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
摘?要: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和藝術表現形式的終極目的在“反映社會生活”,也即,作為小說中心的“人物形象刻畫”亦服務于對此終極目的的達成。這便使得“圍繞小說主題”成為小說人物刻畫藝術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本文即是就此方式的具體展開、依據小說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做出的分離:基于主題表達的肖像描寫選擇、基于主題表達的言行描寫方向、基于主題表達的細節描寫技法此三大方面的闡述。以期使學生深入理解小說人物形象的表現方式、具備分析人物形象及鑒賞人物形象刻畫藝術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主題;人物形象刻畫藝術;教學范式
“小說”是一種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因之,對其人物形象的解讀當為小說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讀者視角下,依據人物描寫解讀來的人物形象可以有多種結論,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樣的解讀方式卻破壞了小說圍繞主題來設計和展現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完整性,即作者會圍繞主題來針對性地對人物進行定向塑造,這也是小說人物形象刻畫的藝術性所在。所以,基于此的小說人物形象解讀方式及對人物形象刻畫藝術的鑒賞方式皆當圍繞“主題”展開。
一、基于主題表達的肖像描寫選擇
“肖像描寫”是小說進行人物刻畫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作者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時,其所面對的是這樣的問題:人物的肖像從穿戴、身材到面部形態、眼神等會有多重特征,該如何對此些特征進行選擇性、側重性的表現?此外,一一詳盡而無重點的描述亦是小說創作者多會犯的一個錯誤。而依據小說體裁特征,并縱觀經典小說文本的人物刻畫,則會發現優秀的、精準而不繁冗的人物刻畫案例皆是為主題表現服務的。
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肖像的描寫為: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還有一處為: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此類描寫以“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皺紋”、“傷痕”、“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長衫又臟又破”、“黑且瘦”等直指小說主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而沒有多余和主題不相關的贅述,加之其對此類描寫自然而順暢的組合,人物肖像刻畫藝術造詣便顯現無遺。同學們對此藝術造詣的明晰將使其更理解人物形象本身,亦將促進其掌握小說人物肖像分析及小說人物肖像刻畫的方法。
二、基于主題表達的言行描寫方向
“言行描寫”分為“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為小說進行人物刻畫的方法之二。同樣的,這里的言行描寫亦要以表現主題為中心,而不可隨著作者無限制的想象自由地散開去。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言行描寫如:當喝酒的人說他偷了東西時,卻說道:“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當他問“我”“茴”字怎么寫而我不答時,其便懇切地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當孩子們要他的茴香豆時,他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當眾人取笑他時,他便“排”出九文大錢,要一碟茴香豆......這些表達一方面表現了孔乙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自尊”、“自賞”和“清高”,另一方面又通過眾人認為其“滑稽”的視角表現了他的悲哀,從而不露痕跡地趨向了上文所提及的文本主題。而這種不露痕跡又精準、生動的言行描述則恰是小說人物言行描寫的高超藝術。同學們對此藝術本質及造詣的領悟將促使其把握對小說人物言行進行分析鑒賞的方法,亦將促使其對人物、對文本主題的深刻解讀。
三、基于主題表達的細節描寫技法
人物“細節描寫”包括神情描寫和心理描寫,此兩種不易被人直接感知的描寫方式。與上述肖像及言行描寫同,其對人物的刻畫表現方向亦皆為“主題展現”,但卻更具有生動性與深入性。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則表現為:面對眾人對他偷書被打的戲謔,他“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面對眾人對自己“秀才也撈不到”的質疑,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且不論這里的神情刻畫在諸如“漲”、“綻”、“籠”等的用字方面所具有的生動形象性,而只看對孔乙己“受人污蔑而極不愿、但又說不清”、“自尊、自傲又得遭受旁人對自己尊嚴和傲氣的踐踏”等處境和心理的反映,這種反映是傳神而充滿意蘊的,是能夠生動地揭示小說“知識分子受科舉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毒害”的主題的。同學們對小說此種神情細節描寫技法的明晰將促使其深度把握人物形象,亦將促其掌握小說人物細節刻畫的運筆方式。
當然,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其余人物反應描寫等亦是對小說主人公形象的一種側面刻畫方式,而亦當得到重視。
總之,人物形象刻畫是小說的中心,而小說的旨歸在主題反映,因此,人物形象刻畫方向亦必圍繞著、決定于文本主題,而依據主題對人物形象刻畫藝術的分析亦便為進行人物及人物刻畫藝術解讀的一種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鄧婷. 初中小說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7.
[2]彭學軍,張斌.挖掘人物性格亮點,細致刻畫病態人生——試論孔乙己藝術形象的美學意蘊[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2(0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