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開迎
摘 要:近年來,隨著政府不斷出臺了一系列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策,就國有企業的分類而言,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方針已基本形成。國企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對于國企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從國有企業分類的角度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可以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市場經濟的關系提高到實際水平。本文主要著力于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行分析,探究實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效方案,為進一步促進國企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 分類視角? 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性變革,經濟從以往的高速度增長發展逐步轉變成新的高質量增長發展模式。因此,國有企業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資產管理體制對于國企的自身發展以及國家的經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國有資產管理體質主要是用于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監督和運營的系統,這在中國經濟體系中尤為明顯。從宏觀角度看,國有資產管理體質反映了政府內部資產所有者的權力關系,而在微觀的角度中則凸顯出了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財產關系。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促進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和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進行了很多協調,主要的變化是政府、企業和資本分開,逐漸成為了一種向社會主義經濟轉變的政府綜合管理模式。
一、當前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體質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由于不少國有企業缺乏具有可行性的投資決策,容易導致重大失誤的出現,一些國有企業的投資項目未能順利完成,造成資金成本的巨大浪費,并使國有資產出現擱置、流失等情況,另外還有不少企業為了追求企業利益,脫離自身實際情況而盲目投資,造成企業的巨大經濟損失。不少企業對固定資產管理缺乏重視,對國有資產長期不進行盤點,另外企業主要是內部數據,如企業經營中的擔保和借款數據,作為內部各個環節控制的主要依據,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風險加大,導致相應的連帶效應出現。
(二)缺乏科學的經濟效益考核指標
目前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考核是企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關鍵環節,但在不少企業發展中,在經濟效益考核環節中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由于其中存在漏洞,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另外不少企業在進行效益考核時,通常更側重于經濟利益,導致經濟效益指標的不合理,造成上報財務狀況中存在虛假報賬、壞賬等情況,無法正確反映企業經營的損益,導致企業遭受更大經濟損失。
二、基于國有企業分類視角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策略
(一)加強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在國有企業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與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密切相關,有利于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深入實施,需要對國有企業管理中的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中主要包括:財務活動分析、預算管理、利潤分配、資金監督等。通過執行力度的強化,使制度的落實得以有效保障,同時企業內部所有的資金活動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的建設中,實現流程標準化、統一化,對各個環節風險進行監測、辨識、分析、評估等,在所有環節中,應確保企業各部門、企業全部員工的參與風險監督,對部門與上下級之間實現相互干預和制約,使風險管理制度在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和體制改革中充分發揮應有的價值,各種因素引起的風險實現最大限度的降低,防止國有企業資產出現損失。
(二)對于不同功能的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整治
在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中可以通過建立相應類型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并根據國有企業的職能將其明確劃分為一般商業、公共政策和特定職能等性質的公司。一般的商業性國有企業主要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市場經濟的重點;公共政策性的國有企業是彌補市場缺陷的重要手段,數量較少;而特定職能性的國有企業的主要功能是趕超經濟,從長遠來看,它將最終變成一般的商業性國有企業。
(三)制定健全的經濟效益考核指標
國有企業通過經濟效益相關管理制度建立,對企業內部資產管理不斷規范,對各環節流程進行嚴格控制,對各環節和各部門人員加強管理。同時對內部審計工作加強重視,使審計的獨立性提高,使企業部門之間的監督力度有效強化,進一步使各項經濟效益考核指標得以完善,使考核指標的合理性、科學性得以保證。因此為了有效改善當前經濟效益考核體系不完善的情況,應嚴格規范企業的管理秩序,對綜合管理中各個環節的真實性予以切實保證,同時財務管理應全面覆蓋企業生產經營的所有層面,并進行全面、真實地體現,經濟效益考核指標體系應嚴格依據相關制度及準則進行科學化構建和完善,使財務核算規范化得以實現,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得到有效強化。
(四)對國有資產管理組織進行改革
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嚴密的組織基礎密不可分,改革的實施需要分步實施。首先,通過確定可行的改革計劃,選擇經濟基礎較為穩定的城市作為經濟試點,并提供中央和國家政府的政策和資源支持,加強上下聯絡和溝通,以促進國家政策研究。其次,在改革試點成熟的條件下,擴大試點范圍,各地方政府相互學習,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實用計劃,注意掌握改革的一般原則,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對改革工作加強監管。最后才能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不斷修訂和完善政策法規,促進發展的形成,并在發展趨于穩定之后撤除或整合不必要的機構。
(五)加強對經營監督的力度
為了有效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監督力度,應對內部控制部門的重要性予以明確,使企業全體人員提高認識,使部門之間的協作力度加強,各部門職能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內部控制部門應對風險防控人員的權威性予以有效保證,充分發揮風險防控人員的作用,使內部監控力度強化,風險防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使企業內部經營規范化得以有效保障。在企業內部監控過程中,對企業法人應加強監控力度,防止出現獨斷專行等現象;對各個部門加強監管,通過責任制的落實,實現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對關鍵崗位和人員加強把控,防止出現徇私舞弊等現象,造成企業資產不必要的損失。
(六)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
近年來,盡管中國有許多有關國有財產管理的法律法規,但在監管領域仍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因此,這就要求國家不斷修訂和完善有關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對國有財產所有者的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的保護。當然,在完成法律法規的同時,仍然需要把握住部分側重的:首先,必須積極的將以往國家政府的行政管理觀念引導為立法核心和加強對政府行為監督的方向。其次,有必要根據原則改變監管方式,這是主要的立法方法。同時,重要的是要強調國有資產與其他資產的管理之間的明確界限,并對不同的行為者實施不同的監督和懲罰。
三、結束語
在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中,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水平是有效保證國有資產管理的關鍵,也是國有企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應結合我國國情,并從政策、思想、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加強對有效實施戰略的研究和討論,對下一階段的改革進行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徐傳諶,翟緒權.國有企業分類視角下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理論學刊,2016(5):46-53.
[2]韓小建.淺談國有企業分類視角下中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v.21;No.377(11):71-72.
[3]趙云峰.基于混合所有制視角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分析研究-以天津為例[J].中國商論,2016,No.678(11):68-70.
[4]柳林.產權視角下中國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J].現代國企研究,2017,No.126(24):215-216.
[5]余裕,黃英俊.產權視角下中國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創新[J].財訊,2017,000(025):22-23.
[6]劉建鋒.基于國有企業視角下的資產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財會學習,2016(19):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