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佳
摘 要:本文立足于海島開發環境污染現狀,分別闡述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固體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并提出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力求通過樹立生態旅游理念、強化海島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監管力度等方式,使海島旅游能夠在保護海島生態環境的同時,科學有序地開發、運營。
關鍵詞:海島旅游;生態環境;污染;生態旅游理念
一、海島旅游開發中的環境污染現狀
在海島旅游開發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一些長期不科學、無規劃的開發,許多海島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甚至岌岌可危,給海島旅游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空氣污染
隨著海島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對島上資源開發日益加劇,部分企業目光短淺,單純看到海島發展潛力與經濟價值,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導致島上空氣受到嚴重污染。近年來,島上旅游活動不斷增加,汽車尾氣等排放到空氣中的污染物質隨之增多,空氣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二)固體垃圾污染
海島旅游開發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游玩度假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垃圾。游客在島上住宿、就餐等活動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加劇了海島環境治理難度。此外,海島開發建設產生的建筑垃圾,同樣會對海島環境產生一定污染,固體垃圾污染程度與日俱增,導致土壤的營養狀態被改變等。
(三)水體污染
水域污染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部分缺乏環保意識的上島游客在沙灘、浴場等地玩耍嬉戲后將垃圾留在原地,在海水和海風的作用下垃圾進入大海,由此引發水體污染;在海島附近海域發生的油田漏油事故、海島內部開展的船舶行業等,均會導致海域內水體污染程度增加。例如,月牙灣受水體污染影響,原本光潔的鵝卵石上漂浮著油污,不僅導致游客投訴量增加,而且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
二、海島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針對當前海島開發的環境現狀,應從思想認識、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監管等方面著手,采取科學有效的對策,使各類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改善和解決,為游客提供一片綠水青山的旅游凈土,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活環境。
(一)樹立生態旅游理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海島旅游開發過程中要積極樹立并踐行生態旅游理念,使保護海島生態環境成為千萬大眾的自覺行動,讓海島的水更綠、山更青,金山銀山才會更大更持久。我國海島開發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特別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例如,坎昆被譽為“加勒比明珠”,提倡旅游發展需要公眾參與,注重對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保護,旅游設計也充滿了當地特色,將“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建筑設計之中,為生態環境保護貢獻更多力量。海島開發要基于生態旅游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結合各海島獨特的環境特征,立足于當地環境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海島旅游開發規劃,使空氣污染、水體污染與固體垃圾污染等得到有效緩解,使海島旅游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海島地區的開發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經濟效益不夠直接,海島開發中的招商引資存在一定困難,許多企業不愿意過多投入,單純依靠當地力量很難解決,對此,需要政府積極作為,不但要使島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滿足,還要注重旅游發展需求,力求做到既美觀又務實,與島內環境充分協調。對于旅游類海島的開發來說,應格外重視污染防治類基礎設施建設,盡可能地采用清潔能源,對建設污水集中回收處理,對固體垃圾進行回收后投入到專門的設施中進行處理。海島內各類建設都應與景觀相協調,盡量避免對景觀、環境進行破壞,在島上禁止開展改變區域地形地貌的活動,如圍海造田、開山采石等等,對于遭到破壞的地理環境要積極采取治理措施,使其恢復原貌。
(三)加強環境監管力度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海島環境監管之中,通過建立環境監測站與旅游信息監測系統的方式,強化環境監管力度,提高環境保護效果。一方面,環境監測可實時掌握島內環境狀態,未雨綢繆,對各類環境問題進行預防和解決;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監測可提前了解游客數量,避免因客流量分布不均而增加海島環境壓力。此外,完善環境保護等法規條例,針對海島開發現狀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對島內旅游資源開發、設施建設、旅游市場等進行依法管理,針對不文明及違法行為進行警告、處罰、教育,構筑起海島生態環境保護的“法治之墻”,這是對海島營造健康旅游環境的法律保障和有效促進。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海島旅游成為熱門話題,受海島脆弱的生態環境特征影響,一切開發活動都應建立在保護生態環境之上,要樹立生態旅游理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監管力度等有效措施改善空氣、水體與固體垃圾污染現狀,引導游客文明旅游,促進海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娟,王風維,劉陽.中國海島旅游開發中的環境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35):308—310,314.
[2]丁曄.太湖島嶼旅游發展規劃的核心問題探討[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