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婷
摘要:在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下,當前社會各界和幼兒教師對幼兒自主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集體教學的模式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當中,而區角活動作為一種幼兒園開展個別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具備明確的教學目的性,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對幼兒園區角小種植活動的價值進行淺要研究。
關鍵詞:幼兒園區角:種植活動:價值研究
區角活動的本質就是將區域活動置于幼兒園的日常課程體系中,根據幼兒的主動活動,幫助幼兒從活動過程及其環境中獲取自身發展,從而發掘幼兒的潛能。而幼兒園內部的自然環境也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在幼兒園內創設一定的種植區域,幫助幼兒更好的與大自然、植物進行親密接觸,讓幼兒有充裕的時間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區角種植活動主要包括栽培植物、觀察植物、認識環境等,其能夠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價值,而種植區作為大自然的縮影,幼兒園需要明確其價值,從而引導幼兒認識和感受自然,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一、種植活動存在的科學價值
對于幼兒來講,其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尚且處于懵懂階段,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且天生親近大自然,熱愛探索大自然,因為在自然中存在著許多幼兒看來極為感興趣的事物,大自然也是幼兒童年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是時代的不斷變遷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幼兒逐漸遠離自然的生活環境,想要了解大自然則只能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網絡等虛擬形式,無法親密接觸自然,幼兒也很少能夠見到植物的種植和生長過程,容易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童年經歷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在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中開展種植活動,并將其打造為縮小版的“微自然環境”,引導幼兒參與到親手種植植物、為植物澆水、關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使幼兒能夠切身感受生命的萌動,探索大自然的秘密,這是開展種植活動所具有的科學價值。在進行種植活動時,要遵循科學性,不能將其形式化,為了實現幼兒接觸自然的多樣化,需要保證種植內容的多樣性,且安排足夠充裕的時間指導幼兒進行種植。引導幼兒親自動手,完成種植、澆水、松土、拔草等活動,讓幼兒親身體會種植全部過程,并鼓勵幼兒依據四季的變化觀察植物的生產情況和規律,使幼兒能夠對種植活動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時,教師要給予其不同的任務,低年級的幼兒注重栽培過程,高年級的幼兒則引導其發現植物生長的特點,從而豐富幼兒自身的自然經驗。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大小班聯合種植”的活動,將種植主導權交到幼兒手里,由大班的幼兒與小班幼兒一同完成植物的種植活動,期間鼓勵大班幼兒在自身認知范圍內給予小班幼兒一定的幫助,教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使幼兒完成種植活動的同時也能領悟協作工作的重要性;植物生長過程中教師也要帶領幼兒對植物的周期生長情況進行記錄,引導幼兒發現植物的成長規律,從而實現種植活動的科學價值。
二、種植活動存在的環保價值
步入新時代以來,實現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這一話題逐漸成為社會各家共同關注的問題。而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起點,擔負著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任,是保證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重視幼兒園環境建設,為幼兒創設安全、健康、綠色的活動環境是幼兒園的責任和義務,也是使幼兒具備綠色環保意識的保障。而種植活動區域作為區角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恰好能夠成為為幼兒提供培養自身環保意識的載體,這一抹綠色不但能夠使幼兒感受到綠色健康環境的美好,也能在幼兒親身體驗種植的過程中幫助幼兒認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從而促使幼兒養成愛護環境的意識。
例如,在種植活動中,教師要強化幼兒的廢物利用意識,可以引導幼兒利用空塑料瓶、礦泉水瓶等制作灑水壺,充分利用了廢物價值的同時也能開展對植物的澆水活動,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還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廢紙紙盒或者硬紙板,對其進行剪裁,上色完畢后引導幼兒將自身的環保標語寫在上面,將做好的環保警示牌放到種植區域,既實現了廢物利用,也能夠強化幼兒保護植物和環境的意識。
三、種植活動存在的開發幼兒智力的價值
在種植活動中進行的栽培、管理以及收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通過對幼兒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拓展思維的鍛煉,從而幫助幼兒獲得相關知識的過程。不僅僅能夠強化幼兒思維能力,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經驗,還能夠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了解植物生長的詳細過程。在前期種植過程中,幼兒可以從中了解到農作物的種子類型、幼苗的特征等,也能掌握進行農作物種植的季節規律,以及氣候因素對種植的影響等;在對植物的管理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觀察植物的發芽、開花、結果等階段來增強自身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幫助幼兒更好的開發自身的思維空間,從而完成意識的創新。
四、結論
區角小種植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需要創設的一個重要區域,在教師和幼兒以及家長的共同努力栽培下,不但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也能為幼兒打造一片更好的童年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