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興靈 李敏 阿依吐拉·艾買提
【摘要】目的:研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較之傳統治療手段的效果對比,探究其實施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間收治的年齡層次在55歲~80歲之間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共70例。按照胸痛特點劃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分別對對兩組患者的病史情況、病癥特點以及發病時情況進行相關科室檢查,分析探討介入治療效果情況。結果:全部70例患者最后被成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8例;兩組之間梗死的相關血管以及發生病變的血管數量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差異不顯著(P>0.05),患者的病狀部位大多數位于左前將支,有48例,第二位是右冠狀動脈30例,20例為左回旋支,左主干為8例;其中梗死血管受累血管單支有26例,雙支有30例,三支以上有10例;大多數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均大于50%,且超過92%的狹窄程度達到72%-99%之前。結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對于梗死相關血管恢復血液流通具有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是當下較為理想的治療手段。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介入治療;老年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24-01
冠心病是現如今致死率、致殘率最大的一種疾病,也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近些年來,我國的冠心病發病幾率、數量越來越高。而心絞痛屬于冠心病眾多病癥之一,多數是因為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帶來的管壁狹窄超過50%-70%帶來的身體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患者病史情況及科室檢查選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間收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共70例。按照胸痛特點劃分為穩定型心絞痛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分別對對兩組患者的病史情況、病癥特點以及發病時情況進行相關科室檢查,分析探討介入治療效果情況。女性38例(54.28%),男性32例(45.71%),患者年齡分布范圍是:55歲~80歲,平均(68.3±0.4)歲
1.1.2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對參與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認病變位置及病變程度、支架植入數量以及后續療效跟蹤記錄。記錄術前常規檢查數據,包括血壓情況、血糖情況、肝腎功能檢查等各方面信息,對于特殊情況提前處置預防,如房室伴有傳導阻滯或竇性心動過緩患者,提前進行股靜脈穿刺,插入臨時心臟起搏電極,盡可能避免意外發生。
1.2患者術后處理問題患者手術后首先進行皮下介入治療低分子肝素五-七天左右目的為抗凝處置,針對進行支架置入患者采用替羅非斑氯化鈉靜脈滴注24h,同時并根據實際病情以及發病情況使用血管緊張抑劑、硝酸酯類、受體阻滯劑以及他汀類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1.3統計學方法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研究中以(x±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代表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普通情況檢查結果全部共70例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按照其過往病理信息及檢查結果分為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2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38例,兩組具體病例情況見表1。
2.2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兩組之間梗死的相關血管以及發生病變的血管數量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差異不顯著(P>0.05),患者的病狀部位大多數位于左前將支,有48例,第二位是右冠狀動脈30例,20例為左回旋支,左主干為8例;其中梗死血管受累血管單支有26例,雙支有30例,三支以上有10例;具體信息,見表2。
3討論
近些年來冠心病的危害逐步提高,當然相應的醫療技術也在不斷提升,醫療設施也越來越完善。特別隨著造影技術的不斷推廣使用,很多醫療實力較高的醫院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開始使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療法。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通過經心導管技術,對于疏通狹窄,甚至已經發生的閉塞冠狀動脈管腔疏通,起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種治療療法,這種技術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甚至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能夠發揮強大作用。
本次通過實際臨床數據對比,確定該方法的可行度,可以作為各大醫院治療相關疾病的一種治病方法。當然在治療結束以后患者后期需要在手術結束后,需要定期服用阿司匹林,格瑞洛等藥物,起到抗血小板,抗凝的作用。另外還需要服用擴張冠狀血管的藥物進行的治療,做好定期的復查,根據復查的結果調整藥物的劑量。為以后更好的恢復打下堅實基礎,更利于之后的恢復。
所以,正對老年群體,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尤其對于大面積梗死情況,是目前最好的一種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0
[2]王瑜蘭.腦卒中后頑固性呃逆92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