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
【摘要】對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管理的現狀,遇到的問題及應該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分析,通過加強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的管理,更好的服務地方經濟的發(fā)展。
【關鍵詞】綠色通道? 管理? 地方經濟
一、研究背景
2019年5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fā)了《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方案指出,加快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力爭2020年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同時,明確了加快修訂完善法規(guī)政策的具體事項,“出臺優(yōu)化重大節(jié)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等通行費減免政策的具體實施意見”正在其中。隨著省界收費站的取消,“綠通”政策的執(zhí)行將會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二、高速公路綠色通道管理遇到的問題
隨著省界收費站的取消,車輛行駛將變得更加暢通,但擁堵壓力也隨之轉移到了最終匝道出口收費站。此時,便會產生新的矛盾。目前,雖然全國執(zhí)行統一的“綠通”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各省份為了促進本省的特色農業(yè)發(fā)展,分別根據本省需要在全國統一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外,又自行增加了一些新的品種。例如我省設定新鮮藜蒿、油麥菜、馬齒莧、藠頭和鮮活泥鰍、黃鱔為鮮活農產品。取消省界收費站后,如省際之間政策不統一,將會產生諸多問題。在目前已取消省界收費站的地區(qū),有些司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采取跨省前提前下高速,在申請“綠通”查驗后,再掉頭上高速,如此一來,就又制造出了一個“省界收費站”,且多次從匝道上下在無形中也增加了交通壓力。因此,實行全國統一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至關重要。而且隨著省界收費站的取消,車輛行駛里程增加,如果“綠通”車輛都集中在出口收費站查驗交費,而大部分收費站的查驗方式還是依靠最原始的人工判斷,查驗效率低,不僅更容易造成擁堵現象,還會導致更多逃費現象出現。
三、加強綠色通道管理
(一)創(chuàng)新方式
執(zhí)行查驗統一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需要再次進行全國性調查統計,根據實際情況完善統一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此前,在“綠通”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除了品種目錄不統一外,還存在產品品種籠統、不明確的問題。
目前實施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是各省收費員判斷貨物是否為鮮活農產品的依據。其中,鮮活水產品中的魚類、蝦類、貝類、蟹類以及活的家禽類別中的食用蛙類,這種帶“類”的品種就顯得比較籠統,常常令執(zhí)行者無法進行準確的判別。其次,產品名稱不明確。如在“常見品種示例”的表述中,有“常見”,就說明還有不常見的;提到“示例”,就說明還有沒列舉出來的品種。這種模糊的標準導致執(zhí)行者無法準確界定產品品種。為了不犯錯誤,執(zhí)行者通常會將“常見品種示例”中列出的產品定義為全部鮮活農產品,不在列的產品則定義為非鮮活農產品。但是,這樣的界定方法又會與人們日常的認知產生差異,從而在執(zhí)行過程中引發(fā)爭議。
目前,河北省高速公路邢衡邢臺管理處對于“綠通”車輛的管理創(chuàng)新方式如下:
第一步,利用射線輻射成像技術對“綠通”車輛進行檢測。綠色通道車輛快速檢查系統利用射線穿透封閉車體對內部貨物進行掃描并形成圖像,綠通檢測員通過查看電腦顯示器上的圖像,判斷車輛是否為“假綠通”。
第二步,使用輔助儀器進行人工抽檢。在確保綠色通道車輛快速檢查系統使用率達到100%的同時,對被檢測車輛的10%進行人工復檢,主要針對成像系統不易辨別的車輛(如裝載海帶、魚、花生等貨物的車輛),并配備執(zhí)法記錄儀,對檢測過程進行全程錄像。
(二)配套查驗設備,合理布局查驗點
按照現行規(guī)定,“綠通”車輛必須在出口收費站查驗后才能放行,如果按照查驗標準,在每個出口收費站安裝“綠通”檢測設備,成本大,不易實現。按照2018年9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全面實施收費站入口稱重檢測。當實現入口稱重檢測后,查驗點的布局可分為三部分:收費站入口車道、收費站出口車道、高速公路服務區(qū)或原有省界收費站的主線外車道(收費輔道)。具體布局,要遵循主次矛盾論原則,先解決主要矛盾——絕大多數的“綠通”車輛查驗問題。對此,首先要依據現行收費站出口車道(包括曾經的省界收費站的出口車道)通過的“綠通”車輛數據,歸集出“綠通”車輛主要進入哪些收費站、哪個服務區(qū)的頻次高?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調查,可通過布局少量查驗點來實現對“綠通”車輛的數據監(jiān)控,從而避免重復查驗,達到車輛快速通行收費站的效果。
(三)引導申報查驗,重點稽查嫌疑車
制定完善的“綠通”政策 布局好查驗點后,需要考慮如何順利引導“綠通”車輛主動行駛到查驗點去接受查驗。可通過制定完善的“綠通”政策,規(guī)定“綠通”車輛上高速之前,必須在行駛路段內選擇好查驗點(進出口收費站或中間查驗點),如果在行駛路段內有查驗點,則必須主動選擇一個查驗點進行申報,否則不給予優(yōu)惠;如果行駛路段內沒有查驗點,則由收費站出口驗貨,對于故意避開查驗點,多次在沒有查驗點的路段內“先下后上”的“綠通”車輛,要進行重點稽查。重點稽查嫌疑車輛 重點稽查利用“綠通”政策進行逃費的車輛,發(fā)現故意逃費的車輛后,在采取經濟處罰的同時要將其信息錄入“黑名單”,該車輛在之后三年內不再享受“綠通”政策,并通過前期的政策宣傳,對試圖逃費的車輛形成警示作用。
(四)廣泛開展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要深入鮮活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fā)市場、貨運集散地,加強對貨主單位、承運單位和人員進行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宣傳和教育,進一步增強從業(yè)人員依法裝載、合法運營的意識,為“綠色通道”政策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根據國情及時調整綠色通道標
目前疫情變化下,為了刺激經濟發(fā)展,國家對個體經濟放寬政策,高速收費站的綠色通道也可以根據現在經濟恢復的主流,放寬綠色通道的標準。
四、總結
2020年疫情給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農產品的外銷影響很大。因此,需要結合現有國情,加強綠色通道的管理,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百春,趙春光.省際通道建成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J].實踐,2006(S1).
[2]楊宇翔,梁亞莉,段倩倩. 河南省高速公路“綠色通道”驗貨點布局及優(yōu)化研究[J].公路與汽運,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