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莫慧慧


李春艷是云南大理人,2019年經考核成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融水)桿洞鄉高培小學的一名教師。提及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她表示已完全適應,“領導的照顧和同事的幫助,讓獨在異鄉的我感到很溫暖,我已經把這里當作第二個故鄉”。
融水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自治區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當地的學校大多位于偏遠山區,鄉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一度困擾當地教育的發展。面對問題,融水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制定可行政策,全力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難題,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5月12日,融水有關領導在教育部召開的教師招聘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教師隊伍建設的“融水經驗”。
增強歸屬感,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有了編制,就有了歸屬感。”融水四榮鄉中心小學教師王雙說。今年是她到該校任教的第4年,前3年她只是學校的聘用人員,一直沒有入編,這讓她工作起來不是很安心。但如今,她的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近年來,融水按國家規定的師生比標準測算并增加了教師編制,實現了編制動態管理。目前,當地教師獲得編制的主要途徑有教師招聘、特崗考核和控制數考核。王雙就是通過特崗考核獲得編制的,在此之前,她做了大量準備: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和網絡名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踴躍參加各種培訓和比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從一開始,我就希望自己能以一名優秀教師的標準通過考核,而不是止于合格,現在我終于做到了,也算是對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個交代?!碧崞鹑刖幍慕洑v,王雙頗為自豪。
融水的教師編制“動態化”管理政策,為許多像王雙這樣踏實肯干的教師解決了編制問題。據統計,2016年該縣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4 048個,2020年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總量控制數4 603個。此外,該縣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增加公辦幼兒園編制數58個、增加聘用教師控制數和后勤服務人員控制數685個,目前全縣核定公辦幼兒園編制和聘用控制數達785個,為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優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靈活解決編制問題,融水還在教師住房保障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歸屬感。近年來,該縣投入6 000多萬元,建成鄉村教師周轉房796套,改建教師宿舍180套;劃撥土地8 000平方米,建成產權型教師住房228套;今年計劃劃撥土地14畝,用于建設教師公寓小區,屆時將解決300名教師的住房問題。
增強獲得感,持續提高教師待遇
“我們縣在提升教師待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各種補助政策的實施,增強了我們的獲得感,也提高了鄉村教師崗位的吸引力。”融水桿洞鄉初級中學教師廖俏說。她是一名特崗教師,從教三年,見證了鄉村教師待遇發生的變化:補貼種類增加了,部分補貼的金額提高了,總體收入也相應提高了。她向記者舉例:2017年她剛參加工作時,每個月到手工資不足2 500元,現在每個月到手工資近3 000元,漲了近500元?!半m然增幅不算大,但真真切切給了我一定的安慰?!绷吻握f。
2019年,在落實自治區“提標擴面”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柳州市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的基礎上,融水本級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將每月發放的鄉鎮工作補貼提高到450—500元、鄉村教師差別化生活補助提高到460—950元,鄉村學校還增加了人才經費,每年無學位的教師可獲2 000元的補貼,有學士學位的教師可獲4 000元的補貼,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可獲6 000元的補貼,且在偏遠農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還可在原來基礎上再提高50%,有效激勵了有知識、有學歷的高校畢業生投身農村教育事業。
此外,融水積極落實鄉村教師申報評審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傾斜政策,讓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都能及時評上相應職稱。桿洞鄉是融水最偏遠的鄉鎮之一,該鄉中心小學副校長余金石就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他向記者介紹,在崗位設置上,現在教齡滿20年的鄉村教師不受單位崗位數的限制,并且評審要求有所降低,鄉村教師不用再考外語、計算機(專業老師除外),課題研究成果也不再作為高級教師的評審條件。
“這些規定大大降低了鄉村教師職稱申報的門檻?!庇嘟鹗f,“比如高級職稱,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但現在它已不再遙不可及,2019年我鄉的村校和教學點都有老師評上了副高職稱?!蹦壳埃瑮U洞鄉小學教齡滿20年且符合條件的教師都評上了中級以上職稱;2017—2019年,該鄉共有10人參加高級職稱申報,有6人獲得評審通過,評審通過率達60%。
“這項政策是真正為鄉村教育著想,讓鄉村教師們看到了希望。”余金石說。以前桿洞鄉的不少老師都爭相向縣城學??繑n,優秀的師資留不住,更不用說招攬外地人才了。這兩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原來在南寧等地任教的本鄉籍教師紛紛回到家鄉工作,還有許多外縣、外省高校畢業生報名到該鄉的學校任教?!班l里的老師們就如吃了顆定心丸,工作起來更安心了?!庇嘟鹗牢康卣f。
隨著教師待遇不斷提高,近幾年到融水應聘教師崗位的人數逐漸增多,其中不乏來自貴州、云南、四川等省的高校畢業生,目前已有近30名外省高校畢業生安心在融水從教。
增強“靈活度”,拓寬教師補充渠道
蔣令與李春艷均來自云南,兩人是同一年通過“特崗計劃”考到融水任教的。“針對我們這些從外地來的教師,融水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提供了很多實質性的幫助,讓我們能夠安下心來工作。”蔣令說。如今一年過去,蔣令表示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生活,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接下來的目標是繼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如何讓更多有志之士投身融水教育事業,是融水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們一直思考的問題。近年來,融水結合本縣實際,用足、用活政策,大力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依托國家“特崗計劃”,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補充教師,目前已累計招聘特崗教師827名;結合融水鄉村教育實際,采取定向培養方式,重點為村小、教學點培養“全科型”教師,目前已安排該類型教師255名到農村小學任教;加大公開招聘力度,因地制宜設置招聘條件,對報考鄉鎮教師崗位的可免筆試,對部分鄉村教師崗位拓寬專業設置,年齡放寬到40周歲,2019年吸引了233名合格教師扎根基層。
與此同時,融水還通過支教方式壯大教師隊伍:實施優秀退休教師鄉村支教計劃,聘請24名優秀退休教師重回教學一線;對口幫扶融水的西北工業大學、廣東省廉江市、鄭州大學派出33名支教志愿者到融水支教,助推融水教育發展。
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生高潔是融水民族中學的一名支教老師,提及不遠千里到融水支教的初衷,她這樣說道:“我的家鄉也在偏遠地區,中學時我是一名‘宏志生,得到了學校和社會的關愛,現在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饋社會?!?020年7月底,高潔順利結束一年的支教活動,她表示,希望未來能夠繼續為教育脫貧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偏遠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
2019年,融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62%,在崗教師達3 998名,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優化招聘政策、提高教師待遇、改革人事制度,進一步做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補充及培養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貧困地區教育質量,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再上新臺階。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