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龍
摘要: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干部是改革發展的決策者,是具體工作的推動者,是抓落實謀突破的先行者,干部管理工作的開展,干部隊伍平穩高效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工作經歷,分析國有企業干部管理現狀開展討論,并提出結合現狀提出干部管理的建議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干部管理;現狀;措施
一、引言
一直以來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干部作為人才中人才,國有企業要想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結合當下,與時俱進的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干部管理是對干部進行科學的組織、計劃、分配使用,包括干部選拔、培養、考核、任用、等級和退休等內容。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經濟組織,肩負著經濟責任,還擔負著政治和社會責任,國有企業的多重性決定了干部管理的復雜性,區別于西方國家的干部管理考核方法。只有加強干部管理體系建設,打造符合中國國有企業特色的干部管理模式,才能提升干部素養,促進企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二、國企干部管理現狀分析
(一)干部培養模式相對簡單。現有的國企干部管理體系在不斷完善,但是對干部培養的模式相對單一,方法有限。從一名員工來到國企中,如何有效培養成一名干部,人才培養計劃是否完善,干部后備力量如何儲備,如何為企業接續力量,還存在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很多時候一名干部的成長,有的時候是靠遇到一名好領導,待在一個好團隊,自身有一個好的悟性,趕上一個好的機遇。更需要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手段來培育干部。
(二)干部選拔方式不夠多樣。國有企業在干部選拔方面,有政治素養要求,這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有固定的工作年限要求,同時要想成為一名干部,還要等到有一定的職數空缺,在一些企業中排資論輩,有的企業的基層干部甚至要等到四十歲以后才有機會提拔,導致干部年齡結構老化,部分青年人才對晉升通道遙不可及,工作積極性整體下降。在選拔過程中,有基本要求,有民主推薦,基本要求中對業績方面、取得的成果缺少量化要求,民主推薦依靠投票人的印象、經驗多,干部的選拔平臺,缺乏一個更加全面的展示平臺,更加權威的選拔依據。
(三)干部鍛煉輪崗機會有限。國有企業對已經成長為干部的人才,會有定期的培訓,也有多層次的培養,鍛煉培養的內容有的時候局限于具體的工作內容,沒有擴展到更加廣闊的領域,沒有與目前先進的知識、技術接軌,干部的成長要不斷拓展知識面,才能有更高的站位,更寬廣的視野。干部管理中,一個能夠把握大局的干部,需要經歷多崗位的歷練,而實際情況會出現一名干部會在本崗位干長達數年甚至十年之久,在一個崗位工作3到5年的干部基本對本崗位工作爛熟于心,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如何激勵干部斗志,發揮更高的才能,需要科學有規劃的培養、鍛煉、交流。
三、國企干部管理提升措施
(一)加強干部政治素養建設。國有企業干部肩負的使命有別于其他企業,一個不講政治的人是不應成為國企的領導者。政治修養的提高,須以人的道德修養、文化教育水平為基礎。國企干部要加強政治判斷力的培養,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明辨是非、立場堅定,特別作為一項核心的能力進行培養,分層次、有重點的培訓培養;培養國企干部的形勢把握能力,國際風云變幻莫測,挑戰與機遇并存,國內形勢也在調整變化,要在形勢把握方面對干部有所培訓、引導。對大勢有一個良好的把握,才能在作出一項正確的決策。提高干部政治素養,要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在解放思想、加強學習、堅守信仰上下功夫,要始終勇于擔當作為,敢于爭先進位,敢于攻堅克難,敢于擔當負責。
(二)健全干部培養體系建設。健全干部培養體系,一是要加大企業內部干部隊伍現狀的分析,從年齡結構,成長經歷、學習經歷、從業經歷、知識儲備、業務能力、思想動態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一個全面的干部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企業長期發展需求,明確我們需要培養什么人才,哪方面人才處于飽和,哪方面人才處于短缺;二是合理設置組織構架,對干部配置合理分析,哪些組織是需要嚴格的管理層級,哪些是需要扁平化管理,干部的合理配置,從人數到崗位,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干部作用,避免資源浪費,有助于發揮干部的效力。三是建立合理人才儲備梯隊,從人才招聘開始入手,有方向有側重的篩選人才,為將來的干部培養奠定基礎;四是對干部培養過程,要有制度的保障,要明確培養的方向目標,不能依靠個人自然成長,建立長期培養目標,逐年落實具體工作安排。四是建立輪崗交流機制,在一線和機關之間輪崗,在不同崗位之間輪崗,加快崗位輪動,培養干部全面發展,也規避了容易出的“職業疲勞”從而導致效率低下;五是要定期對我們建立的培養體系進行定期的調整,及時迎合國有企業發展的方向,真正讓培養出來的干部能夠在企業中有所作為。
(三)完善干部晉升選拔通道。一是要在干部選拔的公平、公正、公開上下功夫,堅決避免“任人唯親”、“帶病提拔”、“用人唯利”等問題,保障選拔的科學性,打造一個透明化的選拔平臺,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提振干部工作積極性。二是整合數據資源建立評價管理系統。干部的選拔,需要精準識人,離不開對個人情況的準確把握,把以往干部考察中碎片化的、單一的、不好量化的信息集成到系統中,繪制好干部的全身像,在選拔過程中,既有信息化手段為依據,也有主觀調研的能動性,更加全面的選好一名干部。三是堅持業績由職工群眾評價參與,充分保障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提升干部選拔工作效能,保障選出來的干部,為企業扎實工作,為職工謀福利。四是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相關機制,為年輕干部的成長搭建廣闊平臺,提供更多機會。對有培養前途的優秀年輕干部,在遵循成長規律的基礎上,要不拘一格大膽破格使用。加強年輕干部的引導,加大組織培養力度,讓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到困難、艱苦、一線去鍛煉,保障選拔上來的干部能擔當,有能力。
(四)做實干部績效考核管理。一是建立有側重、有特色的考核內容和指標體系。傳統的“德、能、勤、績、廉”量化指標不夠,要根據企業實際要求,不同的專業、工作內容,建立相對量化的考核指標,作為補充,形成特有國有企業干部考核體系。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一個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激發干部主動性,積極性,加大對重點工作考核,對工作量考核、激勵指標有硬性衡量尺度和標準,讓多勞者多得,能干者多得,成事者多得,避免“大鍋飯”。激勵的落腳點要在硬兌現,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真正讓干部得到實惠,看到希望。三是建立能上能調能下的用人機制。人與崗是雙向選擇,要基于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的干部選拔任用原則,不適應崗位工作的干部要及時調整,做到人崗相適,發揮其特長、專業。對真正能力不夠,水平不足的干部,要建立能下的制度,干部能上不能下,根源在于制度短板。要細化干部“下”的標準,充分考量干部類別、層次和崗位實際,采取定性、定量、分類等方式來界定,同時對“下”的干部也要有跟蹤管理。
四、結語
國有企業面臨的發展狀況日益復雜、多樣,面對市場大環境的激烈競爭,國有企業有著天然的資源優勢,要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結合信息化、數據化等多層次、全方位的管理手段,來開展干部工作,干部管理工作必須要順勢而為,契合企業發展需求,把挖掘干部、培養干部作為一項長期的、專項的工作常抓不懈,激勵先進,開拓思路,利用有效的干部管理,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龍彥忠.黨建優勢轉化下的國有企業干部管理工作分析[J].品牌研究,2018(3):251-253.
[2]湯瑩瑩.國有企業干部管理工作淺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06):14-15.
[3]高曉娣.關于完善企業中層干部考核管理的思考[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6,29(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