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摘 要】目的:研究使用頸椎前后路聯合術來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住院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48例,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手術方法將其分為聯合組(實施頸椎前后路聯合術)與常規組(采用常規后路減壓融合側塊螺釘固定術),每組24例,術后進行12個月的觀察隨訪。結果:聯合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6.67%)、(53.33%),與常規組相比聯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JOA評分比治療前均有很大程度提升,且觀察隨訪6個月、12個月的JOA評分聯合組都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明顯(P<0.05),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使用頸椎前后路聯合術來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使脊髓神經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手術安全可靠,應用價值高[1]。
【關鍵詞】脊髓型頸椎病;前后路聯合術;療效;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68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48例脊髓型頸椎病住院患者,根據病情將其分為聯合組和常規組,每組24例。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所有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診斷確診。
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48.6±5.3)歲;
病程1m~3y,平均病程(14.2±2.5)m;
病癥:1個椎間隙病變29例,2個椎間隙病變19例。
對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并癥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無統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術前對患者進行一系列完善的檢查,結合檢查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鍛煉計劃開展相應的食道、氣管的推移練習,并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疾病嚴重程度使用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抗藥物感染治療。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脫水劑、止血和藥物抗感染治療,在患者恢復良好可以下床活動的情況下拔除引流裝置,拆線后對插線部位進行固定并視恢復情況在醫生通知解除固定前避免活動。叮囑出院后遵醫囑定期回院復查,并于出院后進行為期12個月的觀察隨訪[2]。
采用傳統的方法對常規組患者實施側塊螺釘固定術聯合后路減壓的方式開展常規治療。
實施頸椎前后路聯合術對聯合組患者開展治療。按如下步驟進行:使患者仰臥在手術臺上,在患者脖子右邊開一橫向切口,按照皮膚、皮下和頸闊肌的順序將他們依次切開,將椎前筋膜分開充分暴露椎體前緣部位,在病變椎節打入鉆芯,刮除椎間殘存組織及椎體后緣增生骨質,然后修剪骨柱,置入AO鋼板并用螺釘固定[3-4]。調整患者頸部并進行后正中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項韌帶分離椎旁肌并剪除過長的棘突,然后在根部打孔,將一側關節突交界處和椎板的骨質剪除,將內板留置形成門軸,使用10號絲線緩慢穿過門軸和棘突孔并打結固定,覆蓋脂肪條,置入負壓引流裝置,縫合切口,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
對聯合組和常規組患者的脊髓神經功能變化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采用日本骨科學會JOA-17分法對臨床療效和脊髓神經功能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在進行統計學分析時,借助SPSS23.0軟件來進行,采用t來對組間計量資料()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百分比[n(%)]采用卡方來檢驗,當P<0.05時,說明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從表1可以看出:
聯合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6.67%)、(53.33%),聯合組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如表2所示:
治療后兩組患者JOA評分比治療前均有很大程度提升,且觀察隨訪6個月、12個月的JOA評分聯合組都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明顯(P<0.05),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脊髓型頸椎病(簡稱CSM)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其發病癥狀不明顯,致殘率比較高,如果不及時發現治療,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而且近幾年,CSM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化[5]。本文為探討最佳的臨床治療方案,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的48例脊髓型頸椎病住院患者根據病情分別給予頸椎前后路聯合術和常規后路減壓融合側塊螺釘固定術進行治療,旨在探討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有效方法。頸椎前后路聯合術可以將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前后兩方位的壓迫一次性解決,并對頸椎結構進行重構,能夠加強脊柱功能的穩定性,使頸椎病得到根治。實驗結果顯示:聯合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6.67%)、(53.33%),聯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JOA評分比治療前均有很大程度提升,且觀察隨訪6個月、12個月的JOA評分聯合組都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明顯(P<0.05),對比具均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可見,使用頸椎前后路聯合術來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使脊髓神經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手術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阿不都沙拉木,衣馬木艾山,努爾拉.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04):42-44.
孫志杰,張義龍,孫賀,etal.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行頸椎前后路、前后聯合減壓內固定治療的療效對比分析[J].健康之路,2018(4).
張景生,張招波,滕曉,etal.脊髓型頸椎病MRIT_2加權像髓內高信號形態與頸椎后路手術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浙江醫學,2018(10).
李慶富,李保健,張劼,etal.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s2):268-269.
姚菊英.前后路同期聯合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護理體會[C]//全國骨關節與風濕病暨第三屆武漢國際骨科高峰論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