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緣
摘要:在旅游供給側改革的大力推動和不斷深化下,一批參與感強、文化味濃的旅游新業(yè)態(tài)紛紛崛起,沉浸式旅游體驗逐漸進入了大眾旅游市場。現(xiàn)通過文獻研究法與類型比較法進行分析研究,并對沉浸式體驗打造的外國景區(qū);沉浸式旅游打造的國內景區(qū);觀光游打造的景區(qū)這三種主題公園進了案例分析,最終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沉浸式體驗;主題公園;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59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9-0158-03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mmersive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me park
Chen Xinyua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promot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n the tourism supply side, a number of new tourism formats with strong participation and strong cultural flavor have emerged one after another. Immersive tourism experience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mass tourism market. Immersive tourism and sightseeing tourism, two very different tourism mode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me parks and correspondingly extend or shorten the life cycle of theme park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articl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because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mmersion tourism experience will b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nd favored by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m lovers, thus prolonging the life cycle of tourism theme parks. theme parks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impacts.
Key Words:Immersive Experience; First Phase Effect; Theme Park; Life Cycle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我國的旅游市場有著較大的增長。根據(jù)OC&C咨詢公司的調研,新一代年輕人正在逐漸舍棄傳統(tǒng)的娛樂形式,如野餐、KTV、電玩城等,渴望游艇出海和刺激的沉浸式的游樂項目,如主題公園中的角色扮演、鬼屋等這樣的新奇體驗。根據(jù)調研公司數(shù)據(jù),2019年中國的休閑娛樂市場達到4 790億美元,超越了日本。這也看出中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愈來愈追求享受,在娛樂等新興旅游體驗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這正是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好時機。
在旅游的新常態(tài)下,旅游新業(yè)態(tài)的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出了立足時代和持續(xù)創(chuàng)新兩大性質。[1]新業(yè)態(tài)可以從三個方面概括,參與感、沉浸式、互聯(lián)網。現(xiàn)所研究的便是沉浸式體驗。自21世紀初開始,展示與演繹體驗發(fā)展迅速,誕生了一系列新的展演嘗試、新的思想以及新的體驗模式,沉浸式體驗型的旅游方式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體驗的記憶將會影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2]沉浸式體驗作為現(xiàn)代多樣性的文化與高新技術科技相互融合而呈現(xiàn)的一種新業(yè)態(tài),和在第三產業(yè)領域中具有的研究前沿性和成長發(fā)展性的不斷打造的新型類型,[3]使得旅游者在旅游園區(qū)中體驗了一次特別難忘的旅程,從而提高了旅游者對旅游景區(qū)的滿意度,游客對其產生了特別的關注和喜愛。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旅游企業(yè)把沉浸式體驗應用其服務游客中,讓游客從現(xiàn)實的體驗進入全景式的五感交互體驗的新世界,使觀眾身臨其境、流連忘返。
二、研究的理論支撐
現(xiàn)研究理論支撐主要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理論。Butler根據(jù)旅游地的周期特點,對旅游主題公園的演化過程進行分析,大致可以分為探究、參與、發(fā)展、鞏固、停滯、衰落或復蘇六個階段。[4]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應用于旅游主題公園的研究時,可以看出在旅游主題公園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能夠為旅游主題樂園的長期繁榮提供本質的指引,有助于旅游主題公園的投資部門制定周全的政策,引入新的娛樂因素。更有益于我們選擇主題公園未來的發(fā)展道路和方向,在不同階段進行相對應的市場營銷時提供理論基礎。
首期效應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進程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持續(xù)時間較短。由于首期效應的存在,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沒有探索與參與階段,主要是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對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改變旅游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使主題公園生命周期得到延長。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變的影響因素上,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外因說,二是內因說,三是綜合因素說。一般來說,外因對旅游主題公園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內因,則是影響旅游主題公園周期的決定性因素。[5]所以,旅游主題公園要進行自身的創(chuàng)新,在景區(qū)的服務和項目中引入沉浸式體驗,目的是在此過程中使旅游者的滿意度和重游率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從而延長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
三、研究的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指對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的文獻資料進行搜索、選擇、整理、進行深度分析,最終形成我們所需要的對事實科學的認識的方法。[6]這是一種歷史主義方法,擁有價廉、省錢省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縱向分析的優(yōu)點。它提倡每種文化都是把外部輸入和內部發(fā)生的一切累積體與新特質并合,才產生出自己的文化形態(tài)。應用于旅游業(yè)中,可以看出旅游文化的內涵和本質是基于研究歷史的發(fā)展來傳承的。通過文獻的查詢,沉浸式體驗來源于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在1975年提出的心流理論。心流理論是一種全身心融入的體驗和感覺,積極心理學的心流理論可作為沉浸式VR旅游產品設計的基礎,基于心流理論設計的虛擬旅游宣傳產品能讓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達到一種心流狀態(tài)。[7]現(xiàn)如今,旅游主題公園根據(jù)自身生命周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把沉浸式體驗和自身所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相結合,產生了自己的文化形態(tài),以此來延長景區(qū)的生命力,這便是沉浸式旅游。
(二)類型比較法
類型比較法是通過對單個樣本點的研究,由一點到多點,最終達到局部接近全面的認識。[8]在旅游業(yè)中,它是通過對兩種不同文化系統(tǒng)作比較的“平行研究”,以此發(fā)現(xiàn)不同旅游文化現(xiàn)象間的特性與共性及其產生的原因。通過旅游文化的比較研究,探究不同旅游文化現(xiàn)象之間的共性和獨特個性。此比較研究在于,運用沉浸式體驗打造的旅游景區(qū)和沒有運用沉浸式體驗建造的觀光型旅游景區(qū)發(fā)展是否存在經濟增長,游客重游率的不同,以及沉浸式旅游體驗對旅游主題公園生命周期是否存在一定的影響,從而研究因此產生的不同旅游文化的共性和個性。
四、案例介紹
主題公園等旅游景區(qū)都具有首期效應,剛開園的一至三年,游客們的好奇心比較重,所以游客的人流量較大,經濟得到快速增長。在初始階段,主題公園的經濟效益是比較可觀的。但是,等到三年以后,問題開始顯露,已有的項目缺乏新意,游客人數(shù)減少,只有不斷的投資于技術升級和項目改造,才能給客戶帶來新鮮的感受。于是,沉浸式旅游開始進入項目投資者的視野。
近年來,國內外各景區(qū)、主題公園等紛紛布局沉浸式旅游體驗項目,游客的旅游體驗比以往豐富不少,受到了旅游者們的喜愛和好評。這是對傳統(tǒng)走馬觀花游的一種顛覆。在越來越智能化、科技化的未來,沉浸式旅游體驗將成為旅游產品中重要的一環(huán),而純粹的觀光型旅游則立足原地,沒有創(chuàng)新,阻礙主題公園的發(fā)展。
(一)沉浸式體驗打造的外國景區(qū)
迪士尼星球大戰(zhàn)酒店便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沉浸式體驗項目。迪士尼在了解顧客需求后,想要為星球大戰(zhàn)的粉絲們建造一個真實版的《西部世界》,即將建成的迪士尼的主題酒店。其外觀會設計得像一艘巨大的星際飛船,并且從每一扇窗戶外都可以看到“外太空”的景色。而這個酒店不僅僅只是提供給客人住宿,還可以讓每一位游客按照故事情節(jié)體驗到各種真實的互動體驗。游客可以在遙遠的星系中進行屬于自己的長時間冒險。同時,旅游者們可以穿著電影里的奇裝異服,進行角色扮演,以互動與創(chuàng)新、全真化模擬為特征。[9]所以酒店要求酒店的員工投入于扮演的角色,了解角色內涵,為游客進行服務和與游客更好地交流。情節(jié)的豐富和完整性也是沉浸式體驗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客人休憩于酒店的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和互動,讓所有人完全融入到一個虛構的世界中,體驗到真真切切的沉浸式體驗旅游。
沉浸式的娛樂體驗,為讓游客們進入到了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的虛擬世界和情境,以一種若有若無的聯(lián)系模糊了現(xiàn)實和情境之間的交集。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將會讓游客幸福的沉浸于所創(chuàng)造的特殊的娛樂情境中。游客滿意度的提升,增加了對潛在游客的吸引力以及現(xiàn)有顧客的重游率,延長了迪士尼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
(二)沉浸式旅游打造的國內景區(qū)
地處于江南水鄉(xiāng)的蘇州馮夢龍村,以馮夢龍這個文化名人為依托,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實景沉浸式旅游。在此景區(qū),由景區(qū)內的工作人員扮演馮夢龍,帶領游客一路欣賞沿途的美景風光,同時講述著馮夢龍為官、為民、為人的豐功偉績。這讓人們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的歷史與文化。不僅如此,馮夢龍村內還有工作人員扮演唐伯虎和秋香,上演著令人向往的愛情故事,同時還安排游客扮演劇中人物角色,共同體驗百味人生,讓人們驚喜連連。馮夢龍村內的沉浸式旅游的體驗,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僅延長了旅游景區(qū)的生命周期,而且還帶動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帶領了村民們走向致富的道路。
(三)觀光游打造的景區(qū)
位于中國最南端的國際旅游島,海南三亞的海螺姑娘創(chuàng)意文化主題公園,是圍繞著海螺姑娘的愛情故事為重點而精心設計的文化園區(qū)。園內設有觀賞螺貝的第一園區(qū),購買特色貝類的第二園區(qū),螺貝特色飯館的第三園區(qū)和供旅游者進行休閑體驗的第四園區(qū),是集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交流交易、觀光休閑為一體的藝術家交流平臺和供游客參觀的開放型平臺。在開園的一至三年內,因地處于國際旅游島,地理位置優(yōu)越,由于大家對海螺展館了解不多,好奇心較強烈,所以游客絡繹不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海螺主題公園逐漸存在了許多問題,如缺乏新意,沉浸式的體驗不足,僅僅是在觀看一些精致而沒有靈魂的展覽。然而,投資者卻不以為意,沒有將沉浸式旅游融入景區(qū)中,繼續(xù)推出以往的旅游產品,不及時的了解市場,推陳出新,使得海螺姑娘主題公園進入了旅游主題公園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導致現(xiàn)在瀕臨倒閉,退出旅游競爭市場的局面。
若旅游主題公園企業(yè)能夠時刻關注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及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要求,緊跟時代潮流,進行思想、技術等方面的改革。[10]在景區(qū)內引入沉浸式體驗,推陳出新,就可能從衰退期走出來,進入復蘇的階段,實現(xiàn)二次復興。
由迪士尼樂園、馮夢龍村和海螺姑娘創(chuàng)意文化主題樂園的對比可以看出,沉浸式旅游融入景區(qū)以后,對主題公園生命周期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一個是延長了旅游主題公園的生命周期,注入了新活力。一個則是加快了旅游主題公園生命周期發(fā)展的歷程,提前進入了衰退期。沉浸式旅游對旅游主題公園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探尋了對于旅游主題公園生命周期發(fā)展的內在動因和外在動力。
五、結論
現(xiàn)通過類型比較法、文獻研究法等,在主題公園生命周期的理論支撐下,了解到沉浸式旅游的發(fā)展對主題公園及旅游景區(qū)等延長生命力的重要性。從此可以看出,觀光型旅游的發(fā)展逐漸陷入瓶頸期,沉浸式體驗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旅游主題樂園乃至旅游業(yè)都要著眼于新時代的發(fā)展,了解沉浸式旅游并在自身的旅游產品中融入沉浸式旅游。這是因為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提升了游客獲取信息的渠道,游客對沉浸式旅游愈發(fā)了解和好奇,平面的景區(qū)已然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體驗化、個性化需求。另外,以AR/VR等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則為營造多元化體驗氛圍提供了技術支持。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沉浸式旅游的發(fā)展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旅游沉浸式體驗必將成為未來旅游發(fā)展的新趨勢。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轉向沉浸式體驗旅游的發(fā)展,通過旅游人不斷的學習和汲取相關經驗,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 劉曉英.產業(yè)融合視角下我國旅游新業(yè)態(tài)發(fā)展對策研究[J].中州學刊,2019(4): 20-25.
[2] 潘 瀾,林璧屬,王昆欣.探索旅游體驗記憶的影響因素——中國旅游情景下的研究[J]. 旅游學刊,2016(1): 49-56.
[3] 花 建,陳清荷.沉浸式體驗: 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新業(yè)態(tài)[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8-32.
[4] 把多勛,易三才.基于灰色預測模型的敦煌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與調控[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5(3):367-369.
[5] 張立生.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研究進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5(4):111-115.
[6] 杜曉利.富有生命力的文獻研究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3(10):1-1.
[7] 劉 鍵,彭 莉.基于心流理論的沉浸式VR旅游產品設計[J].設計,2018(19):136-138.
[8] 申珍珍.費孝通類型比較法的形成與發(fā)展[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8(5):104-108.
[9] 閔倩倩.巧用角色扮演,激活語文課堂[J].文理導航,2019(3):8.
[10] 楊增凡.成熟期企業(yè)如何跨越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日本家電企業(yè)沒落分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17-19.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