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 楊鳳娥



《洋務運動》是統編教材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的學習內容。教學中,執(zhí)教者首先講解洋務運動的意義、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的背景,最后通過豐富的史料讓學生理解洋務運動對中國的影響。執(zhí)教者確定了一條教學主線——向西方學習,提出了三個問題——向西方學習什么、為什么向西方學習、學得怎么樣,從中引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入
師:學完第一單元后,我們知道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有識之士開始探索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有哪些探索呢?他們能否挽救民族危機?我們一起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機的加劇》。請同學們閱讀單元導讀,看看本單元講了哪些運動。
生: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師:導讀中出現了一個名詞——近代化。什么是近代化?我們一起來了解它的定義。(屏顯:近代化,以經濟工業(yè)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就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是從洋務運動開始的。
【評析】執(zhí)教者讓學生閱讀“單元導讀”,從整體上把握單元學習內容,認識本課在本單元中的位置,培養(yǎng)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的大局觀。“近代化”的含義,在本課中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執(zhí)教者在此進行解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
二、新授
師:學習一個歷史事件,首先要了解它的概況,然后分析它出現的原因,最后看它給歷史發(fā)展帶來哪些影響。按此思路,我們來學習這一課。(屏顯學習要求,進行新課學習)
(一)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師:洋務派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實現求強求富?請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然后閱讀課文第21頁第一段和第22頁第一至第三段。
生: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開辦民用企業(yè),建立新式海陸軍,發(fā)展近代教育……
師:同學們都能比較全面地說出洋務派的措施。請看下面素材。(屏顯素材如下)
19世紀60年代——發(fā)展軍事工業(yè)以“自強”
材料一:
[企業(yè)名稱 創(chuàng)辦時間 創(chuàng)辦者 當時地位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 曾國藩 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yè) 江南制造總局 1865年 李鴻章 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yè)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
材料二: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yè)是官辦性質,不能自主經營,在管理上存在官僚衙門的惡習。以福州船政局為例,局內人員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經費的80%。
師:依據材料一,表中所列3個企業(yè)屬于什么性質的企業(yè)?依據材料二,要維系這類企業(yè)的發(fā)展,清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生:它們屬于官辦的軍事工業(yè)。要維系這類企業(yè)發(fā)展,清政府要擴大財政來源,解決資金問題。
師:所以洋務派在發(fā)展軍事工業(yè)的同時,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張,開辦了近代民用工業(yè)。(屏顯材料)
19世紀70年代——發(fā)展民用工業(yè)以“求富”
材料一:
[ 企業(yè)名稱 創(chuàng)辦時間 創(chuàng)辦者 當時地位 軍事工業(yè)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 曾國藩 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yè) 江南制造總局 1865年 李鴻章 中國當時規(guī)模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yè) 福州船政局 1866年 左宗棠 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 民用工業(yè) 輪船招商局 1872年 李鴻章 中國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 開平煤礦 1878年 李鴻章 漢陽鐵廠 1890年 張之洞 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鋼鐵廠 湖北織布局 1888年 張之洞 ]
材料二:福州船政局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它起初聘請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間,挾技居奇,唯利是圖。
師:看材料一時注意區(qū)分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事工業(yè)有哪些、民用工業(yè)有哪些,并在課本上標記出來。閱讀材料二,說一說洋務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技術人才緊缺。
師:為解決技術人才緊缺的問題,洋務派開始興辦近代教育。他們是怎么做的?(屏顯:①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出示京師同文館的圖片及簡介,出示福州船政學堂及鄧世昌的圖片。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出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照片,出示詹天佑及他設計的人字形路軌圖片)
師:同學們了解鄧世昌、詹天佑的事跡嗎?
生:福州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鄧世昌是首屆畢業(yè)生。他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帶領全艦官兵與日軍在黃海血戰(zhàn),最后壯烈殉國。
生:詹天佑是第一批赴美留學學生,學成后回國報效國家,主持修建了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獨創(chuàng)的“人”字型線路,震驚中外。
師:近代中國多災多難,但仍有這么一群人在困境中選擇了奮起、抗爭,希望同學們能夠繼承、發(fā)揚這種大無畏的愛國精神。
【評析】執(zhí)教者拓展了民族英雄鄧世昌和用智慧報效國家的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了學生要為國家富強、民族自強而學習的熱情,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滲透了歷史學科“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yǎng)。
師:請結合課本內容完成《洋務派建立新式海陸軍簡表》,并說一說你對新式海陸軍的了解。
生: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方的訓練方法練兵,并逐步改變中國軍隊的武器和戰(zhàn)術。后來又大規(guī)模建設近代海防,到19世紀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四大海軍,1885年成立的海軍衙門負責對四大海軍進行統一指揮。
師:在籌建海陸軍的過程中,不得不提到“塞防與海防之爭”。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形勢嚴峻。在西北,新疆的大部分地區(qū)已被阿古柏占據,俄國還出兵侵占了伊犁;在東南,海疆受到日本的嚴重威脅。對此,清政府內部發(fā)生了激烈爭論。直隸總督李鴻章強調東南海防的重要,主張放棄西北塞防;陜甘總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清廷權衡利弊,采納了左宗棠的意見。于是在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那么,左宗棠是如何收復新疆的?(投屏:出示地圖)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西北塞防?另外,東南海疆的威脅又是如何解除的?(學生自學,尋找答案)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出示的圖片。(屏顯鴉片戰(zhàn)爭的清軍戰(zhàn)艦和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的清軍戰(zhàn)艦照片)從中,我們看到了清軍的軍事裝備有了很大改進。那么,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統治者為什么會一反常態(tài),運用西方的軍事裝備呢?我們一起來探討洋務運動發(fā)生的歷史背景。
【評析】執(zhí)教者通過展示豐富的史料,讓學生了解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各種措施,對洋務運動形成了更全面的認識,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
(二)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
師:要了解一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就要學會將該事件置于歷史的時空框架中,這樣才能更準確地理解歷史。(出示圖1)
師:(通過上圖,學生了解了洋務運動的具體時間,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這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前。為什么洋務運動會發(fā)生在這個歷史時期?從圖中,我們認識到清政府面臨的內憂、外患分別是什么?
生:內憂是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者,外患是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均戰(zhàn)敗,列強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
師: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需要盡快擺脫困境。為此,洋務派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請同學們閱讀材料,分析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屏顯材料)
材料一:“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國圖志》序
材料二:至恭親王等奏請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第一要務。……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國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捻(太平軍),可以勤遠略(外國勢力)。
——曾國藩《復陳購買洋船炮折》
生:直接目的是對內鎮(zhèn)壓農民起義,對外抗擊西方侵略。
師:通過對內鎮(zhèn)壓農民起義,對外抗擊西方侵略,從而解除內憂外患,最終達到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
【評析】執(zhí)教者將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放在中國近代的抗爭史和探索史的大背景下,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歷史時間和空間的框架中,讓學生深刻理解了“為什么要進行洋務運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
(三)洋務運動對中國發(fā)展的影響
師:洋務運動給中國的發(fā)展帶來了哪些影響?它能夠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嗎?我們該如何認識這場運動?請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洋務派辦民用工業(yè),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吸收私人資本。其中的“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資本主義因素。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企業(yè)的利潤更吸引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資于近代民用工業(yè),終于使中國有了一點先進的生產能力。
材料二:1872年李鴻章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使“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盡占”,三年多時間,外輪損失白銀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償之累,被招商局收購。湖北織布官局開織后,江漢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十萬多匹。中國資本能挫敗洋商,這在當時曾被視為“創(chuàng)見之事”。
材料三:在“幼童赴美留學計劃”的推動下。赴美、赴歐、赴日的學生日見其多,興起了一股“留學熱”。留學教育的出現,一掃舊教育體制的腐朽陳舊,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育內容,部分廢除了舊教育體制的封建等級,擇優(yōu)選派人才出國,是中國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師:(學生分組討論,師小結)從以上材料中,我們獲知以下內容。第一,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yè)、民用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逐漸發(fā)展起來;第二,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第三,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第四,培養(yǎng)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
師:洋務運動的一個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個目的最后實現了嗎?為什么?請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的隆隆炮聲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材料二: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李鴻章
材料三:輪船招商局長期使用官款,發(fā)展迅速。1873年至1893年,它獲利白銀600多萬兩,但大都歸入李鴻章等人的私囊。
——課文P21相關史事
材料四:福州船政局起初聘請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間,挾技居奇,唯利是圖。
——課文P21相關史事
師:(學生分組討論,師小結)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分析可知,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原因在于:第一,中國近代落后的根源在于社會政治制度的腐朽,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技術,腐朽的封建制度沒有從根本上變革,這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第二,洋務派創(chuàng)辦實業(yè)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統治,這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它必然會失敗。洋務運動中存在著統治集團腐敗、遭受外國勢力擠壓等問題,所以它沒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我們可以說,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師:我們應如何評價洋務運動?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方法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地進行客觀評價。
師: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逐漸認識到,必須變革落后的政治制度國家才有出路。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洋務運動的起因、過程和意義,認識了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的出路的近代化過程。
【評析】執(zhí)教者先讓學生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背景,在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后再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如何評價洋務運動”,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還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史料實證”等核心素養(yǎng)。
【總評】
好教師不僅能把厚教材教“薄”,也能把薄教材教“厚”,本課執(zhí)教者就把薄教材教“厚”。執(zhí)教者深挖教材背后的學習內容,精選大量課外文獻史料,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進行有深度、有廣度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