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干
數學是學生從小學至大學都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它通常以枯燥、乏味著稱。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問題的理解只能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能真正領會到數學世界的神奇與奧秘,那么學起來就會沒有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授知識的時候想辦法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情境教學法應運而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創設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將情境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結合在一起,通過真實情境的二次展示,創設開放性的課堂情境,寓教于樂,從而引起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共鳴,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學有所獲,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吸收,充分感受數學的魔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
一、結合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都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其主要是因為在上課時,大多數教師僅采用單純知識講解的方式,很少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應該采用何種教學方式,課堂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這種狀態下思想會產生依賴,缺乏質疑問難的精神。教師可以把一些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因為生活情境會帶給學生一種真實感,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就有數學的影子,進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課堂高效開展。
例如,《認識10以內的數》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十以內的數。教師嘗試著把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融入到教學當中去,如把數字形象地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再學習起來就不會覺得有太大的難度,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符合一年級的學生。
教無定法,但是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知識,教師就要善于從生活情境出發,打造快樂、簡單的學習課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去學習,對數學充滿興趣,充滿期待。針對學生在課上的反應和練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斷嘗試著尋找適合學生接受的生活教學情境,以便在問題中提升教學效率,找到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也讓學生能在生動形象的生活場景中真正理解數學的含義,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并學會主動去探究生活中的數學。
二、創設故事情境,營造高效數學課堂
小學階段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段,他們富有想象力,對世界更加充滿好奇,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對于小學生而言,故事中特有的魅力會讓學生沉浸其中,借助這種方式將故事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教給學生,會讓課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故事情境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要根據不同的人物特點將故事呈現出來,這種方式符合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活動,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故事中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想象、探索的品質。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故事情境教學更加豐富生動,知識寓于其中,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動的故事情節中,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發現、表達以及理解問題的數學素養,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
例如,在教學生《認識圖形》這一節時,教師可以將傳統課堂上生硬的認識圖形方式,由死記硬背轉換為故事情境教學。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給每組學生一個圖形,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設計一個有關該圖形的小故事,然后到講臺上來講這個故事,讓所選的學生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造,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打開,他們才會真正去感受數學課堂所帶來的無限快樂。學生表演完畢,為了保持學生的童心和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對于不符合常理的部分,教師也不要過多指出,否則學生會在心里產生障礙,進而在以后的表演中產生較多的顧慮。寓教于樂,學生只有在開心玩的同時,才能將知識吸收消化。
這樣類似于小游戲的故事扮演,相比于死記硬背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將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小故事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神奇,在故事中理解、消化與之相關的知識。這樣,學生會對數學課堂充滿熱情,真正認識到數學并不是課本上干巴巴的數字,而是有非常豐富的展現形式。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由于學生年齡的限制,他們在理解、消化、吸收知識上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問題表達的方式,找到處于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躍躍欲試,進而刺激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比如,在《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解釋“負數”的概念、“負數”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真實的表現形式與意義,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運用“負數”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提問學生:“什么是正數?正數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正數的孿生兄弟是誰?我們可以用語文的反義詞來想一想。”這樣的提問可以先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正數”進行復習,而且也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負數。在學生回答出后,為了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負數”,教師將溫度計掛在黑板上,讓學生認真觀察溫度計上的數字有哪些特點,這些數字特別之處代表了什么?學生在觀察中能很快知道一些數前邊帶“-”號,而且都是“0”后邊的數,進而抓住“負數”的特殊表達方式。針對學生的觀察,教師立即跟學生講這就是“負數”在我們生活中的存在形式,繼續為學生講解負數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知道何為負數,負數有哪些用處。
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教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爭先恐后地去回答、去思考,提高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況進行反思,想一想這些問題到底適不適合學生,是否超出了學生能解決的范圍,這些問題對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只有不斷反思,才能逐步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借助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頭腦風暴,激活學生思維。