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是核心素養(yǎng)發(fā)布最關鍵的一年,教育部聯(lián)合多位專家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學術研討發(fā)布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六大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不但為新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更直接影響了當下的不同學科的標準化考試的設計和評價理念,例如普通中考和高考,都會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來展開考評的革新和設計。對于初中語文學科而言,要科學規(guī)劃備考,設計針對性強的備考復習課堂環(huán)節(jié),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從知識理論學習逐漸上升到能力應用才是硬道理。鑒于此,論文將從中考語文作文的復習備考入手來探索如何就“提升學生中考作文備考的核心素養(yǎng)”來設計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中考教學;作文備考;復習課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7-0112-03
【本文著錄格式】鐘向科.初中語文中考備考作文復習課初探[J].課外語文,2020,19(27):112-114.
引言
在普通初中畢業(yè)考試中,語文學科是核心考查科目之一,而為了更加凸顯“語文學科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育人”的核心特征,語文作文的考查寬度和廣度在逐年增加,從2017到2019年三年的全國各個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題來看,學生的文化知識應用、思維品質培育和學生的綜合作文能力的考查已經(jīng)成為重點,而且作文的德育導向與社會熱點分析導向愈來愈成為中考考查的“必考因素”。在這樣的客觀環(huán)境下,必須重視中考作文備考復習,并且在復習課堂設計中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引導與訓練,才可以消除各種作文行文障礙,更好地培育學生的綜合作文能力。
一、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當前普通中考語文作文備考的特點和要求
雖然全國各地的語文中考命題存在部分的差異性,但是自從國家正式推出“部編教材”以后,整個中考語文命題趨向于“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目前的普通中考中“作文”的分值在50分居多。廣東省亦是如此,采用50分賦分的作文。從命題來看,要很好地應對“全新”的中考語文作文,就需要明確“新中考語文作文復習備考教學的本質特點和相關要求”。
(一)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備考的特點
面對“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理念,文化基礎、語言思維品質、語言應用技能和綜合語言發(fā)展意識等都逐漸成了中考語文作文教學和備課復習教學的核心。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中考語文作文備考就具備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中考作文備考具有系統(tǒng)性,要把各類中考作文的語言要求和寫作策略等融合到備考教學的計劃中,體現(xiàn)系統(tǒng)性;其次是針對性,如果脫離考綱和無的放矢地備考復習對于學生而言是毫無應考價值的;再次是“德育導向性”,各類學校當下的育人是為“國家經(jīng)典文化傳承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作文的命題和道德價值方向要符合國家發(fā)展政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的要求。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題不但要貼近社會價值,更要凸顯一定的育人價值,要有深度。另外從“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育人要求和教學標準來看,新思維、新角度和文化傳承是當下全新中考備考的核心導向,作為語文老師,應該緊扣該理念來探索全新的作文備考教學。
(二)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備考的要求
由于核心素養(yǎng)關注的是“全中國的學生的培育質量和人才輸出的規(guī)格問題等”,因此針對全新中考的作文備考復習教學而言,必須要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首先是文化育人原則,就是在中考作文備考中要堅持在每一個作文案例中凸顯“一定的文化內涵”,因為脫離了文化的作文是沒有探究價值的;其次就是要注重語言基礎的積累,并展現(xiàn)個性化語言思維的培育,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個性化的作文優(yōu)秀寫作者;最后就是中考作文的備考過程中要重視作文的德育育人價值的滲透和體現(xiàn),做到這些積淀,中考作文備考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復習備考教學的常見誤區(qū)
(一)重模式而輕內涵
雖然目前部編教材的培訓已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而部編教材的培訓中關注的核心就是“核心素養(yǎng)”。雖然為數(shù)較多的老師已經(jīng)接觸了較多的“部編教材中核心素養(yǎng)滲透與實踐”的培訓課程,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他們依然容易受到傳統(tǒng)“中考作文”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影響,因此過度強調“中考作文的范式,而輕視學生語言內涵下的主旨提煉”。例如對于“加入生活……我”這樣的開放性話題作文,很多老師把核心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行文段落和邏輯結構上,過度宣講和引導,導致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而作文的內涵的升華上卻打了折扣,出現(xiàn)了形不散而神散的問題。
(二)重語言而輕思維
很多初中語文老師從心理認知上認為:“學生的語言華麗,大量典故的引用和堆砌”才是評價作文水平高的主要標準。其實這樣的認定是片面化的,這樣來處理中考語文作文的備考,容易讓學生為作文而作文,而且容易出現(xiàn)太重視語言而輕視思維培養(yǎng),導致學生語言思維培養(yǎng)不力。例如在常規(guī)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一個通病:覺得語言辭藻華麗的學生所寫出的文章就是好的,文章的優(yōu)劣的評價首要元素就是“語言”。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即使是在寫議論文的時候,都容易出現(xiàn)“語言辭藻的華麗堆砌,而行文邏輯和語言思維則不夠合理和突出”。這是典型的中考作文教學中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
(三)重灌輸而輕啟發(fā)
應試教育的口號喊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其影響力依然存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下的強度訓練導致很多老師認為:“只要在學生作文抄寫、作文訓練的強度上下功夫,便可以把學生的作文能力很好地訓練出來?!币虼碎L期按照這樣的理念來引導初中生應對中考作文,會把學生的中考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帶入一個誤區(qū),這個誤區(qū)就是重灌輸而輕啟發(fā),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逐漸淤塞,導致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例如: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容易加大范文剖析,強化學生大量背誦經(jīng)典語句,給學生灌輸大量的寫作理論。但是這樣的做法培養(yǎng)不出作文才思敏捷,作文風格特異的學生,而是千篇一律的情況,因為缺乏給學生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造與互動實踐的機會。
(四)重范式而輕創(chuàng)新
當前針對初中語文中考的教輔資料不勝枚舉,而且一些中考作文教輔資料習慣于把一些作文的范式總結出來,而且倡導學生去模仿和機械背誦這些范式下的范文。而很多語文老師為了免去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麻煩,就直接套用這些范式,長久以來,就禁錮了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意識,而逐漸朝著千篇一律的文章寫作發(fā)展。例如:在中考作文培訓中,很多老師都按照一定的范式來固定學生寫作的套路,而不敢讓學生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新,長此以往,學生認為寫作就是這樣的固定模式,不可能有其他的形式,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qū)。
三、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復習備考的準則和核心策略
上文系統(tǒng)論述了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新中考作文備考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常規(guī)初中課堂教學中,中考作文備考可能陷入的誤區(qū),下文將結合這些核心要點來論述如何進行“中考語文作文的備考”。
(一)重視語言基礎積累 開展作文多樣性語言素材積累備考教學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對于初中生而言,要在中考作文上有顯著的提升,尤其是能夠在中考作文中應對自如,并且成績優(yōu)良,那么學生的語言文化基礎積累就顯得格外重要。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就應該從這個維度入手來引導初中生系統(tǒng)掌握良好的語文語言文化基礎知識。案例:老師:同學們今天大家要一起來完成一篇“我與大海交朋友”的作文,這篇作文的主題緊扣“綠色生態(tài),青山綠水”。在進行寫作之前,需要大家每個小組用亮麗的語言勾勒出描繪“大?!钡脑~語。比如:滄瀾碧波;清水蕩漾。經(jīng)過6分鐘的小組探究,每個小組分別歸納總結出了屬于自己小組的精彩詞語。小組1:一望無際/碧波蕩漾/波濤洶涌/清澈見底/海納百川;小組2: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浩如煙海等;小組3:一碧萬頃/碧海青天等。就按照這樣的步驟讓所有小組都通過反思和回憶把自己已經(jīng)學習的和積累的詞匯總括出來,最后,老師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平臺進行進一步的補充。當所有特色鮮明的與大海有關的詞語呈現(xiàn)以后,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積累并擴展描寫人與海的情感和關系的句子。例如:海是藍色的,說不上秀麗與迷人,卻使人感到親切;大海的水,是不能溫熱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軟化的。此類優(yōu)美句子的概括和探索可以激活學生心理認知中已經(jīng)積累的一些經(jīng)典句子,再經(jīng)過各個小組之間的分享和老師的引導補充,學生的語言素材積累較好,而且寫作語感顯著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再進行話題寫作,便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以2014年廣東省的中考作文為例,____是我制勝的法寶。這個作文所考查的是學生在生活體驗和生活感悟上詞語和句子的積累。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常規(guī)學習中更好地去體味和理解,而且需要學生關注語言積累的個性化發(fā)展,讓他們的語言可以涉及不同層面的文化和知識。因此面對這樣一種類型的作文命題,就需要老師堅持夯實基礎,注重在課堂內外進行語言點的積累(包括情感類、想象類、敘述類……),學生在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以后,再進行作文框架的寫作訓練。最后針對框架進行血肉的補充和優(yōu)化,由簡單變充實,由單一變多元。
(二)重視文化拓展訓練 開展作文傳統(tǒng)性文化知識內涵感悟教學
文化是語言得以發(fā)展和語言特色鮮明的標志,因此中考作文要凸顯特色,中考作文的主旨要有深度和內涵,就必須要結合中國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髓。而作為中考語文作文備考的初中語文老師,必須要明晰“文化拓展訓練”的重要性,然后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作文傳統(tǒng)性文化知識內涵的感悟教學。案例:老師:同學們,今天大家要圍繞“我和……過春節(jié)”完成一篇和本主題同樣的“中考作文”,在完成作業(yè)之前,需要同學們配合老師完成一項任務。說完老師在黑板上利用PPT呈現(xiàn)出三個核心問題:問題1,你知道春節(jié)的起源嗎?問題2,北方的春節(jié)和南方的春節(jié)有什么不一樣?問題3,你們能否談談如何和你們的親朋好友度過春節(jié)的?這三個問題分配給所有學生,經(jīng)過10分鐘的討論,老師讓每一組中的代表進行發(fā)言,然后把他們表述的核心信息記錄下來,最后融合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是“基于春節(jié)的文化要素”,隨后老師再與學生進行探討和辯論,把學生分析得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最后老師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化資源總體激活學生對于“春節(jié)”的文化內涵。文化內涵的感悟一旦深入,學生在寫作“作文”的時候就可以顯得游刃有余,底氣足。而語文老師也可以在其他種類的文化類寫作題材中依樣畫葫蘆完成傳統(tǒng)性語言文化知識的內涵教學,提升初中生面對中考作文時,有豐富的內涵修養(yǎng),可以提高作文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例如2018年廣東省的中考作文是以“恒”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恒意為恒長或者持之以恒。這樣的作文命題是與古人的“持之以恒和堅持不懈”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作為初三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在這樣的一類作文中有質的飛躍,就必須借古喻今,要經(jīng)常在常規(guī)性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優(yōu)秀的“經(jīng)典文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化風格和文化內涵。這樣一來,學生即使遇到此類文章,也可以借古喻今,以古文入道,全面提升整個文章的層次,深化文章的內涵。
(三)重視作文思維訓練 開展作文行文思維綜合優(yōu)化培優(yōu)化教學
思維發(fā)展是中考作文教學中的核心要點,也是主要的難點所在。一篇優(yōu)秀的中考作文一方面語言豐富,文化內涵豐富,另外一個方面需要整個中考作文的字里行間有著“清晰的語言邏輯性”,而這些語言邏輯性所需要的就是學生優(yōu)秀的語言思維品質。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備考中考作文的時候定要“以學生的思維訓練”為核心,設計貼合實際的作文思維訓練題目,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在“作文語言情景中訓練他們的語言思維”。案例:老師:今天大家要開展對中考作文的思維訓練,現(xiàn)在請大家認真看大屏幕,需要同學們認真分析“不同的語言情景中所包含的語言思維認識”;情景案例1:漫天的雪花飛舞,在冰天雪地中,一只受傷的狐貍舔著自己的傷口,但是它還是走向了一戶人家的門口。這個時候一個獵人出來了,他看見狐貍,眼前一愣,準備拿獵槍。但是突然他發(fā)現(xiàn)狐貍的身后跟著一只小狐貍,凍得快不行了,于是他又放下獵槍,然后從盆子里拿出一塊肉,扔了出去……面對這樣的案例,你們覺得這個片段的作者想要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你要給整個故事寫續(xù),你會怎么寫。這樣的案例設計從某些方面來講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認知,尤其是把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不斷地培養(yǎng)起來。最核心的是可以讓學生個性化語言思維得到體現(xiàn),因為續(xù)寫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卻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和綜合歸納問題,最后解決相應的問題。其實這樣的訓練就是“基于中考思維品質訓練”的特色案例,而案例的內容可以結合不同內容的語言片段來一步步引導學生發(fā)散他們的思維,比如“環(huán)境、生活、節(jié)日、道德、社會發(fā)展”等多個不同方面進行學生“綜合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2019年廣東省的中考作文為例,題目中要求包含“瞬間”“突破”的字樣,這些字樣一方面考查學生的語言積累和情感探索的意識,另外一個方面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想象思維和感性思維等多個方面的思維品質。因此面對這一類作文,思維品質培養(yǎng)是關鍵。作為初三語文老師要在常規(guī)性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積極探索各種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針對性訓練。例如給出一個話題:讓學生說清楚所有與該話題有關系的語句,可以是平實的,可以是華麗的,也可以是色彩鮮明汪洋恣肆的??傊灰梢杂柧殞W生思維認知,加深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語言類文化類的字詞句段篇的拓展性訓練都是可取的”。
四、結語
雖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把教師和學生的傳統(tǒng)教學和學習的認知方式帶入一種全新的境界,而且學生要從要我學很快轉到我要學的程度,就必然要從思想認識和實踐探索中有質的改變。而面對“新中考”的改變和考查學生的導向來看,只有完全融入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在“中考作文的復習備考”中,才有更多的機會逐步引導學生從語言習慣、語言思維方式、語言積累方式、語言文化內涵感悟等多個方面進步;經(jīng)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才可以更好地應對全新的“中考作文”和論文結合這一客觀需要,從三大層面系統(tǒng)構建了“新中考作文 備考復習的策略”,為今后的中考語文作文的科學備考和針對性的訓練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沈壽鴻.中考作文指導課高效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6).
[2]唐正培.初中作文復習方法[J].大觀周刊,2010(41).
[3]鄧朝陽.初探初中語文課堂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5X).
[4]余映潮.中考作文復習三談[J].中學語文教學,2009(7).
[5]周國安.淺談中考作文復習課型的建設[J].中學語文教學,2018(1).
作者簡介:鐘向科,女,1983年生,廣東云浮,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