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音樂鑒賞課程的設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審美情操的發展。文章旨在分析音樂鑒賞課所發揮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推動美育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等作用,采取創新音樂鑒賞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展教師的美育視野等策略,全方位開展音樂鑒賞課教學,帶領學生探尋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好事物。
關鍵詞:音樂鑒賞課;審美導向;教學方法
一、在音樂鑒賞課中發揮審美導向的作用
(一)音樂鑒賞課的本質是美育
古時候的課程開設主要有“六藝”,其中就包括音樂,而且孔子也常常彈琴陶冶自己的情操,這就體現出從古代開始音樂的美育功能就得到了極大的肯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極大轉變,很多青年包括學生對音樂鑒賞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其目的是通過音樂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學校設立音樂鑒賞課,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樂器的構造、清楚樂曲創作的基本背景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并掌握樂曲中所蘊含的音樂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的水平。
音樂所擁有的獨特美感,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豐富的品鑒意義。學生要深刻領會音樂所帶來的美感,調動自身的情感體驗去感受音樂的情感內涵,通過聆聽悠揚的旋律,從“走近”作品到“走進”作品,獲得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從而了解真善美的真諦。
(二)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音樂鑒賞課作為一門注重學生內心體驗的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水平與個人品味[1]。美育是音樂鑒賞教學中最核心的內容,學校在進行審美教育工作時,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音樂鑒賞的課程中,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愛國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在藝術創造上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推動構建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最終能夠獲得較高的審美眼光。學校應該依據學生的思想和審美觀點而設立教學課程,在美育資源的保障下,將審美教育融入到總體教育中,努力培養出高水準與高審美能力的音樂型人才。
(三)推動美育對學生思想的引導
當今社會音樂的發展趨勢不再僅限于傳統的創作,而是將多種元素進行混合創作出音樂作品,這種作品的風格較為新穎,很容易在學生之間進行大范圍的傳播。現如今已經是網絡時代,教師不能一味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去扼殺學生的審美好奇心和天性,而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讓學校的音樂鑒賞課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學校應選擇優質的音樂對學生進行傳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認識和學習音樂知識,能夠合理把握音樂中的流行內容,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格局與審美意識。
音樂鑒賞主要是從聽覺進行感受,使精神和認知上得到滿足。利用音樂鑒賞的綜合學習,學生系統地學習到音樂鑒賞中的相關知識,提升音樂審美品位,并且在音樂鑒賞課上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進一步推動綜合審美水平提高,提升對音樂的理解與欣賞的能力,從而拓寬音樂的藝術視野與音樂修養。
二、學校音樂鑒賞課中審美教學的
具體教學思路和策略
(一)將審美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
很多人都習慣將藝術教育稱為美育,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審美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通過生動的音樂旋律,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使心靈得到充分的洗滌[2]。教師運用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使學生能夠獲得藝術性的教育啟示,通過對音樂簡單的聆聽,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蘊藏在音樂深處的美。
對于學校的音樂鑒賞課,教師應借助感受、理解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的發散力與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選擇多種類型的音樂與學生分享,并將音樂的創作、體驗等環節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生的實踐中引導學生對音樂內容的學習與傳播,通過多種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教師應將音樂作品進行對比,在教學過程中減少音樂作品的曲目,重點向學生講解音樂背后的樂理知識,在重要的部分進行細致的分析與重復聆聽,并與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根據學校的教學目標,推動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有關歐洲音樂作品賞析的鑒賞課中,教師可以將著名的歐洲音樂家作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從創作手法、曲目結構等方面入手,將時代的特定發展與音樂家的自我審美理念相結合,使學生在差異性審美的發展過程中找到最真實的感受。
(二)創新音樂鑒賞的教育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運用相關音樂教材,并創新教學方法,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抓住當今音樂教學的主旨所在,注意觀察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尋找自身對音樂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出現單純追求教學效果等問題。
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應先向學生介紹本節課學習的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經歷,并邀請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專門的回答,引導學生對作品中所表現的文化內涵以及藝術理念等進行思考。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進行理論講解的過程中融合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教學過程中審美水平的綜合提升,促使學生能夠享有真正的審美體驗。
(三)加強音樂教學中的師資力量
音樂鑒賞涉及的類型多種多樣,如民間的音樂是農耕文化的再現,流行音樂則是電音與日常生活的結合。音樂的類型形式不一,因此,就需要讓涉及不同領域的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在學校,音樂鑒賞課的設立需要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師資力量是否雄厚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師資力量是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決定學校發展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該從不同的領域、多個方面引進專業的音樂人才,并培養學科帶頭人,以樹立模范的方式促進各個教師的發展,使得更多高水平的年輕教師承擔起教育教學任務,在實踐中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也不斷改掉自身教學的缺點,促進自身的全面化發展。在此氛圍中,構建出一支奮發向上、有開拓精神的高校音樂教師團隊。
(四)結合當前流行的音樂形式讀懂學生的審美變化
由于人們對音樂聆聽需求的不斷增加,各類音樂短視頻App開始出現,這其中的音樂作品涉及親情等內容,形式多泛娛樂化等,人們開始不滿足于形式單一的音樂作品,過分追求能夠表現自我、有歸屬感的音樂內容。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短視頻的拍攝中,在音樂與形體的結合中表達用戶的訴求,進而拍視頻也成為人們參與音樂傳播的新方式。其中創作的多數作品往往只是迎合人們的心理需求,也是人們審美變化的一種表達方式,一些搞笑視頻彌補人們的空虛感,但拉低人們的整體審美水平[3]。因此,教師應合理引導學生看待新興的短視頻,培養學生明辨好音樂與搞笑音樂的能力,不要因沉迷低俗的視頻內容拉低自身的審美水準,多開展音樂交流會,將真正的優秀音樂作品直接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明白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對學生提升審美水平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現在的音樂鑒賞課不單單是學生的必修課,也是所有人藝術道路上必修的一堂課。對音樂曲目進行系統的學習,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使得人們在鑒賞的過程中,廣泛接觸各個領域的不同作品,豐富自身的音樂知識,增長自身的見識,最終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五)拓展教師的美育視野
教師可以對歐洲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因為歐洲的音樂發展歷史悠久,有不同的音樂體系。很多作曲家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不單是愛國藝術家的藝術,還是人道主義藝術家的藝術。因為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以及所處的領域不同,所以, 不同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也是不同的。教師還要依據音樂的主題入手,進一步拓展教師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提供良好的氛圍,以作品的獨特性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得音樂鑒賞課以豐富的內涵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準。
三、結語
開展音樂鑒賞課,能對學生的審美水平的發展和提升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充分明白音樂中所蘊含的審美特征及規律。因此,教師應不斷進行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利用音樂鑒賞課帶領學生感知音樂的真諦,陶冶學生的心靈,為完成美育教育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湯錫梅.高校音樂鑒賞課的審美導向作用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6):38-39.
[2]江俊琪.優化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4):62-63.
[3]劉宇乾.試論高校音樂鑒賞課的審美導向作用[J].北方音樂,2019(11):192-193.
作者單位:
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