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
摘要: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高中生需要在提升自我學科素養的同時,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也要有所成長。那么,這對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而言,既是更高的教學要求,也是全新的教學體驗。所以,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自我反思,逐漸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可以利用因材施教、趣味提問等方式,使高中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從高中歷史的教材內容中看,高中歷史是集合經濟、文化、哲學等多方面學科素養的綜合性學科,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角度也要從多個方面看待,這樣才能有效地帶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節奏,從而有效開展歷史教學工作。
一、從高中歷史教材中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當前,我國提倡以“德育、教育、體育、智育”四育同步發展的教學思路,目的是全面促進高中學生的良性發展。那么,對于高中院校歷史教學而言,歷史教師需要先從教材著手。從教材的編制上看,《中外歷史綱要》是按照歷史演變的軌跡進行編制,如先秦時期到如今的現代社會主義社會,而在教材中每一章節不僅包括對朝代的概述,還圍繞當時的文化、科技、教育、哲學等進行了說明,這就意味著高中歷史教材旨在培養高中生完整的歷史價值觀。那么,歷史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切入,對高中生進行歷史德育教學。如,在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章節中,由于教材中主要闡述了宋朝的政治和軍事的發展,但并沒有對文化方面著重講述。那么,教師可以為高中生拓展宋元時期的人文文化,以此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
眾所周知,宋元時期的文學藝術呈現出空前鼎盛的現象,而宋元時期文學藝術鼎盛的緣由,一方面就是當時社會風氣以崇尚文化為主,無論是民間還是高堂,都是以個人的文學水準作為評判標準。所以,這對于當代高中生的德育意義,在于當代高中學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即人生觀上以終生奮斗為目標,世界觀上以容納萬物為心胸體量,價值觀上以勤學好進為要求。另一方面,就是由當時繁榮的經濟水平決定的,而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比宋元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處于當下繁盛經濟時代的高中生,需要肩負起利用自己的學識幫助國家建設美好社會的重任。
二、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對每段歷史的看法都是不一致的,因此這就決定了對每段歷史的感興趣程度,這就會導致因過于注重某段歷史而不重視其他歷史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針對這部分同學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如,有些同學對中國近代史比較感興趣,而對世界近代史不太關注,這就會導致高中生不能形成全面的歷史觀。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中國近代史的時候,從時間、影響等角度來幫助高中生建立歷史關聯。如在講解《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的課程時,在這篇章節中有講到戊戌變法,先從時間角度上看,戊戌變法的時間在1898年,而在同時間段的西方正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其次,從歷史影響角度上看,西方國家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蒸汽機,而蒸汽機的出現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從而加快了西方國家的快速增長。而反觀戊戌變法,不僅被清王朝強行鎮壓下來,而且大量的創新工具都沒有被繼續開發使用,從而以失敗告終,并且生產力并沒有質的提升。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高中生記憶感興趣的中國近代史,而且可以復習學過的西方近代史,從而可以提高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調動高中生對歷史進行提問,提高歷史探索興趣
在多元智能理論中,人的內省智能會引導人對自我和愛好的事物進行探索。因此,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引導高中生自主提問,從而讓高中生逐漸對歷史產生興趣。如,在講解《西漢與東漢》的課本內容時,眾所周知.漢武帝對于封建王朝的集權統治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那么,歷史教師可以讓高中生跳出課本范圍思考,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在漢武帝時期,你是想當將軍還是當謀士,那么你會怎么做?”然后將其作為課外歷史作業收集審閱。由此就可以讓高中生必須從歷史背景思考漢武帝時期設置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其一,不論你是武官還是文臣,最終的權利終歸掌握在皇帝手中。其二,每個階層的官職都會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具備的職責,如太尉職位專門負責幫助皇帝處理全國地區的軍事要務。其三,如果高中生需要從自身出發講述可以發揮的作用,那么就必須研究漢武帝時期的各項歷史背景,好比如果要勝任丞相一職,先要對全國各地區的經濟政治情況有所了解,然后要了解漢武帝時期的官員配置,這樣才能知曉如何分配官員處理事宜,最后才能思考如何發揮丞相職位的作用。而通過這種提問方式,就可以讓高中生可以自主學習課本知識,并且利用高中生對歷史的好奇心理,從而提高高中生的歷史探索興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給高中生設計實踐參與類課外作業
雖然歷史書的編制體系較為完整、清晰,但許多高中生在學習歷史一段時間后都會產生歷史記憶錯亂的問題,這是由于教師給予的學習記憶方法較為相似,再加上歷史時間容易被記憶內容省略,因此會出現記憶錯亂的問題。而教師可以讓高中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歷史博物館或歷史文化重地親身感受下歷史的發展進程。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的時候,就可到南京市的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該館到現在依然存放著自太平天國到南京國民政府的遺址、遺跡,包括太平天國金殿、國民總統府大堂、偽軍事參議院等歷史遺跡,而且每段歷史和重要的歷史人物都在館內墻壁上懸掛展出,并配有相應的文字說明。而通過這樣的實踐類作業形式,一方面可以讓高中生親自觀覽中國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習到很多課本之外的歷史史實,從而有助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不僅要求在歷史課堂上讓高中生學習充足的學科素養,而且還要求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以此滿足全面教育的要求。并且,歷史文化中往往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而這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內容。所以,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思索教學方法,以此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趙志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學周刊,2018(19).
[2]胡召虎.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19).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