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斌
【摘要】2018 年 7 月 20 日國辦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規定從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各項社保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面對新的政策,中小企業一般會采取兩種方式。一是企業按照新政要求,合法合規繳納社保,并采取薪酬重構、用工模式優化、稅務籌劃等方式進行內部改革,降低人工成本。二是企業對新政不夠重視,置若罔聞,社保繳納基數不足,繳納不合規。伴隨嚴征管時代的到來, 本論文針對社保入稅的概念、人工成本的概念、社保入稅對中小企業人工成本的 影響、社保入稅背景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及應注意哪些風險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社保入稅? 人工成本? 用工模式優化? 稅務籌劃
引言:隨著21世紀進入第三個十年,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戰略困境、管理挑戰十分嚴峻。一是市場面臨的競爭壓力明顯加大,除了大型企業的競爭,還有活躍在經濟市場的小微企業;二是社保入稅后,人力成本快速上漲,企業面臨的人工成本壓力巨大,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要尋求發展,同時降低人工成本,除了國家政策的減免、企業內部實施減員增效外,還需要從薪酬結構優化、用工模式優化、稅務籌劃等方面對上漲的人工成本進行合理控制。
一、社保入稅概述
(一)社保入稅概念
社保入稅是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包括繳費基數的核定、社保費用的登記、申報、審核、征收、稽查、清欠等全部征繳環節。
(二)社保入稅的重要性
社保劃歸稅務征收是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稅務征管改革體制的重要內容,是國家為了維護納稅人和繳費人合法權益,降低納稅和繳費成本,促進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社保入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金稅三期全國聯網,社保入稅實現了企業社保繳費數據與企業利潤數據的互聯互通。通過金稅三期工程,稅務局可以識別人數不符或繳費金額低于實際發放工資的企業。社保繳費覆蓋面的擴大、繳費比例的提升、稅務稽查能力的提升、征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使中小企業人工成本支出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當勞資雙方發生工資、社保、福利待遇等勞動爭議時,中小企業面臨稅務稽查的風險變大。
根據社保第三方機構“51 社保”發布的《中國企業社保白皮書 2018》統計,社保繳納基數完全合規的企業只有 27%。也就是說,中國還有大批的企業沒有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一旦稅務機關開始全面稽查,這部分違規企業均面臨大額補繳的現象。因此,社保入稅可能會導致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緊張、入不敷出的現象,甚至部分中小企業會瀕臨破產。
二、人工成本概述
(一)人工成本概念
企業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使用勞動力而發生的各項直接和間接的費用總和。
(二)人工成本范圍
根據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 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等七個部分。
(三)中小企業人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影響企業成本的因素愈加復雜,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成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關注的焦點。目前,超六成(61.54%)企業家認為近一年來人工成本上升最快,而后才是稅負成本(15.38%)、融資成本(13.46%);超過七成(73.08%)企業家感到近一年來人工成本明顯上漲,23.08%的企業家認為有所上漲,僅有 3.84%的企業家認為變化不大或有所下降。中小企業資產能力相對較低,將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支付范 圍,調整和優化現有人員供求及薪酬結構,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員工潛力,對中小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有序進行和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社保入稅對中小企業人工成本的影響
根據國發[1997]26 號、國發[2005]38 號等規定以及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個人繳費基數,月平均工資按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包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收入。目前,“不繳社保”、“遲繳社保”、“繳納基數不足”是很多企業存在的現狀,如果嚴格按照員工實際收入作為社保基數進行繳納,中小企業的人工成本利潤率將下降、人工成本費用將明顯提升,公司除了考慮業務轉型、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之外,減員增效在所難免,甚至破產。
四、中小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和措施
(一)薪酬結構優化
企業人工成本主要由工資、福利、費用三部分構成。根據國稅函(2009)3號文,員工福利不包含在工資總額內,即福利部分的開支不需要計入社保繳費基數。福利費用按照工資總額的14%計提,超出部分計入費用。中小企業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進行薪酬結構優化,對員工工資進行拆分,調整員工非貨幣性福利(如午餐補貼、通話補貼、交通補貼、中秋節、春節等項目)將其外包,將彈性福利費用由工資科目調整成福利科目,這樣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減少人工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減少所得稅應納稅額負擔。
(二)用工模式優化
1.實施合伙人計劃
中小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工資基數高,福利補貼高,社保入稅后,公司為其足額繳納五險一金,這部分人員的薪資將明顯拉高公司整體人工成本費用。2015年國家提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企業可通過“合伙人計劃”在企業內部進行“二次創業”,創建內部小微企業、B2B 模式等,讓企業與骨干員工之間的關系從雇傭關系變成承包關系。“合伙人計劃”可以通過經營所得分紅代替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的工資、獎金、股權等,將員工工資成本通過財務運作轉化為企業經營管理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人工成本,且實現企業和員工雙贏。
2.靈活用工模式
(1)勞務派遣。勞務派遣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與用人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把勞動者派向用人單位由其對勞動者進行管理和使用,勞動者的工資由派遣機構代發,用人單位須向派遣機構支付服務費的一種用工形式。同時,《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令第 22 號)第四條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通過勞務派遣這種形式,企業將勞動投入轉變為資本投入,企業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費用作為勞務費支出,不構成工資總額。用人單位為勞務派遣者計提的工資計入借:管理費用,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為勞務派遣者支付的工資計入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貸:銀行存款。由此可見,采用勞務派遣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縮減人工成本。
(2)兼職人員和從事第二職業者。兼職人員和從事第二職業者均是指在不脫離自己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為第三方提供腦力勞動或體力支出。兼職人員和從事第二職業者本身已和原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由原單位為勞動者支付工資并交納五險一金。中小企業可根據業務需求招聘一部分兼職人員和從事第二職業者,并按小時、日、周或月為單位結算工資,且無須再為其繳納社保。由此可見,中小企業雇傭一部分兼職人員和從事第二職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節約人工成本。
(3)聘用實習生。中小企業聘用實習生需要與實習生簽訂實習合同與三方協議。因用工期間勞動者與中小企業的關系是勞務關系,而并非勞動關系,所以中小企業只用為實習生發放實習工資,且實習工資一般均低于普通員工工資,同時企業也不用為實習生繳納社保。因此,中小企業可根據自身業務聘用一部分實習生,不僅能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學習、鍛煉的機會,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幫企業節省人工成本。
(三)稅務籌劃
1.關注國家政策
J McDermott,D Grace(2013)認為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能夠減輕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成本。關注國家社保、稅收制度、法律制度等最新政策,掌握基本稅率和各類扣除標準,為中小企業進行內部節流,進而縮減人工成本。
根據財稅(2016)36 號文件規定,營改增后,企業以前繳納的營業稅應稅項目改成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若中小企業采用勞務外包的形式代替部分正式員工,通過稅務操作,勞務外包可開具增值稅專票。中小企業將這部分人工成本納入增值稅,并對其對應的進項做增值稅抵扣,能為企業直接節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在當今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時代下,中小企業可引入機器運算、自動化生產裝備、軟件等替代或縮減部分基礎崗位。例如,收費員、管理員一崗,可用圖像識別系統代替;成本核算員、考勤專員等崗位可用自動化管理軟件代替。中小企業在進行稅務操作的時候,將這部分替代人工的機器設備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購入,購進價款中的進項稅可用于抵扣。由此可見,自動智能化的應用縮小了企業對人員數量的需求,通過科學的稅務籌劃,在為企業減少人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
2.合理轉移費用
中小企業通過對其發展戰略、規模、業務、利潤等預測將部分業務進行分流,將新業務設立在國家稅收優惠地區、社保降費地區。例:西藏自治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若干規定(試行)(藏政發(2018)2號)文件相關規定,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或項目自2018 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免征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符合穩崗補貼申請條件的企業,按照本年度享受的穩崗補貼的3 倍給予補貼;對招用貧困人口開展崗前培訓,培訓結束后與其簽訂 1 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企業,可申領培訓補貼和一次性 1000 元的就業吸納獎勵資金,同時給予企業 3年社保補貼,第一年給予 100%社保補貼,第二年給予 50%社保補貼,第三年給予30%社保補貼。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可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將公司業務分項、分次、分地、均衡地進行轉移,不僅可以享受稅收、金融、土地、就業創業扶持等優惠政策,還能為企業節省人工成本。
五、中小企業降低人工成本應注意的風險
(一)征信失信
社保入稅后,社保資金的征收主體由原來的社保部門轉移至稅務部門,稅務機關可通過金稅三期數據庫進行數據對比,隨時查詢。根據人社部制定的《社會保險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企業未按相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且拒不整改的將被納入黑名單,企業將在招投標、稅收優惠、融資貸款等方面予以限制,意味著企業經營行為會受限,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二)行政處罰
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相關規定,企業未按時足額繳納五險一金的,需要在責令期限內繳納或補足,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1 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三)勞動用工風險
勞動用工風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企業未按時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員工有權隨時當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企業向其支付經濟補償,若企業拒絕支付,員工有權請求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第二種情況是員工不愿繳納社保,自愿簽署《放棄購買社保的申請》,企業管理不規范,并未為員工繳納社保,當員工與企業引發勞動爭議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相關規定,員工可要求用人單位賠償,因賠償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六、結束語
社保入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一環。短期來看,社保入稅后企業的人工成本支出將明顯增加,特別是偷漏少繳、甚至沒繳的中小企業,均會受到巨大影響,裁員、破產倒閉在所難免。長期來看,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保入稅有利于規范企業,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目前,在有增有減的稅收政策下,可以看出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為中小企業減負、為中低收入群體減負的政策大方向是確定的。中小企業應隨時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業務模式、用工模式、薪酬結構等,合理合規減負。
參考文獻:
[1]任康磊.人力資源成本管控[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2]張慧敏.淺議人工成本管理與企業和諧的關系[J].中國貿易.2013(1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