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馬 馬志英
【摘 要】目的:探究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運用外科方法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140例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外科治療)和對照組(保守治療)各70人。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14%)較高(P<0.05),且VAS疼痛評分改善更明顯(P<0.05)。結論: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運用外科方法治療能夠獲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臨床價值較顯著。
【關鍵詞】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外科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022-01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bone joint injury. Methods:140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bone joint injuri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ervative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7.14%)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P <0.05), and the VAS pain score was improved (P <0.05). The curative effect is good, and the pain symptom of the patient is effectively relieved, and the clinical value is more remarkable.
Key words:Severe multiple bone joint injury; surgical treatment;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外力因素和多發性骨關節損傷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該疾病具有較快的病情進展速度和較重的病情狀況,且治療難度比較大,需要對患者實施緊急處理。本文主要探究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運用外科方法治療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40例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70人。兩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34:36、38:32;兩組年齡分別為(46.29±7.82)歲、(50.19±7.85)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保守治療,患者入院后對其實施全面檢查,對骨折部位進行明確,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加壓包扎出血明顯的部位,止血帶止血處理大血管出血部位,防止休克情況發生。并實施皮膚清創處理,為預防感染情況發生,實施抗生素治療,外固定治療骨折部位。
觀察組實施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入院后對其實施影像學檢查,例如CT、DR等,以便將骨折部位明確。按照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癥狀,對合適的手術方案進行選擇,將手術切口確定,手術期間將切口周圍的積血和骨折斷端面的積血清除,必要的情況下將引流管進行妥善留置。
1.3 觀察項目
對比治療效果、疼痛評分情況。其中運用VAS疼痛評分[1]標準對患者的疼痛癥狀進行評定。
1.4 療效評價標準[2]
骨關節損傷恢復非常明顯,對患者的自由活動沒有產生影響時為顯效;骨關節損傷恢復比較明顯,對患者生活存在較小的影響時為有效;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的骨關節損傷情況沒有發生變化時為無效。
1.5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和“(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x2”和“t”,用P<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2 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70例患者中,42例、26例及2例分別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例數,治療總有效率為97.14%(68/70);對照組中,29例、28例及13例分別為顯效、有效及無效例數,治療總有效率為81.43%(57/70)。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
2.2 兩組VAS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VAS疼痛評分(5.42±2.13)分與對照組(5.36±3.52)分相比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VAS疼痛評分(3.06±0.29)分低于對照組(4.16±1.18)分(P<0.05)。
3 討論
在治療嚴重多發性骨關節創傷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患者是否存在緊急情況進行判斷,例如氣胸、大出血、休克及心臟驟停等,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急救,穩定病情以后再實施骨創傷處理[3]。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對創傷的發生盡早進行控制,將擠壓因素解除,在運轉過程中將肢體活動減少,使用夾板固定骨折部位。順利完成各項急救措施以后,將科學的手術方案制定出來,手術治療期間如果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多處骨折情況,應當進行同臺分組處理,盡量使麻醉次數減少,使手術時間縮短,將嚴重損傷可能導致的惡性循環情況的發生快速阻斷,將術后并發癥控制好,使術后死亡率和致殘率降低。同時,在手術結束后還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密切監護,對術后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進行積極預防,從而促進患者疾病迅速恢復[4]。
本文經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17%)優于對照組(81.43%),(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更低(P<0.05)。綜上所述,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患者運用外科方法治療后,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還可以促進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緩解。因此應當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岑光榮,黃培祥,劉遠文等.嚴重多發性骨關節損傷外科治療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9,48(1):2-3.
[2]邵景范.小兒骨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7,38(5):321-323.
[3]陳洪均,畢鄭剛.下脛腓關節損傷診治及螺釘固定的進展及問題[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23):3730-3735.
[4]段志斌,仇志強,彭鯤等.Runx2慢病毒轉染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修復骨性關節炎的關節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29):4607-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