語
新經濟常態下,我國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犯罪形態,特別是黑社會組織在網絡上產生的犯罪行為。所以,掃黑除惡應延伸到網絡空間,將網絡黑灰產業鏈予以有效鏟除,為社會大眾創設一個和諧、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