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振宇

【摘 要】目的:討論在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厚樸麻黃湯療法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篩選出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實施慢性支氣管炎診治處理的患者56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結果:接受治療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提升14.29%(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縮減10.72%(P<0.05)。結論:在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厚樸麻黃湯療法進行治療,診治結局甚佳,且安全系數較高。
【關鍵詞】厚樸麻黃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臨床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病癥,病情具備反復發作的特征,嚴重情況時可能引發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等疾病[1]。臨床上通常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實施西醫療法,不過診治結局并不理想[2]。
1 資料與治療措施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實施慢性支氣管炎診治處理的患者56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均為28例。參照組男女例數之比為15:13,年齡均數為(53.23±3.23)歲;觀察組男女例數之比為16:12,年齡均數為(54.76±3.76)歲。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應用基礎性的西醫療法,包含解除痙攣、抗感染療法、平喘療法、補液、給氧療法等治療方式。即給予患者奎諾酮類藥物、大環內酯類藥物,以便實現抗感染的目的,若患者的癥狀相對較輕,可采用口服方式,若患者的病情相對較重,應采用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急支糖漿進行平喘、止咳治療,每次服用劑量為15ml,每日三次,可依據患者病情的進展情況適當調整給藥劑量及給藥頻率。診治周期為兩個月。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加入厚樸麻黃湯。厚樸麻黃湯組方為厚樸15g、麻黃10g、小麥20g、五味子12g、杏仁15g、干姜10g、半夏12g、細辛10g、石膏50g。若患者伴隨風熱傷胃癥狀,應另加入梨皮10g、沙參10g;若患者伴隨風寒束肺癥狀,應另加入百部10g、荊芥10g、紫苑10g。用水煎制后取藥汁服用,每日一劑。診治周期為兩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的臨床診治結局。(1)記錄、對比兩組的診治有效性。臨床診治結局:顯效: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相關臨床表征徹底性消退;有效:患者的相關臨床表征呈現明顯的改善趨勢;無效:患者的相關臨床表征并無明顯的變化跡象甚至趨于嚴重化[3]。(2)記錄、對比治療期間兩組不良癥狀的發生情況。不良癥狀:嘔吐、惡心、頭痛。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診治結局對照
接受治療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提升14.29%(P<0.05)。如表1所示。
2.2 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分析:接受治療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縮減10.72%(P<0.05)。
3 討論
有研究人員提出,在西醫療法的基礎上增加中醫治療方式,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開展中西醫聯合診治處理,以便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在中醫學觀點中,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歸屬于“痰飲”、“喘癥”的范圍內,誘病因素包含肺氣不通、風寒濕邪、肺氣虧損等,在治療過程中應堅持“宣肺理氣、化痰祛濕、散寒溫肺”的基本原則。厚樸麻黃湯中包含厚樸、麻黃、小麥、五味子、杏仁、干姜、半夏、細辛、石膏等多味藥材,其中厚樸、麻黃屬于君藥,具備化痰、宣肺、理氣的功效;杏仁、細辛等藥材屬于臣藥,有助于散寒溫肺;小麥、半夏、石膏等藥材屬于輔藥,具備散寒溫肺、止咳祛痰的功效;五味子、杏仁等藥材旨在化痰祛濕、益氣補脾。同時可依據患者病情的實際狀況進行加減治療,如另加入梨皮、沙參、百部、荊芥、紫苑等藥物,以便實現止咳祛風、養陰健脾、潤燥祛濕的功效。對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展開分析可知,接受治療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提升14.29%,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縮減10.72%。
綜上所述,在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厚樸麻黃湯療法進行治療,診治結局甚佳,且安全系數較高。
參考文獻
孫瀟芳.厚樸麻黃湯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的治療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108-109.
郭曉琴.厚樸麻黃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的臨床價值研究[J].家庭醫藥,2018,(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