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小龍
摘 要:形象思維即通過具象事物對抽象化情感集中表達,這也是目前舞蹈編導實現創意性、高效化藝術構思的重要方式,其屬于精神領域的重要產物。舞蹈編導創作過程要注重對各類生活素材集中感知,將其轉變為各項概念內容,之后轉變為不同發展形象。此類形象是正常生活與世界的有效融合,由此得出舞蹈編導創作與形象思維有著必要聯系。在舞蹈編導教學中融入形象思維,能促使創作內容更為豐富,提升作品觀賞性。
關鍵詞:舞蹈編導;教學;形象思維;培育
舞蹈的表現方式多樣,各類舞蹈要通過反復編導,才能產生更多讓大眾滿意的舞蹈作品。目前各類舞蹈種類豐富多樣,其中各類舞蹈具有不同思想與靈魂。舞蹈編導對學生發展來說具有較大挑戰,不僅要對學生基礎知識以及多項行為素質進行培育,也要讓學生掌握更多舞蹈技巧。在學生專業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培育中,對學生形象化思維得到有效引導,培育更多具有形象思維的優秀舞者。
一、舞蹈編導教學中形象思維培養的重要作用
多數舞蹈創作基本素材源于生活,舞蹈編導的過程也是運用不同思維對各類生活化素材展開集中概括的過程。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不能偏離具體形象過度追求抽象,在創作過程中要注重整合更多感性素材,逐步去除更多表象、次要性的素材。舞蹈創作不單是情感的抽象表現,也是將較多生動、具體的形象集中展示在廣大觀眾面前。在我國古代對于形象思維便有了記載,有較多學者將此類思維活動概括為“神與物游”,基本內涵就是創作人員在創作思維產生中,形象思維會較為活躍,在各類生活素材以及生活經歷積累中,各項認識發展更為明顯、豐富,個性化特征突出。舞蹈編導人員對不同客觀事物進行不同認知感受,對其產生情感波動以后才能創作更多讓人較為感動的舞蹈。舞蹈在展示中,通過樂曲將身體姿態以及各項肢體動作進行串聯,豐富的情感賦予舞蹈生命力,促使此門藝術能不朽綻放。舞蹈創作過程中要注重實現想象力的有效拓展,其中想象力的拓展延伸主要是情感的推動。舞蹈人員在生活中對不同生活現象產生感悟、釋放情感,才能更具有創作激情[1]。
二、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
(一)在舞蹈基礎訓練中培養形象思維
舞蹈入門階段便對各類舞蹈基本功展開訓練,這也是實踐練習中難以長期堅持的階段,由于部分學生基本功不扎實難以理解各項動作,未能在此階段有效掌握動作要領。教師可以將多項動作比喻成各類具體形象來強化學生對各類舞蹈動作的理解,這樣有助于集中解決學生在舞蹈初級階段學習中存有的問題。比如學生在芭蕾舞蹈學習中會出現站姿等問題,不集中力量解決學生站姿問題,將會導致芭蕾舞蹈學習中學生身體協調性以及美感度受到較大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生動形象以及相關事物展開形象化比喻,通過不同參照物可以強化學生對各項動作的有效理解。教師在日常備課階段要針對不同基礎動作教學整理較多具體形象,通過形象比喻能促使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在實現舞蹈教學初期階段各項教學目標以后,要注重展開多項高難度技術動作練習。在此環節中,要提高各項技術動作訓練重視度。在大跳、云門大卷、平轉、側空翻等各個動作指導教學中,要注重引入形象思維方式,針對不同動作引導學生對動作進行取名,比如有部分學生將平轉動作取名為陀螺,讓學生能在舞蹈訓練中整合自我感受,有助于強化舞蹈訓練成效。當不能對動作進行有效定義取名,可以讓學生在全面掌握動作內涵以及各項要求基礎上展開形象思維引導,有助于強化教學成效[2]。
(二)在戲劇語言訓練中培育形象思維
針對戲劇語言練習指導,要注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選取一個任務形象,為其擬定特有的社會環境、情感氛圍以及性格特點。這樣學生能在環境參與中基于個人肢體語言展示表達出舞蹈中的不同形象,便于通過戲劇語言組織來對各類舞蹈形象性格、情感、個人思維等集中展示。在教學中為了對人物精確化定位,要注重設定不同道具以及環境。在實踐練習中要注重展示多個形象,將舞蹈與戲劇表演相互融合,能使得人物形象更為生動、豐滿、深刻。戲劇語言練習能有效強化學生舞蹈表演能力,對舞蹈編導能力進行培育。在戲劇語言訓練中,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就是對人物形象以及相關活動主題內涵深入深化,積極拓展更多表達方式。這樣有助于讓學生了解舞蹈創作不單是對舞蹈動作進行編排,也是集中展示個人情感的途徑。此類方式能將舞蹈作品中較多情感集中展示,使舞蹈作品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對學生思維能力培育也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助于形象思維在藝術創作中全面融入。
(三)在圖文藝術鑒賞中培育形象思維
從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個人圖文鑒賞能力進行培育,能夠輔助學生形象思維構建與全面開發。圖文對應的是平面藝術圖文,主要有各類平面設計以及攝影作品等。通過對此類藝術作品進行全面欣賞,能從生活素材中強化形象思維能力培育。比如在攝影藝術層面上,攝影中要掌握形象構圖、光影效果、畫面意蘊等,此類理念與舞蹈形象思維能力培育能有效對應。攝影過程中更注重突出光影效果,形象化構圖與深刻意蘊內涵對學生形象思維培育具有良好的啟發作用。舞蹈屬于視覺藝術、動作藝術,通過攝影藝術能積極找尋舞蹈編排靈感,使實際編排的舞蹈畫面組成獨特,極富有感染力。此外,在部分廣告圖文中,有較多設計人員會通過設計更多富有趣味性的視覺形象來吸引人們注意。在舞蹈編導形象思維能力培育中,可以適度補充經典、優秀的平面廣告圖文以及攝影藝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學習。
(四)在舞臺美術鑒賞中培育形象思維
強化舞臺鑒賞能力也是強化舞蹈編導形象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舞蹈創作中要具備良好的舞蹈空間藝術想象力,要注重對舞臺藝術以及人物形象協調性進行分析,要注重對人物形象以及舞臺藝術之間的藝術形象進行分析,將各類作品主題生動形象地展示給更多觀眾。在舞蹈編導過程中要注重融入更多國內外優秀的舞臺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指導學生掌握更多舞臺美術知識,在多項條件允許基礎上指導學生制作更多簡單化的舞臺美術模型,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在不同舞蹈作品創作中,要注重對舞臺形象展開發散與聯想,使舞蹈作品更為生動形象。舞蹈編導通過鍛煉形象創造能力能有效塑造更多極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形象,對更多觀眾進行感化,突出舞蹈社會功能[3]。
三、舞蹈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運用
(一)形象思維在抒情類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抒情類舞蹈大多都是對生活提出相應感悟,在感悟基礎上進行情感升華,全面升華之后的舞蹈可以融入各類事物,比如鳥語花香、風土人情、湖光山色等,此類舞蹈學習重點是掌握深刻的文化內涵。目前要注重集中整合形象思維,對文化內涵中包含的藝術形象進行提取,促使藝術形象與生活場景能有效融合,實現藝術全面發展。教師要注重對我國傳統文化深刻理解,能將更多傳統藝術融入舞蹈表演中,比如書法藝術、繪畫藝術、戲劇藝術等,基于此類元素強化舞蹈表演意境。在舞蹈教學之前,教師要注重為學生講述更多傳統藝術知識,讓學生在舞蹈表現中能聯想到繪畫的精巧、戲劇的震撼等。在旋轉、彎曲、延伸等舞蹈動作中對更多藝術形式進行聯想,促使傳統文化與舞蹈意境充分結合。抒情類舞蹈表現方式較為內斂,在此類舞蹈表達中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涵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想象力深入挖掘,促使學生通過個人理解對舞蹈進行演繹,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4]。
(二)形象思維在敘事性舞蹈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在敘事性舞蹈中不僅有情節復雜的大型舞蹈也有小型舞蹈,其中大型敘事舞蹈就是各類大型舞劇。從舞蹈表面來看,敘事舞蹈主要是將想要表達的情節集中展示,為人們形象思維建立相應場景。但是舞蹈和電影、話劇有所差異,沒有過于直白的對話,在敘事中主要是肢體語言的集中展示,但是對實際展示的空間具有較多要求。在情節發展中,要注重突出情感部分,提升舞蹈人員理解與表現能力。
總之,舞蹈編導教學屬于綜合性較強的工作,要注重多方面知識積累,比如舞臺美術、舞蹈技巧、形象思維等。當前為了能全面強化舞蹈編導教學成效,教師要注重做好多項教學方式與教學路徑創新。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積極探索,尋求更多創新性方法,便于強化學生思維能力,促使舞蹈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參考文獻:
[1]王念.論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神州,2019(32):93.
[2]李瑾.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9(10):215-216.
[3]平萍.試論中學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神州,2019(8):159.
[4]張瓊.試分析舞蹈編導教學中舞蹈形象思維的培養[J].戲劇之家,2018(12):149.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