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肖
摘 要:面對新的傳播環境,廣播行業不斷探索著媒體融合的路徑,而其中廣播視頻化成為不少廣播電臺嘗試的方式。視頻化讓廣播打破了只有聲音的劣勢,通過畫面,讓直播間和主持人走向大眾視野,改變了受眾對廣播的傳統印象。
關鍵詞:廣播新聞;視頻直播;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1-00-01
廣播視頻化給廣播新聞的傳播帶來新的契機,促進其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近年來不少廣播電視臺在廣播視頻化的探索上,取得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為廣播新聞創新提供了借鑒。
一、融媒體時代廣播視頻直播的優勢
(一)融媒體報道讓廣播新聞更生動
廣播與各種新媒體的融合,使各媒介實現資源整合,優勢實現互補。就廣播而言,具有“聲音”優勢,伴隨性較強。新媒體平臺具有直播功能是聲音和畫面的集合。廣播借助新媒體平臺使報道更加生動直觀,打破了廣播只能“聽新聞” “說節目”形式。
(二)低成本實現廣播可視化帶動廣播媒體發展
在融媒體傳播環境下,電視和廣播新聞不再是競爭關系。廣播媒體通過與新媒體融合,輕松實現了節目的視頻化,還拓展了廣播節目播出形式,如廣播新聞直播、廣播專題直播、訪談直播、話題節目直播等,這些形式促進了廣播媒體的新發展。
(三)與受眾的互動性、對輿論的引導力更加突出
傳統廣播新聞節目與受眾的互動主要是受眾打電話或者發信息到直播間,雙方再進行交流。但是伴隨著新媒體直播通道的打通,受眾和節目的互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而且形式很多樣。受眾即可以發送彈幕的方式對直播內容進行評論和留言,主持人在看到留言后可以選擇性地進行回答,這種即時互動大大方便了交流和溝通。
二、廣播新聞的視頻直播策略
(一)走精品化路線,不要隨波逐流
隨著視頻這種信息形式的流行,很多媒體都嘗試視頻直播,但是在直播內容的選擇上忽視了一點,即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直播。就廣播而言,直播是其傳播形式的創新,使其在節目內容的維度上、展現形式的多元化上實現了突破。那種直播時間長、畫面單一、內容單一的新聞內容并不適合直播,如果一味地追求直播效果,反而讓觀眾沒有新鮮感甚至生厭,傳播力也無從談起。因此在進行視頻廣播節目探索的過程中,要精選內容,尋找貼合視頻傳播規律的新聞內容,在直播中注意新聞的故事化、畫面的動態性,打造精品視頻節目。
例如,2019年,寧夏交廣在寧夏首條高鐵——銀中高鐵銀川至中衛段12月29日正式運行開通運營。經過提前預熱,寧夏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全媒體直播報道,以直播間為軸,網絡視頻直播及微博發布為兩翼,綜合性多渠道展示高鐵魅力。高鐵開通運營是一個受眾比較關注的話題,具有特點效應,同時高鐵運行的畫面感、現場感很強,進行新聞直播是比較合適的。
(二)節目形態多樣化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流行,不少“80后” “90后”回到了廣播市場,這些受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對節目形態都有新的要求,比如更愿意參與到互動性、新聞話題性強的節目中。同時,雖然互聯網融媒體打破了廣播電臺節目的區域限制,但是本地新聞對受眾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對于城市地方電臺而言,可視廣播節目同樣應遵循本地化策略,節目形態多樣化來滿足年輕受眾的心理。
在具體的操作方式上,可以根據移動傳播特點,線上線下實時互動,特別節目視頻直播與常態節目視頻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特別節目的選擇上不能只關注那些重大話題的內容,也要選擇適合打通線上線下的全視頻節目,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比如2019年春節前江門電視臺與天貓合作推出了購物節活動,這場持續了4天的活動全程用直播的形式展現,具體操作模式:線下現場促銷+觀看視頻直播獲取優惠碼+現場領獎。節目播放渠道是視頻直播平臺而不是電臺頻率,互動效果很好。
對于常態化的直播節目,要關注節目的持續性和可看性,選擇身邊的人和事,注重故事性,講述普通大眾的人生故事。如天津廣播電視臺有一檔“尋找身邊的網紅”節目,每期都會邀請一位嘉賓來到直播間,分享他的故事,這些故事題材很廣,幾乎涵蓋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各個方面。該節目每期還設置了展示環節,嘉賓在節目中會分享一些與故事關聯度很高的物品或者是某項才藝的展出,豐富了節目的觀賞性,使該檔節目積累了不少人氣。
(三)利用優勢資源,多種類多平臺傳播
短視頻平臺成為媒體入駐點,其吸引力和傳播力不言而喻,當下相當大部分的媒體都在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上“安營扎寨”,以期借助抖音龐大的用戶群體及獨特便利的功能,使信息夠得快速傳播。
將直播節目制作成短視頻,利用其短、平、快的特點,更符合當下受眾的閱讀習慣。在傳播渠道上,短視頻也適合手機小屏播放。廣播新聞完全可以依賴自身優勢實現短視頻的傳播。目前寧夏廣播電視臺入駐的視頻平臺近10個,主要有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等。另外,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相關的精品視頻推送,這樣既可減少直播帶來的枯燥與疲倦感,也可彌補短視頻空洞化、膚淺化的不足。
三、結語
總之,媒體融合為廣播新聞可視化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進行視頻在直播的嘗試時,廣播新聞在內容上要關注本地受眾,打造本地新聞的精品直播節目,在節目形態上力求和年輕受眾貼合,傳播途徑上實現多渠道立體傳播,使廣播媒體順應時代發展,提高視頻直播能力和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趙穎,張琳,白長燕.融媒時代廣播移動視頻直播的問題及對策[J].記者搖籃,2018(11).
[2]曾捷.網絡視頻直播對傳統廣播直播的沖擊和挑戰[J].東南傳播,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