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群
摘 要:基于課程實踐性的特點,高職化學檢驗技術課程可以通過精準定位課程對應崗位需求,優化課程教學資源,靈活教學實施過程和教學評價過程化等措施培養學生實際檢驗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化學檢驗技術;教學實踐
化學檢驗技術是高職高專環境、食品、生化制藥等專業的必備基礎課,課程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基本知識、原理、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以及畢業后從事環境監測等分析檢測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這就要求該課程教學在重視基本知識、原理的同時更要高度關注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根據高職化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實踐和學情分析,發現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提高高職化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效果。
一、精準定位課程
(一)確定專業面向的崗位
專業崗位定位是課程定位的起點,崗位定位清楚準確是確定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使有效分析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成為可能。由于不同的專業面向的崗位不同,同樣是化學檢驗技術這一課程,面對不同的授課專業對象前首先得了解專業,了解專業面向的崗位信息,如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崗位去向、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途徑、本課程學習在其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專業崗位定位可以通過匯總教師調研數據、已畢業學生的回訪統計和企事業單位行業專家提供的數據及展望來完成。
(二)分析崗位對應的工作任務
崗位的工作任務是實現課程學習內容與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紐帶。由于條件和資源的局限性,崗位的工作任務無法光靠幾個課程老師來完成,一般應通過聘請若干個熟悉本專業所面向的工作崗位工作任務的專家參與的方式。工作任務設置可以崗位或以典型工作情境為依據。
(三)明確工作任務的能力和素養要求
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來自崗位的工作任務本身需要,所以,工作任務的能力的確定是基于工作任務分析后得出的,是和崗位的工作任務相對應的,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籠
統的。
二、優化、項目化課程教學資源
化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包括紙質教材、電子課件、視頻、相關案例、實驗場地、設備、器具、試劑等。其中教材是呈現教學內容的最重要載體,再加上高職學生對教材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教材選用是否得當尤為重要,所以教材開發是課程教學資源開發的重點。傳統教材的內容和編排已經無法滿足項目化教學的需要,應當開發能與學生的學習進行互動的活頁教材。教材內容應體現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能力要求,教材中應引入企業崗位工作真實使用的工單、表格、報告等,使學生邊學、邊做、邊用,將學校課堂實訓操作與企業工作思維和習慣的培養自然融合。活頁教材應根據工作任務的能力和素養要求靈活整合教學內容,通過在實踐教學中創設多樣化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嵌入實踐技能的學習中完成,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教材亟待改變,但目前市場上現成的同時又適合專業要求的活頁式教材幾乎沒有,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課程老師的觀念,改變單純依賴購買現成教材的習慣,自己動手編寫,并且要求教材用詞必須科學、規范、精確,這對開發課程的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
教材變了,原有的課件、教學用視頻資料、相關案例也應隨之更新。此外,還應改變理論在教室、實訓在實驗室的模式,把教學場地整合為理實一體化教室,室內同時配置多媒體設備、黑板等講授所需要的工具和實訓器材,使理論和實踐教學隨時可以切換或相嵌。同時,實訓項目所需的器皿及分析儀器及時更新或至少部分能及時更新。
三、靈活教學實施過程
(一)小班化、分批教學
由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了更好地實施課程教學,學校可以根據條件組建課程教學組。根據檢驗分析方法將課程初步分為化學檢驗分析模塊和儀器檢驗分析模塊,采用分模塊教學模式,分別由精通相應分析技術的老師承擔對應模塊教學。在實踐教學組織形式上,化學檢驗分析模塊采取每人一套設備,獨立操作,小組成員互評糾錯的方式;儀器檢驗分析模塊因大型精密分析儀器操作要求較高,實驗環境要求高、儀器數量無法滿足一人一套的客觀事實,可采用小班化、分組、分批教學形式。
(二)項目化、角色扮演法教學
課程的教學項目以分析崗位實際需要來選取,根據需要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教師先提出任務,然后設疑,學生思考后再引入必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后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實現教學目標并思考解決剩余的問題。任務完成中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指標中引入企業的規范要求和素質考核指標,如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等。教師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指導建議,學生根據建議加以改進直至完成任務。課前編制好與崗位相適應的項目、任務和標準,盡力創造逼真的工作環境,要求學生在完成任務時以本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員的身份完成相應檢測任務,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獲得感,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掌握專業知識要點及技能,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
為達此目的,教學中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應摒棄傳統的教師計劃好一切,學生依樣畫葫蘆的被動模式,如應改變傳統的由實驗指導老師課前準備好所有的實驗器皿和試劑,提供詳細的實驗操作步驟,課上學生只需對照步驟機械操作的做法,而要求學生課前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步驟并親自動手準備實驗,包括試劑、器皿和儀器的選用、試劑的配制等。其中在引導學生恰當選用試劑時滲透經濟和環保理念;在器皿洗滌和烘干時培養學生對不同洗滌、烘干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在試劑的配制中鍛煉和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項目化、角色扮演法教學中任課教師應克服害怕學生犯錯的心理障礙,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學生暫時的錯誤或失誤而導致的不理想結果往往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設法糾錯,而這個過程恰好是難得的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學中對于實驗的關鍵技術反復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相應的生產與科研工作崗位。
(三)仿真、演示教學
對于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器等大型精密分析儀器,由于其使用和維護成本高,操作要求較高,為了盡量減少不當操作給儀器帶來的損害和對教學進程的影響,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可以先使用仿真教學法使學生對操作技能的要點、規范性等產生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借助圖片、視頻、動畫等教學輔助資料進行演示,觀看真實儀器規范操作演示初步掌握操作要點,再加上教師現場操作演示,可以提高學生操作的正確性和規范性。
(四)雙師合作教學
基于化學檢驗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彌補校內教師對企業分析檢測任務、標準認識及實際應用經驗的不足,學校應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聘請相關企業一線師傅、專家和學校專任教師協同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各施所長。雙師合作授課既可以解決企業師傅、專家因工作而無法全程參與教學的問題,又可以彌補學校教師實踐經驗欠缺的事實,還使學校教師有機會及時了解到最新的專業崗位需求信息和標準資訊,以便及時更新授課內容,調整任務,使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做”一體化授課方式有效實施,切實保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五)線上線下融合教學
化學檢驗技術課程內容多,任務重,課時有限,加之實驗室開放時間的局限性使得線上結合線下學習成為必要,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又使之成為可能。課前教師布置下次課的任務或問題,學生通過云班課等平臺,在線觀看視頻、預習相關知識點,課堂上老師或講解知識內容或動手演示操作實踐,并適時開展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搶答等活動檢驗和鞏固知識點,課后通過線上作業和檢測加以強化。同時云班課的數據統計功能可以讓教師隨時批閱學生的作業、查看學生的各類表現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對應措施,解決期末一次評價方反饋的滯后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四、過程化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進行考核, 注重理論教學的考核,并不注重實驗教學的考核;而化學檢驗技術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使理論與實踐并重考核成為可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穿插或理論或實踐或兩者兼而有之的過程考核,如靈活應用云班課頭腦風暴、搶答、測試、討論等功能,實驗相關過程視頻上傳討論評價,課后在規定時限內在云班課完成作業、章節測試和課后討論等環節,使考教自然融合。這一方面可以消除部分學生平時不學,考前臨時抱佛腳的消極態度,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習慣,讓教學評價不再只是事后評價結果,還是動態促進教學的手段;同時,充分利用線上教學數據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動態監測,教師可以及時掌握教學和學習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并作出積極應對,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王文靜.生物化學精品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模式改革與實踐[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
32(01):47—49.
[2]王麗君.化學分析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探索[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8(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