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萌 張紀華

【摘要】目的 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以及臨床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此次樣本選取自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患兒,從中抽取80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胎齡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為早期早產兒,觀察組為晚期早產兒,對兩組患兒的高危因素與臨床特征進行分析。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兒在剖宮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出生窒息等高危因素方面,發生率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肺表活性物質使用率方面,觀察組同樣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差。結論 在當前針對新生兒的臨床治療中,不同胎齡新生兒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方面的高危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不同胎齡的高危因素,開展相應的治療工作,提升治療效果。
【關鍵詞】早產兒;不同胎齡;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
【中圖分類號】R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生兒在肺發育不成熟,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患兒出現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不足等情況,使得其在臨床中出現了青紫、呻吟以及呼吸困難的癥狀[1]。患兒在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以后,死亡率較高,達到了24%,同時呈現出不斷上升的狀態。特別是對于早期早產兒來說,這種癥狀更為多見,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患兒在出現這一癥狀之后,必須要及時準確的治療,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2]。因此,本研究在選取8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樣本的基礎上,對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因素以及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樣本選取自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患兒,從中抽取80例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胎齡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本次研究之前,已經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同時取得了患者家屬的同意,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從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來看,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對新生兒的一般資料進行探討,同時向產婦詢問新生兒的具體狀況,比如出生窒息、妊娠期糖尿病、無指征選取剖宮產以及多胎妊娠等,同時對新生兒臨床狀況進行仔細觀察[3]。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同時對其中的治療情況進行探究。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在進行樣本數據收集之后,均需要采用SPSS 19.0作為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在計數資料方面采用組間率(%)進行比較,同時進行x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需要進行t檢驗,在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性的過程中,采用的標準為P<0.05。
2 結 果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兒在剖宮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出生窒息等高危因素方面,發生率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肺表活性物質使用率方面,觀察組同樣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差。見表1。
3 討 論
在當前醫療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于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更加系統,但是近年來的發病率卻呈現出不斷上升的狀態。在當前的臨床中,患兒在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以后,死亡率較高,達到了24%,同時呈現出不斷上升的狀態。特別是對于早產兒來說,這種癥狀更為多見,對患兒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的威脅[4]。患兒在出現這一癥狀之后,必須要及時準確的治療,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從病理特點來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表現為終末毛細支氣管到肺泡壁上,出現了嗜紅膜。從當前的發病特點來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男性要多于女性,主要是因為男性激素能夠對肺表活性物質的產生進行阻抗[5]。而在出現多胎妊娠之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率會出現增加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其呼吸系統以及肺發育并不完善。當胎齡越小的時候,胎膜早破的發生幾率也就越高,使得患者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生率增高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在胎膜破裂以后,使得孕婦宮腔內的羊膜產生了炎癥,這就使得炎癥細胞因子會對肺部的正常發育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對于早產兒來說,因為出生之后容易出現窒息的情況,使得其出現了酸中毒以及低氧的情況,進而使得患兒的肺部產生損傷。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兒在剖宮產、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出生窒息等高危因素方面,發生率要明顯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肺表活性物質使用率方面,觀察組同樣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較差。
從當前的研究來看,早產兒中的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率較高,同時胎齡越小,患者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幾率也就越高,這主要是因為PS合成的II型肺泡上皮細胞,會在胎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更加成熟。在胎齡達到35周以后,肺泡內的PS才能夠達到適當的濃度,從而使得肺泡張開,保持一定的容量,實現肺血管系統發育良好,為后續的氣體交換以及肺內血液交換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對于早產兒來說,其自身的呼吸系統發育并不加權,同時在侵襲性操作的情況下,自身的抵抗力較差,容易出現敗血癥的情況。對于晚期早產兒來說,相較于早期早產兒,其主要并發癥表現為氣胸,這主要是因為其呼吸困難以后,會出現呼吸運動加強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合并感染的情況。但是在晚期早產兒當中,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現時間較晚,如果在出現并發呼吸衰竭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機械通氣以及氣管插管搶救的方式,開展復蘇治療,在受到氣道局部阻力增加以及肺泡擴展不均勻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患兒出現了醫源性氣胸的情況。在當前的研究中發現,孕產婦在出現胎膜早破以后,會造成絨毛膜羊膜炎的情況而在細胞因子與炎癥遞質的影響下,使得肺部成熟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呼吸窘迫綜合征情況的產生。
綜上所述,在當前針對新生兒的臨床治療中,不同胎齡新生兒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方面的高危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不同胎齡的高危因素,開展相應的治療工作,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馬新獻.不同胎齡及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治療后肺功能情況分析[J].中外醫療,2019(15):243-244.
[2] 張 磊,劉 倩.足月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9,46(8):60-62.
[3] 尹同進,雍其軍,成 勝,等.圍生期新生兒肺內源性與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呼吸力學指標及肺動脈壓力變化[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8,14(5):571-577.
[4] 蔣 煊.肺臟超聲及X線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2):162-163.
[5] 何米蘭.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BiPAP無創呼吸模式治療不同胎齡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刊,2019,46(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